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兰生 涂攀峰 沈汉洲 田 江 陆 星 姬静华
(1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2;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225;3东莞一翔液体肥料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135)
实践教学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教育部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7号)中提出了详细的建设工作,包括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改革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开放共享机制、保护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等建设任务。为此,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也得到了高校和地方政府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学校重视不足、校企目标不同、校企协同主动性缺乏、基地作用单一化以及师资缺乏等问题[1-3]。2018年,教育部提出“新农科”建设;2019年,“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持续推进新农科建设。新时代赋予了高等农林教育前所未有的使命。新农科背景下,如何强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也给各大高校和企业提出了新的思考[4-6]。
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实现以学校和相关企业联合共建是十分必要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校企合作是国家倡导的“产、学、研”结合的最好形式,双方可以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前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能,开展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实验室共建和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长期深度的合作。
1.1 强化实践教学,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在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下,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眼高手低、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突出,多数学生看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考试,认为只要理论考试考好了,其他很多的能力培养也就不重要了。这种以考试为主要考核的评价方式掩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事实上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欠缺,创新创业能力不足,致使学生在毕业时很难快速融入社会。此外,这种重考试轻实践的评价方式加剧了学生择业就业与用人单位需求的不协调,矛盾突出。学生在学校虽然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但因缺乏有效的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而用人单位在招收员工时除了看重个人的专业知识外,还看重新员工是否具备较为扎实的实践技能、是否具有一定的生产和社会经验积累。因此,通过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的生产和社会需求无缝衔接,强化实践教学,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机融合,将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1.2 为学校教师创造学习培训机会,提升实践教学能力高校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场所,科研氛围浓厚,承担了大量国家、省、地及相关企业和社会的研究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老师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教学、科研,只要把自己的理论课上好、把科研任务完成好,写写论文就可以轻松应付学校的相关考核,导致很多老师对实践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不重视,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年轻老师在自身角色转变过程中,经历的是从校园到校园,缺乏生产实践经历,对企业对社会的需求不了解,因而也就不敢或不愿意涉足实践教学这块的工作。通过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加之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可以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和社会,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了解企业和社会以及获得培训和提升自我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参与实践教学,实现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和相互提升。
1.3 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让企业分享学校科研成果红利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高校和企业衔接不顺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对社会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企业难以享受到高校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而缺乏合作动力。虽然一直都有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教学,但多数是因为企业领导碍于和老师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被动接受,实践教学的方式仅限于看看视频、听听讲座以及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操作实践环节,实践教学质量和实践效果大打折扣。通过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实现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前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能。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潜心科研,并将相关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激活科研动力;同时,可组织相关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开展实地专业调研,鼓励老师们参与企业活动,提出研究课题,提升实践能力,并有针对性开展系统培训与指导,为企业生产带去成套的技术支持,助力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生产效能的提高;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可将学生批量输送到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创新创业能力。企业可以在与高校共建中分享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程实习、生产实践场所和环境,在学生实习期满、择业、就业时,企业可以优先录用有意愿到企业工作的学生;同时,企业在生产发展中遇到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高校获取解决方案,实现共赢。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给老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场所和环境,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与效果。因此,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实践需求与企业发展方向融合、实习实践形式、实践内容、实践课程建设和考核评价系统完善等。
