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 王发国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庄户人种庄稼都用上了机器,虽花费有些高,但种收快捷,自然,春种秋收也轻松了许多。回想在二牛抬杠时期,犁种收碾,所用的一些农具如今已很少见了。我的家乡地处河西走廊门户,祁连山下,每年过了惊蛰,天暖地消,人们开始忙乎春耕播种的准备工作。春分前,家家户户筛选和购买好了种子、化肥后,把春种时所用的农具都要检修一遍。春种的农具主要有耧、耙、犁和石头磙子。
耧有种耧和耖耧之分,也有两角耧和三角耧。只是种耧有对耧和开耧两种,对耧拉杆梢端对在一起,可供一对牲口拉耧播种,开耧可用一个牲口拉耧。两角耧和三角耧都有对耧和开耧。但轻重不一,两角耧较轻,三角耧稍重。用时按牲口的强弱使用。至于耧的制作,由耧腿、耧脚(小犁铧)、耧斗、耧杆组成。耧斗不大,一次可盛一升或一升半的种子,耧斗的制作精致且很有艺术性,它和人们一般用的量斗和升子不一样,底部前高后低,便于种子从子眼流出,子眼内用一根细小的绳子拴一根芨芨棍,也称耧球,并吊一耧胆子,耧胆子是用一种细腻光滑的石头磨制而成,磨制好的耧胆子再雕出一截把儿,并钻一小孔用来拴绳子。耧胆子一般是圆形吊把的。播种时扶耧者左右摇摆种耧,耧胆子随之左右晃动,触碰子眼下面装有耧筒的小木仓,将种子均匀打散后进入耧筒至耧脚,以便播种,耧胆子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悦耳动听。
小时候,扶耧播种不是谁都能干的事儿,生产队里有专人播种,种子稠稀均匀,耧沟宽窄一样,人们管这些人叫老农。1981年包产到户后,村里人各种各的地,不会扶耧种田的年轻人只能央求这些耧把式,跟他们学习播种技术。后来,会扶耧播种的人逐渐多了,原生产队培养下来的播种能手因为年龄大了,逐渐退居二线。
两角耧和三角耧的制作方法大致相同,只是三角耧中间多加一条耧腿。春种期间如有冬前没经过犁耙碾压好的田地,必须用耖耧或犁将地犁好,用耙耙平整,再用石磙子碾压后方可用种耧播种。
犁有两种,一种叫大犁头,犁身上小下大,安一张大犁铧,铧长约30 cm。另一种叫耖犁,形状与大犁头相似,只不过在犁把下面着地处中间取一豁形,左右各安一张中等犁铧,铧长20 cm。犁头大都用一根拉杆,犁地时用一对牲口拉犁。无论是犁地还是播种,乡下人有一个有趣的谜语:“绳绳索,绳绳索,三个尻子十个脚。”意思是套牲口时耧和犁头上拴有牵拉牲口的绳子,哪个牲口不听话,可轻轻拉一下绳子,牲口便知咋走。“三个尻子”指人一个,牲口两个(一对牲口),“十个脚”指一个人两只脚,一对牲口八个蹄子。但这谜语一般针对套一对牲口而言。套牛不用围脖子和枷绊(板)子,有专用挡格(档角)子,套一对牛犁地用短挡格,拉磙子压地和碾场用长挡格,套一个牛用独挡格。
耙是一种用来耙地的农具,用两根同样长的硬木材做成,两根木头加工成宽窄薄厚一样后,用四根细小短木条将两条长木板隔离开,人们称耙踏子,再按尺寸在两块长木板凿眼后安上长度为10 cm的耙齿子,前后木板上的耙齿子不能对称,必须错位,这样耙地时才能耙出垄沟。
磙子也称石头磙子,用来碾压土地和打碾粮食用。磙子大都用石头打制,八棱形,一般由专门打制石材的石匠打制。两头各凿深10 cm、直径5 cm的窝子,用来安装磙脐,用时将拨枷套在磙脐上,一头拴上绳子再拴到所套牲口的枷板子和挡格子上。
庄户人种庄稼除了上述这些农具外,还有生活和生产当中的主要运输工具架子车,以及一些小型农用工具,有打土疙瘩用的木榔头,套牲口用的围脖子和枷绊(板)子、铁钗子,铡草用的铡子,锄草用的锄头和铲子,收割时用的镰刀,打碾时用的木铣和木杈,清筛粮食时用的簸箕、筛子等。如今,这些农具早已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封存在庄户人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