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课后阅读引导策略探究

2020-12-18 12:20李晨媛
教师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经典作品读物

李晨媛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无锡 214433)

一、中职生阅读中华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做到文化自信,首先要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高度的认识与了解,进而去认同它、热爱它、传承它。作为中职生,落实到具体实践上,就是要阅读中华经典著作。通过阅读中华经典著作,倾听圣贤教诲,中职生可以自觉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大脑,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其中,“语言理解与运用”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丰富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审美发现与鉴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文化传承与参与”要求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阅读中华经典著作。中华经典著作是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优秀作品,它们构思巧妙、字斟句酌,极具语言精髓。这样的作品,无疑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做了最佳的示范。中职生阅读中华经典著作,不仅能与经典对话,加强语言方面的积累,获得美的享受,更能将中华民族崇尚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等传统美德植入心灵深处,进而明事理、懂是非、辨美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引导中职生阅读中华经典著作的策略

(一)立足课堂引导,营造阅读氛围

笔者所授课班级的中职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更倾向于阅读轻松愉快的作品,如漫画、网络文学等,对中华经典作品的兴趣不高。一方面,这与中职生的阅读能力有关,他们的文化基础不佳,对他们而言,阅读中华经典著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另一方面,这与阅读氛围有关,中职生缺乏阅读中华经典著作的氛围。因此,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做好学生畅游文海的领航人。

教师可以与课本教学相结合,开展拓展性阅读。例如,在学习《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课后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进一步感受“诗仙”的豪迈,或者请学生阅读“诗鬼”李贺的《将进酒》,比较两者的异同;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结合《红楼梦》中的人物,开展话题探讨,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原著,了解更多细节;在学习鲁迅、老舍、汪曾祺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家的作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层次,推荐这些作家的其他作品。教师围绕课本引导学生涉猎更丰富的文学作品,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将课堂的阅读方法转化为课后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荐自己阅读过的中华经典书籍,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叙述能力,还可以激发其他同学阅读相关文学经典的兴趣,从而在班级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结合综艺节目,提高阅读兴趣

近年来,国内各大卫视综艺节目火爆,一系列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人文综艺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一本好书》等。阅读中华经典文学和观看综艺节目,看似并不相关的两种行为,通过聚焦读书、品味经典的共性而相契合。这类节目通常邀请专业的表演者、朗读者或中华经典文学爱好者,在舞台上讲述情节、还原场景、扮演人物等,将经典作品呈现给观众。经过二次创作,原著文本有了“血肉之躯”,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教师借助综艺节目引导学生阅读中华经典著作,能让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比苍白的直接推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阅读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对中职生来说,因文化水平的限制,要把经典著作读懂、读透,达到与作品、作者对话的程度,还是颇有难度。这类节目可以直观地呈现文字的情感和思想,挖掘文字背后的故事,便于中职生了解书中的内容,达到读通、读懂的效果。只有真正把书读明白了,学生才会越读越有兴趣。此外,在综艺节目中看到自己的偶像、社会的名人都在阅读中华经典原著,学生们也会重新重视文本阅读,尝试阅读经典原著,领悟文本阅读的真正意义。

(三)借助有声读物,增加阅读趣味

在电子阅读时代,对读者来说,除了用眼睛看书外,用耳朵听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听书与看书相比,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利用好碎片时间,还能解放双眼,让阅读变得相对轻松。在笔者授课的班级中,86.7%的中职生有“阅读”有声读物的经历,76.4%的学生表示喜欢聆听有声读物。教师利用普遍受中职生欢迎的阅读方式开展中华经典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中职生来说,有些经典书籍相对深奥,阅读起来比较吃力。而有声读物一般由专业的配音演员录制,形式类似于广播剧,可以降低经典作品的阅读难度。现在,市面上很多有声读物网站及软件都设有中华经典文学专题,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文读书声”中就有《骆驼祥子》《围城》《我与地坛》等经典文学作品。朗读者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朗读技巧,对文本进行再加工,使文字读本有了温度和生命,再加上后期音效的设置,更符合中职生的阅读胃口。学生在听的时候,与自身的想象力相结合,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拓展课外活动,激发阅读动力

在课堂外,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展示课后阅读的成果。只有读以致用,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开展相关活动来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如“校园朗读者”,借鉴《朗读者》的形式,请学生介绍喜欢的中华经典读物并畅谈读书体会,学生用肺腑之言触动同龄人的心弦,足以引发强烈的共鸣;“青春诗会”,在诗词阅读专题中请同学或吟或诵,或歌或舞,用多种形式演绎经典诗词,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诗词的兴趣;“话剧我来演”,笔者授课班级根据《骆驼祥子》改编、排练话剧,同学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对原著进行创造性的编排,在编排的过程中,他们充分感受到经典作品的魅力,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此外,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主题类竞赛,如成语接龙、诗词飞花令、演讲比赛等。这些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中华经典作品的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信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其思辨能力。

中华经典文学是中华民族无价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沃土,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认真读、反复读。中职生阅读中华经典作品,可以突破时空接触圣贤,认识、了解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认同它、热爱它、传承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畅游文海的引导者,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带领学生多读经典、读好经典,让阅读成为学生坚持一生、受益终身的活动。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经典作品读物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深入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评介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为什么读经典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浅析儒家经典作品中的合作学习思想
共鸣经典 感应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