主讲:杨思凡
金句现身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原句很质朴直白,没有生僻字。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人说的话,却跟现代汉语没有区别。诗句省略了主语——蜜蜂。加上主语,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白话大意:蜜蜂采遍百花,酿成了蜜汁。它们是为了谁而付出辛苦,又是为谁捧出甘甜呢?
赏析一刻
当代民族歌剧《江姐》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唱段。当革命先辈江姐要走上刑场时,她吐露心声:“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甘甜满人间。”她把仁人志士比喻成春蚕,用辛劳为人民编织幸福;又把共产党员比喻成蜜蜂,愿意以生命为代价,为老百姓酿造蜜一般甜美的新生活。
这两个比喻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唐诗中汲取的。前一句原作是李商隐的七律《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表达痛苦而无望的相思之情。后一句取材诗人罗隐的《蜂》。
唐代诗人罗隐的原意,把蜜蜂比作劳动人民,付出辛苦,却养活了贵族老爷这些寄生虫。原诗中,表现了对当时不公平的社会的强烈抗议。
让我们欣赏一下《蜂》的原汁原味吧!
蜂(七言绝句)
无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白话大意:
蜂(十四行诗)
放眼这无垠的辽阔田野
和那起伏的谷地与山巅
哪里有鲜花动人的容颜
哪里就是你游逛的市街
小小的篮儿你轻轻地携
每粒花粉都在你的视线
薄薄的双翼在奋力地扇
整个春天你都没有停歇
一天天的辛劳酿成了蜜
是谁准备尽情地享受它
啊,反正不是卖命的你
甜蜜给了不劳而获的他
一声叹息出自诗人的笔
但愿世上没有芬芳的花
这首诗流传最广的自然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啦。正如前面讲过的,人们在理解这句诗时,有时悟到的是它的本意,表现对不公平世界的不满,为辛苦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人的深切同情;更多时候欣赏的却是它的引申意思,赞颂那些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做出自我牺牲的人,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活学活用
诗中,蜂象征着付出而没有得到回报的人,引申时,蜂又成了无私奉献者的象征。小同学们在写作中,同样要体会象征手法的用法。
例句:
蜜蜂啊,你付出了辛苦,为人类捧出了甘甜!
仿写:
春蚕啊,你吐了丝线,为他人织出了()!(参考答案:温暖)
()啊,你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世界!(参考答案:蜡烛)
引用金句
本期学习暗引。暗引,是引用的一种方法。使用了这句名言,或者诗句,或者谚语,但是并不必说明作者是谁,引自哪里。可以使用引号,也可以不用。
例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无意中听到这句诗,我立刻想到了我那为了家庭无私奉献的妈妈。
仿写:
“( )”,班主任杨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程的优秀人民教师。(参考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
爷爷退休后,却不想饱食终日,他“( , )”,积极主动地为社区服务,受到大家赞扬。(参考答案: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