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勇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会东 615200)
随着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逐渐增大,2019年全县已有石榴0.28万余hm2、芒果0.22万余hm2。但是传统的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不仅造成化学农药滥用,防治效果不佳,还导致农药残留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减少农药残留、保证水果品质成为推动全县水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会东石榴、芒果种植较多,主要病虫害有细菌性黑斑病、白粉病、炭疽病、烂果病、桔小实蝇、蚜虫、蚧壳虫、蓟马、果实蝇、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尤其是桔小实蝇,因其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寄主广泛及生命力强等特点,防治较为困难,给果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防治病虫上,已形成一个错误的惯性认识——喷药是唯一方法。其实不然,农药防治虽然见效快,但持效期短,反复多次施用农药不但增加农民生产投入,而且影响农产品品质及生态环境。因此在防治中,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技术,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危害。
首先,要做好果园清洁工作。冬季气温低,各类病虫都在一个相对温暖的场所休眠,它在躲避的场所里是静止不动的,只要找到这些场所就可以把它轻松的消灭,同时冬季果树也落叶休眠,因此在用药上可以适当加大浓度,提高药剂的杀伤力,不怕病菌藏得深。故冬季时要清洁果园枯枝、落叶、老皮、病斑、病枝等,剪除为害严重的枝条,集中烧毁,或全园喷布石硫合剂等药剂,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平时也要及时清理落果,摘除树上有虫青果,将病虫为害的果实带离果园,集中销毁,同时通过涂白树干、合理修剪保证树体通风透光,减少果树病虫害发生。
1.1.1 加强果园肥水管理 要科学使肥,重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因土施肥,因作物施肥,增强树势,增强抗病虫能力。
1.1.2 利用果实套袋技术 套袋可有效阻隔食心虫、桔小实蝇及烂果病、斑点落叶病等病虫害直接侵害果实。水果套袋不仅隔离农药与环境污染,而且通过隔离病虫害及尘土的作用使成熟水果表面光洁、色泽鲜艳,提高了水果档次,效益显著。
1.1.3 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有利于果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果园生草增加了植被多样化,为天敌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克服了天敌与害虫在发生时间上的脱节现象,使昆虫种类的多样性、富集性及自控作用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果园生态系统对农药的耐受性,扩大了生态容量。果园生草后优势天敌中华草蛉及肉食性螨类等数量明显增加,天敌发生量大,种群稳定,果园土壤富含寄生菌,制约着害虫的蔓延,形成相对较为持久的生态系统。
理化诱控即利用光、热、电、温度、湿度等各种物理因素及机械设备或工具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这种防治方法简单便捷,易于推广应用。一是利用光诱:使用害虫的趋光性,安装杀虫灯对虫情进行测报及诱杀昆虫,达到有效防治虫害的目的;二是利用色诱:用蓝板诱捕蓟马等害虫,黄板诱捕蚜虫、白飞虱等害虫;三是利用性诱:于6~10月成虫大量发生期间,使用性诱剂诱杀桃蛀螟、小实蝇、果实蝇、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害虫雄虫,降低虫口密度,控制虫害发生。根据会东县植保站在姜州开展的石榴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的调查,综合运用杀虫灯、黄板、蓝板及昆虫性诱捕器防治面积2hm2,虫害的防治效果达到92.5%,同时减少了农药施用次数,降低了物资及劳动投入,有效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收入。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防治手段,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菌治菌等方式。一方面是推广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阿维菌素、印楝素、川楝素、苦皮藤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生物农药具备较强的选择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可避免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是人工释放天敌,让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可用外寄生性螨及捕食性螨防红蜘蛛,用赤眼蜂防治菜粉蝶、小菜蛾、夜蛾、烟青虫等,用草蛉、瓢虫、小花椿等捕食蚜虫、粉虱。
果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并非不使用一点化学农药,而是需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及优化集成农药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快速高效控制病虫的为害,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另外,改进施药器械,提高施药效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会东县近年依托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引进植保无人机4台。据调查,利用无人机施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个人每天可施药20hm2左右,同时防治效果较好,尤其在果园施药中具有人工施药无可比拟的优势。
绿色防控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接受。农业防治措施往往因繁杂而被农户忽略,但果园清洁能有效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物理诱杀及套袋等技术操作简便,设施易于安装,有利于推广运用。另外绿色防控措施较多,在实施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运用。
首先,诱捕设施在杀虫的同时可以起到对虫害的测报作用,可掌握虫害发生的规律,从而指导科学合理防治虫害。其次,提高了水果品质,使水果更具商品性,口味更佳,效果明显。再次,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减少了农药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投入,同时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率,增加了水果产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会东县果园病虫为害严重,尤其是果实蝇、桔小实蝇等虫害的发生给水果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传统的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不仅施药困难、易造成化学农药滥用,防治效果不佳,还导致农药残留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绿色防控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绿色防控技术既能有效防控果树病虫害,又降低了生产支出,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是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的主要手段。
广大农户和基层农技人员对绿色防控技术认识不足,掌握程度不高。其中套袋等技术已经被果农广泛运用,但其它技术措施运用较少;植保技术人员较为缺乏且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生物农药的使用、天敌的释放易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果农及植保技术人员较难掌握,普遍推广应用较为困难;绿色防控经费严重不足造成了推广运用难度加大。绿色防控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技术较复杂,投入成本较高,普通果农不易接受。同时推广机制单一,主要依靠农业部门示范推广,难以发挥效益。
要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培训。要让广大农户及基础农技人员进一步熟悉绿色防控技术,并且能灵活运用各种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率;要加强示范推广力度。继续搞好示范基地建设,并且通过组织农户交流学习、开现场会等方式,扩大示范效应;重点扶持种植大户及专业合作社搞好绿色防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县广泛运用绿色防控技术,从而推进全县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