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琪
摘 要 因地制宜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结构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地理环境。林州市山地多、平原少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坡地经济的可行性。主要探究林州市在坡地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不断深化农业发展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 坡地经济;坡地农业;林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74
河南省林州市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市境内多山,山坡、丘陵占总面积的86%。山多地少的地理特点决定了林州市发展坡地经济的条件。林州市发展坡地经济,充分利用山多坡广的资源优势,通过林禽复合、林牧复合等模式,建立立体生态循环经济体系,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牧产品,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1 林州市坡地经济发展现状
自2013年以来,林州市因地制宜發展坡地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林州市经济的发展。林州市总面积2 046 km2,其中坡地、丘陵面积占86%。山多坡广的地理优势,有利于林州市发展坡地经济[1]。坡地经济主要以核桃、花椒、小杂粮(谷子)、中药材种植和坡地畜禽标准化养殖为主。到2015年,林州市发展坡地农业种植核桃1.13万hm2,总产量约3 486 t;种植花椒1.33万hm2,总产量约2 595万t;种植小杂粮0.67万hm2,总产量约3 000 t;种植中草药材1.33万hm2,盛产党参、全虫、山楂和五加皮等,另外还有柴胡、元参、当归、黄芩、元胡、远志、板兰根及灵芝等800多种中药材,年收购量达2 000多t。在坡地畜禽养殖方面,猪出栏199.52万头,猪肉产量约85 072 t;牛出栏3.92万头,牛肉产量约500 t;羊出栏5.46万只,羊肉产量约270 t;禽出栏1 092.5万只,肉产量约4 520 t。坡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林州市坡地农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林州市的坡地经济已经进入大规模、有组织、多形式的规范性发展阶段,坡地经济的大力发展,大大提高了林州市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了林州市的经济发展。
2 影响林州市坡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林州市坡地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经济效应,但是与我们实际中所追求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改善的目标结合来看的话,林州市目前的状况依旧是处在一个转型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林州市坡地经济发展问题主要从政府和经营主体两方面来研究。
2.1 政府在坡地经济发展上出现的问题
2.1.1 土地流转问题
在中国,大部分农民受传统自然经济思想支配,受陈旧思想影响,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习惯于自种自收,宁可粗放经营或让土地闲置荒芜,也不愿意转包他人发展坡地经济,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了对种地农民的扶持力度,农民即使不精耕细作也可以有所收益,导致了实施土地流转的难度加大。而且部分农民期望的价格太高,漫天要价,造成相当部分乡村土地流转难度大、价格高,从而加大了土地承包者发展坡地经济的难度。
2.1.2 基础设施问题
首先,受山坡地条件限制,坡地经济发展所需的水、电、路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比较滞后,无法满足农户对发展坡地经济的要求。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展坡地经济中的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电力设施建设,但相对于大规模发展坡地经济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2]。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其次,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农民更加注重个体,而轻视集体。最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也阻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在山区地段引进农业机械化设施更加困难。
2.1.3 技术服务问题
一是社会化服务不到位。林州市技术服务落后,为农民提供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营销、质量安全监管等缺少发展平台。由于林州市各乡镇、村农林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仅靠现有的有限的农林科技人员来支撑坡地经济的发展,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林州市各乡村坡地经济以散户经营模式居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农户文化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对农户进行专业科学指导难度较大。
2.2 经营主体在坡地经济发展上出现的问题
2.2.1 思想认识问题
自古以来,传统农业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传统农业发展又相对稳定,农民心中对传统农业的支持思想根深蒂固,一时很难改变,而且新的实践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在人们心里一切都是未知数,害怕失败所以有顾忌,这种思想阻碍了林州市发展坡地经济的发展。
2.2.2 产品质量问题
未来,农产品的竞争是标准化生产的竞争,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竞争,但目前,在林州市坡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贱价买赖苗”等现象,由此看来,林州市农民对标准化生产的观念不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优质品牌意识较差,使农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从而影响林州市坡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
2.2.3 产品销售问题
林州市由发展坡地经济所带来的核桃、橙子的产量大,但是如何把产品销出去是关键的问题。林州市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市场销售环节缺位,将使坡地经济的效益大打折扣。
3 加快林州市坡地经济发展的对策
近年来,林州市坡地经济发展展现了十分强劲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要实现长久、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不断深化发展方略。所以根据林州市现在坡地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创新土地整合方式
家庭承包制是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政策,以该政策作为基础,实行自愿且有偿的原则来,因地制宜的形成土地流转、租赁、转让和参股等形式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激发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维护他们的切实利益。以政府为主导,切实保障双方的权利,深入研究各类型的土地流转政策,实时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形成完善的土地可流转市场体系。
3.2 创新资金筹集方式
对于资金流入方面的建设,首先政府应协调好政府资金的合理高效的流入,合理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和对各项资金进行分类归并、切块“打包”。其次,对于金融企业扶持农业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的研究和措施,农业企业发展的资金缺口相对较大,行业风险大,在融资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要建立合理的贷款、担保、再担保和创业贷款等一系列的运作方法和措施,促进农村资金流通和高效的资源配置,以此来促进农民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带动农业发展更具规模效应。
3.3 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建立完善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促进先进科学技术在乡镇农业发展区域的传播和研发。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人才体系,培养出色的人才、留住出色的人才,以人才来带动科学技术的研发和传播。其次,转变科技发展思路,将资金和资源投入在更加有效合理,带来更大效益,进而影响科学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4 建立健全品牌创建体系
建立品牌体系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产品评判标准,形成标准才能有奋斗的标杆,来以实际标准要求农民培育自己的产品;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就要建立统一的品牌,如以“红旗渠”作为统一的产品称谓进行销售,政府加大营销方面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营销方面的投入,企业出资加上政府的号召力来进行品牌化宣传,以“质量+营销”的方式强势进入市场便会起到很好的品牌效应,打开更大的销售市场,逐渐形成完善的一条龙销售体系,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在推广保护、大力宣传老品牌的同时,注重推出新品种,创建新品牌。
4 结语
林州市坡地经济发展已经走在了一个极具前途的道路上,依托自然资源和现有资源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发展,创新措施,坡地经济会成为继工业之后林州市的又一重要经济支柱。
参考文献
[1]石常青.浅谈林州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28.
[2]杨艳峰,杨进强,宋晶.林州市坡地经济发展概况[J].现代农业科技,2015(17):346.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