2.1 学生实践需求与企业发展方向融合笔者多年来主要参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农学、园艺相关专业的《土壤肥料学》《设施灌溉与施肥》《植物营养与水肥高效利用综合实习》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些专业所需的实习实践内容主要围绕作物的生长需求展开,包括作物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料选择与合理施用、农化服务等。东莞一翔液体肥料有限公司以水溶性复混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主导经营业务,涉及植物营养、土壤肥料、农学、植物保护、灌溉水利等多领域,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学院、园艺学院等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定位密切相关;同时,作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非常注重产品技术创新和文化积淀,与学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可满足师生实习实践的需求。
2.2 实践内容切合生产实际,形式多样结合学生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在该基地可实施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一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展示及操作实践;二是水溶性复混肥料的生产与应用实践;三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与应用;四是水溶性复混肥料的示范推广与应用;五是农化服务实践。通过课程实习与生产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水肥一体化各种设备、参数及系统的规划设计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亲自设计、安装、调试水肥一体化微系统,提高学生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系统的能力;通过与生产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对水溶性复混肥料、农化服务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为学生了解企业和社会生产需求以及今后的择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企业的人才引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实践形式方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实践内容的不同分为以下3类:相关课程的实习实践、毕业论文实习及社会实践等,具体实践形式有课堂理论教学、技术培训、实操实训、田间农化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应用等,包括:肥料的生产、使用、推广、销售、管理,水肥一体化技术实习实践,作物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农化服务等相关内容。
2.3 实践教学相关课程设置结合东莞一翔液体肥料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的生产经营项目和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学院、园艺学院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合作开设的课程或技术培训有“水肥一体化技术专题培训”“水肥一体化技术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与应用实例分析”“水溶性复混肥料田间肥效试验的设计与技术培训”“农化服务技术案例分析”“农化服务实用技术操作培训”等。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生产对专业技术知识的需求,培养学生学农知农爱农情怀,筑牢专业思想,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服务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2.4 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实行校企双导师指导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良好的导师队伍建构是提升学生实习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理论基础,注重对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通过合作为校方导师提供实操培训与训练,以适应学校的课程设置,融入日常教学中。企业导师则可在与学校导师的相互交流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生实习实践期间,实行校企双导师指导,除了有专业任课老师带队指导外,企业会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导师参与指导。如在给学生安排“水肥一体化技术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与应用实例分析”时,企业会委派长期在生产一线负责水肥一体化技术系统规划、设计和安装的导师协助各种灌溉材料的准备,为学生提供专业细致的指导,解决学生实习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在实习实践考核评价方面,除了要求参加实践、实习的学生撰写实习实践报告外,还要通过建立实习学生与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定期汇报制度、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的定期联系制度、实践基地负责人定期沟通、实习学生定期考核等机制,增加对学生实习过程指导、过程监控和日常考核。
3.1 基地各项建设稳步推进,接纳学生实习实践的人数持续增加华南农业大学东莞一翔液体肥料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于2016年开始院级基地、2019年开始校级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该公司已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及广东省液体肥料工程技术中心等资质,可为本科生专业培养提供相应的项目支持、科研平台、设备以及实践训练的必要设施以及生产生活和安全保障,配备校外导师等。近3年接待学生实习情况为:2017年,水肥高效利用综合实习、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认知实习等共78人周次;2018年,水肥高效利用综合实习、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认知实习等共86人周次;2019年,水肥高效利用综合实习、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认知实习等共123人周次。2020年上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学生无法返校、企业也无法接纳学生实习实践。
3.2 实习实践效果初步显现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同学们对高质量的实习实践还是充满憧憬的,这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专业思想、服务现代农业的再认识。如2016级的1位同学在参加完有关土壤、植株养分速测技术的农化服务实践时在实习总结中写道:“通过本次实习,对于生产生活更具有便利性、可操作性的土壤、植株养分速测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性的问题,使专业知识不仅仅只是‘阳春白雪’。同时,结合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一些关于解决农民、大基地上遇到的生产上的问题,能够联系到情景进行使用,为群众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使专业知识变得更有价值。”
3.3 校企交流互动培养机制和开放共享机制初步建立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该基地已逐步成为校企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平台,交流互动更加顺畅。现在有更多的专业老师愿意到该基地参观学习,同时把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与基地对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所学专业知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该基地的建设已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共享平台,目前已成为广东省内的另外2所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吸纳大批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同时,该基地每年还接纳了大量相关企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地资源的共享效益。
实践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良好运作、长期稳定发展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中,校企合作是一种理想模式,在双方重视和积极投入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实验室共建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最终实现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共享和共赢,完成校企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