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0-12-18 03:09广东深圳市东晓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诗词

广东深圳市东晓小学 陈 荪

诗词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思想与生活状态,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绚烂的一部分,也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诗词往往通过多样且深刻的意境、优美的文采来表现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古诗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但是在开展学生古诗词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当前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很多因素严重抑制了古诗词教育的开展。长期来看,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总是按照教学和考试提纲按部就班地来教学,考试考哪些,教师就教哪些,应试的表现较为突出。教师教学方式往往格式化,教学套路固化。新课标提出了对教师新的授课要求,要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与意境情感的鉴赏,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感悟能力等基本素养。目前,古诗词教育的弊端在于很多教师不能及时按照要求调整和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依然按部就班,“机械化”地应试教育来授课,课堂氛围没有了生机。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所以教育改革一定要尽快提上日程。

二、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师文学素养

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功底是能成功授教的重要因素,因为只有教师素养的提高,才会有教学的感染力,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面对学生的提问与疑惑,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强大的专业技能和文学素养才能解答。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如果不具备以上的品质,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尤其体现在古诗词的教学方面。所以前期的教师培训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经过科学系统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文学水平,加大知识的储备量。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可以充分理解与体会课本中的内容,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发掘教学的重点与核心,也会更全面、深刻地体会古诗词中的思想和遣词造句的精髓,这才真正实现了“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鉴于当前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应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创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对于写景的古诗文,我们可以采用“情境体悟”法,充分利用配乐、图文交织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感受,潜心感悟,动情朗读;对于叙事的古诗文,我们可以采用“自读自悟”法或“推敲赏析”法,引导学生在朗读自悟的基础上,选择喜欢的方式(如诵、唱、画、编、演等方式)尝试重现场景;对于同一主题的古诗,我们可以采用“以点带面”“主题延伸”法,增加学生古诗数量的积累,提高学生古诗鉴赏水平。

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学进去,讲出来,让他们自身发挥想象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文学素养。

三、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策略研究

1.熟悉背景,理解诗意

古诗词大多语言简练,篇幅短小,是一种高度概括又蕴含深刻意义的文学体裁,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授课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代入,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写作的心境和初衷,有助于理解古诗词。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在进入古诗学习之前,教师给学生介绍了作者王维与友人的关系,要送别友人时的环境和心境。接着再进入古诗学习,让学生领悟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友人的处境表示同情及祝愿未来美好之情。学生仿佛将自己带入现场,体会到了作者当时的复杂情感。

2.发挥想象,感受情感

古诗词学习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小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联想,这恰恰顺应了诗歌学习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侧重给学生传递诗词的画面感与代入感,正确引导学生,将其带入语境中,身临其境地理解诗歌的精神要义和内涵。以《清平乐·村居》为例,学生在理解古诗大意之后,闭上双眼,倾听配乐朗读。在背景轻柔的音乐的应和下,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学生仿佛能嗅到花草泥土的清香,看到岸边杨柳依依的姿态。无数个生动又真实的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他们理解了词人对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基于儿童心理和身体发展特点,“读诗”是最可行、最基础的路径。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情自悟。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诗词中的内涵,除了教师积极的引导外,更需要学生自己按照诗词韵律,反复朗读与背诵,通过自身的思维联想与朗读结合,使自己进入画面中,与诗人来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与对话,进行一场灵魂的交互。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诗”,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

重视诗歌朗读关键在于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千人千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采用策略牵着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如教学陆游的《示儿》,笔者就按照如下教学步骤进行朗读指导。首先,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陆游之“悲愁”心事。其次,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陆游之“悲怆”心境。再次,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陆游之“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4.引入吟诵,情通古人

古典诗词,读起来抑扬顿挫,让人回味无穷,源于它的音韵之美。平仄的变化、声韵的抑扬,体现出鲜明而丰富的节奏美、音乐性、内涵美,韵味十足。如果我们依着诗词本身的音韵美,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就十分容易了,也解决了平常朗诵无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问题。

还是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这首诗是一首平起平收的变格折腰体七绝,“尘”“新”“人”,三个韵脚延长声音,拖长腔,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带入诗歌描写的依依惜别的意境之中。而诗歌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关”字,学生拖长声诵读,眼前就会出现立体的画面,就能直观感受到阳关以西就是千里戈壁、万里黄沙,人烟稀少,满目荒凉。当学生知道从阳关往西走,按当时的交通方式最少也要半年才能到达安西,往返一次就得一年时,不用教师做任何煽情式的指导,学生一读就能感受到藏在王维心中的那溢于言表的依依惜别之情:前路漫漫多艰险,一路珍重啊!完成使命早还家,再次相逢啊!人在天涯心相连,故人等你啊!这些深刻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情、诗意,就在长短交替变化丰富的诵读中渐渐清晰。

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描述。古诗词的教学,还需我们语文教师身体力行,更新观念,不断优化教学,让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融于血液之中,芬芳在生命之中,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滋养中得以鲜活地成长。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拟古诗”之我见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