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方
(甘肃省高台县大湖湾水管所,甘肃高台734300)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水资源而言,水库的建设及运行能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促进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水库管理存在问题时,就会对水库下游住户用水造成一定影响[1]。鉴于以上情况,水库运行管理人员应分析问题成因,积极推行有效的应对措施。
大湖湾灌区位于高台县城西9 km处,地处黑河两岸,从黑河引水,是一个集农业灌溉、养殖、旅游为一体的老灌区。灌区现辖2个镇(黑泉镇、宣化镇)、15个村,现有耕地及林草地0.55万hm2,其中耕地面积0.38万hm2(包括农场0.2万hm2),林草地面积0.17万hm2,灌区所辖农场21个。有Ⅳ等小(1)型洼地水库3座,Ⅴ等小(2)型水库1座,总库容428万m3(其中:大湖湾水库180万m3,西腰墩水库110万m3,夹沟湖水库28万m3,刘家深湖水库110万m3)。塘坝10座,库容65万m3。引水干渠6条,长75.84 km,其中高标准衬砌48.44 km,建筑物210座;支渠2条,长5.5 km,高标准衬砌5.5 km,建筑物30座。农民协会15个,管辖斗渠123条,长86.72 km,农渠546条,长198.27 km,斗农渠高标准衬砌225.77 km,建筑物3 186座。灌区现有机电井491眼[2]。
目前,国内很多水库内配置的相关设施已经难以满足水利工程的发展需求,因资金有限,先进的监管技术及有关设施无法被及时引进,在突发情况下难以实施有效的应急措施。此外,一些管理人员不重视对设备的维护,未定期修理水库大坝,增加了堵塞、裂缝及闸门开关失灵等情况发生的概率,对水库周围尤其是下游居民的安全生产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管理体系不完善是水库运行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水库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为水库运行埋下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酿成的后果极为严重。此外,部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强,且部分水利设施更新缺乏时效性,造成了部分水库信息共享效率偏低,相关部门无法全面掌握水库的运行情况,给水库管理工作带来难度[3]。
水库运行管理不仅是进行自身管理,还要考虑到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创造经济效益。如果管理方法不科学、不到位,部分地区就会出现污水大量排放的现象,明显逾越了水库的自我净化能力,不利于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重视水库运行管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强化监察力度,全面贯彻落实水库的巡查值守制度,定时监测水位,尤其要在雨季加强水库的运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针对设计不合理的水库,要再次科学规划,重新测算水库工程的各项指标。如对水库大坝予以加宽加高处理、及时去除渠道淤泥、补漏裂缝、挖出蚁穴等,以上措施的有效落实可以降低渗水、漏水等情况发生的几率,真正做到以预防为主,扭转过去被动式的风险管理格局[4]。综合分析各种意外情况,拟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可以进一步提升水库管理工作水平,从根本上保证水库的安全运行。
为提升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相关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电子闸门、机电设备及监测设施等重要配置的性能。电子监测设施的投用,不仅能协助相关人员在短时间内精确获得水库变化的相关数据信息,还能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量,在恰当时机作出最佳应对措施,减少因时间延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要密切关注上下游水库的运转情况,在防洪、泄涝等状况出现时及时作出调整,有效提升调度效果。
健全管理体制,推行分层管理方法,立足于当下企业管理模式,构建职员绩效考评与职责管理机制,加强职员业务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力争构建强大的管理团队,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强社会监管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水库管理人员工作的督察过程,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强化行为的规范性、技能的精湛性。鼓励企业管理人员积极和国内外的先进工作者交流心得,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提升实践技能水平,为水库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贡献更大力量。
资金的有限性是制约水库运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升水库的创收能力是全面贯彻落实水库管理工作的基础。各水库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出自身优越性,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水库产业环境的生态化进程。例如,在保证水库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的生态产业,协助水库达成创收目标,减少资源浪费[5]。此外,可以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促进水资源的循环使用过程,最大限度提升其利用率,改变水库仅为农业灌溉用水的低效利用格局。
水库工程以防洪、抗旱以及发展水利灌溉为主,水库运行管理的宗旨是保证水库能健康、安全运转。在水库管理过程中,既要提升水库管理设备水平,又要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强水库工程的市场竞争实力,将管理工作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