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农业农村局 殷智婷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安阳市,属于山地丘陵旱作农业区,总面积2046 km2,山地、丘陵面积为1760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6%。红薯是林州市旱作农业中的优势作物。
2017—2019 年,林州市借着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东风,红薯种植面积由常年的0.52 万hm2增加到0.73万hm2。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和优势,将林州市的红薯产业做大做优,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当前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以林州市姚村镇南牛村为代表的红薯示范村为例,就林州市红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林州市姚村镇海青绿色家庭农场统一流转土地种植红薯26.67 hm2,笔者现将海青绿色家庭农场种植红薯收益分析如下:
每667 m2平均投资1910 元。
据农技人员下乡测产,海青绿色家庭农场的红薯平均每667 m2产量3300 kg,去除损耗平均每667 m2产量3000 kg。红薯产量合计120 万kg。据调查,海青绿色家庭农场的红薯收获后主要经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加工和销售,具体产值如下:
1.出售鲜薯。鲜薯市场价1 元/kg 左右,理论每667 m2产值为3000 元。鲜薯每667 m2平均收益1090 元。
2.加工成干粉。1 kg 红薯干粉需要6 kg 鲜薯,每667 m2红薯产出500 kg 干粉,干粉市场价为11 元/kg左右,理论每667 m2平均产值为5500 元。2 kg 红薯加工成干粉的费用为0.6 元,每667 m2成本为1800 元。鲜薯加工成干粉每667 m2平均收益为1790 元。
3.加工成粉条。1 kg 干粉加工0.9 kg 粉条,每667 m2产粉条450 kg。粉条市场价为16 元/kg 左右,鲜薯加工成粉条每667 m2平均产值为7200 元。粉条1 kg 加工费用为6.2 元,每667 m2鲜薯加工成粉条费用为2790 元。鲜薯加工成粉条每667 m2平均收益为2500 元。
4.鲜薯储藏翌年销售。鲜薯经过低温储藏,到翌年春季上市价格能达到2.4 元/kg,每667 m2鲜薯经储藏后上市的产值为7200 元。鲜薯储藏成本为0.2 元/kg,每667 m2鲜薯低温储藏成本为600 元,鲜薯低温储藏每667 m2平均收益为4690 元。
多数农户以地窖储藏为主,储藏方法原始,红薯腐烂严重、旺淡不均,春季市场供应不足。如果采用科学的储藏方法,情况将会有较大改观。如海青绿色家庭农场2019 年种植的84 万kg 鲜薯,如果经过低温储藏后出售,鲜薯产值将翻一番,将由现在的84 万元增加到201.6 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林州市除姚村镇南牛村、横水镇辛庄村各有一个大型干粉生产设备外,其他各地基本还是靠农户自己加工,方法简单,增值率不高。红薯经过统一销售加工后,将由原来的不产生经济效益转为每667 m2收入1000~2500 元,延伸了红薯产业链条,提高了红薯产品附加值,成为林州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林州市红薯产业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多个厂家生产的粉条都出现了销售不畅积压资金的现象。红薯虽然在林州市农产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还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该产业的规划实施、政策保障和问题协调。农民与加工企业、加工企业与外界市场间缺乏沟通的桥梁,没有联结各方面利益的机制。
目前,林州市的红薯产业仍属于群众自发生产状态。因此,应围绕如何提升产业档次、扩大基地规模、优化发展环境、推广实用技术等作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全市红薯产业发展。
品牌是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保证,而林州市红薯生产作为一个产业,近2 年红薯粉条虽然注册了几个品牌,如“海青丰”“百世禄”“河南绿建”等,但规模不大,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外地客户只知道林州粉条好,却叫不上名字。因此,林州市红薯产业应该尽快注册品牌,统一质量监测标准,规范生产,走绿色无公害品牌之路,提高产品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场。
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建议林州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林州市红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可以抽调技术专家,组建专家团队,聘任高校教授,为林州市红薯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