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书写真情实感

2020-12-18 08:58张寅
中国记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贡山独龙族独龙江

2019年4月10日,对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的干部群众来说,是激动而喜悦的一天。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给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鼓励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4月11日上午,总书记的信函送达独龙江乡,乡党委书记余金成和乡长孔玉才分别用普通话和独龙语向乡亲们宣读时,一次次被群众的欢呼声、掌声打断。现场欢庆的场景通过直播镜头传播开来,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当时,身在昆明的记者在通过网络直播分享独龙族群众的喜悦的同时也接到了写作任务:迅速完成一篇综述性稿件,系统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独龙族群众的深切关怀与真情帮扶,要求在两天之内交稿。

作为记者,总会接手各种各样的紧急任务,但这一次的要求依然充满挑战。最大挑战在于,仅仅两天时间,记者甚至来不及赶到独龙江进行哪怕几个小时的实地采访。

闭门造车,是新闻工作者的大忌。但仅以这次任务而言,客观条件又无法到现场。怎么办?部门领导这样鼓励我:相信我们对独龙江采访的积累、相信你在采访中形成的真情实感。

所有的故事从路开始

两天时间赶不到采访现场,这对很多人来说大概很难想象。毕竟,48小时都足够乘京沪高铁往返4次以上了。但在云南,这就是现实。

从昆明前往独龙江,抵达交通条件较好的保山市后,需要依次通过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城。这一路的困难,就足以让很多人大开眼界。

例如,记者曾乘坐客车在泸水通过一座吊桥,司机让所有乘客带着行李下车先步行过桥等待,然后再独自驾车缓慢通过;在福贡县,一座连接两岸的吊桥只能单车单边轮流通行。在怒江“美丽公路”项目实施前,泸水到贡山公路的部分路段甚至难以满足两车交会,只能在特定路段会车通行;更不用说在“溜改桥”项目大规模实施前,怒江沿岸很多地方的群众只能依托溜索往来于两岸之间,也才有了“索道医生”邓前堆这样的感人故事……不过比起最终进入独龙江的路程,前面的困难其实都不算什么。

2017年8月记者到独龙江采访时,独龙江公路虽然畅通,但沿途降雨不断,碎石不断随着水流从山坡上滑落。记者所乘越野车的前挡风玻璃被砸出了裂纹,同行的另一辆车后窗框被砸变形,雨水不断流进车内,车上后排的同志不得不前来和记者同乘。那天,我们清晨就从泸水县出发,直至夜色已深,才赶到独龙江。

事实上,云南日报的每一代记者,对走进独龙江的路,都有着深刻的记忆。

2000年前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依托简易公路连接,但由于公路穿越海拔3000米的雪线,每年有近半年时间还会因大雪封山而中断。2007年11月,两位前辈同行随省里的工作组前往独龙江乡,却因积雪太深,车队先后损坏了9条轮胎,被迫中途折返。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简易公路开通之前,独龙江与外界的连接靠的还是1965年开通的人马驿道。当时,我们的前辈进入独龙江采访,需要从贡山县城随马队徒步3天左右时间,来回至少一个星期以上。

由此不难理解,对于独龙江畔的干部群众而言,路,远远不止是致富的前提条件,更是当之无愧的生命线。

张寅云南日报时政部记者

扫码阅读《独龙江,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2014年4月10日,经过4年时间的奋战,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顺利贯通。而就在几个小时后,独龙江乡一个叫普艳芳的5岁女童不幸被严重烧伤,为抢救孩子,建设隧道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对尚不具备通车条件的隧道紧急清障,保障孩子在几个小时内送到了县医院。当时的独龙江仍处于大雪封山期,如果隧道还未贯通,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当年元旦前夕,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报告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总书记收到来信后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对独龙族群众生活改善特别是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表示祝贺。

回顾这一切,记者在构思稿件时,一个设问便自然浮现出来:

一条在中国基建工程领域“微不足道”的四级公路隧道取得重大进展,为什么能收到总书记的祝贺?正因为这是独龙族“二次跨越”的关键,是党领导人民在脱贫攻坚、同奔小康的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庄严承诺的具体体现。

稿件的叙述,也就由此展开。

缺条件不缺精神、不缺斗志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对于怒江、独龙江也同样如此。在记者和同事们一次次的采访中,这里“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精神一次次感染着我们。

例如“老县长”高德荣,这些年来,我与许多同行已经写过他的许多故事。而我最近一次与他面对面交流,是在2019年10月2日。在那次专访中,这位为独龙族同胞的脱贫事业奋斗了大半生、刚刚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老县长,却一上来就说“自己做的太少了”“还要多做点工作”,并仔细地讲起下一步如何引导群众实现“知识脱贫、技能脱贫、精神脱贫”,如何让独龙江更好地接待八方宾客、如何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今年76岁独龙族老人李文仕,同样是各类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人物。作为独龙族为数不多的文面女,每次看到老人脸上的蓝青色刺纹,总是让我们想起独龙族群众在新中国刚成立时还经常使用石器、采摘野果,见了外来人往山洞里躲的艰苦生活。在2015年1月,她与几位乡亲一起,在本该大雪封山的寒冬时节走出独龙江、来到省城昆明,受到在滇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大大方方地为总书记唱起自编的独龙语“感恩歌”、讲述独龙江的巨大变化……

独龙江外,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定点帮扶的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记者所在支部挂钩帮扶的贫困户墨叶一家,家里土地较少、两个孩子都年幼,压力着实不少。但在我们和驻村工作队的上门走访中,他从未主动提出过改善生活方面的帮扶请求,而总是希望我们帮助他发展生产、自力更生,例如支持他购买种植草果的工具和种苗、农闲时节驾车跑运输等。如今,他们一家已经搬进了交通便利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草果、运输也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回想起自己和同事、前辈们一次次来到怒江和独龙江的所见所闻,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深情厚谊,也让我得以带着真挚的感情完成了《独龙江,总书记的深情牵挂》一稿的写作。

而这次十分特殊的“闭门造车”经历,反而生动地说明,新闻写作必定是“脚下有泥土、笔下有真情”。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在现场收获感动,用双脚走出文章,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每一篇稿件都能“见人见物见思想、有声有色有故事”。

猜你喜欢
贡山独龙族独龙江
整族脱贫后独龙族研究综述
最后的蝴蝶部落
——独龙族纹面女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这个叫“贡山”的岛,你爱了吗?
贡山高山峡谷气候下人工种植羊肚菌的技术与管理
《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撰研究
浅析贡山县白山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今日独龙江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独龙江调研时盛赞独龙江
——人间天堂独龙江
我的独龙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