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探索

2020-12-17 03:29房红莹王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房红莹 王蕾

摘 要 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各知识点、理论与生活实践普遍联系甚至无缝对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科研思维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普遍联系 主动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知识涉及面非常广,知识点相对分散,这给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过程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充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指导具体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既有利于学生及其亲友的日常防护,也便于他们将来成为医务工作者时能有效开展工作,这是值得任课老师深思和探索的。多年来,我们作了多维度的思考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作一总结,供同行参考。

首先,打破教材授课顺序的壁垒,授课时将总论与各论知识穿插展开,不仅可以在细菌学总论引入细菌各论的知识,也可以引入病毒或其他类型微生物等总论或各论知识。同理,在讲病毒时,同样还可以回顾性或前瞻性地引入其他类型微生物的内容……。这样,使整个微生物学知识浑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各个知识点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开展绪论中“现代微生物学时期学科的发展与展望”的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传染病对人类带来的挑战,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学知识在病原学诊断、防治中的重要性以及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的公共卫生事业在现代人兽共患病与新发传染病中的重要地位。

绪论后紧接着的是细菌学总论的教学。由于细菌学和病毒学知识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可以将该病毒性疾病与细菌学总论内容进行融合。

在讲到细菌的传染源时,教师结合病毒的传染源知识一起对比学习。以季节性流感为例,针对该病毒需要隔离的人群,教师提到在传染病中,有明显症状的病人是传染源,但潜伏期带菌(毒)、无症状感染者(健康带菌或带毒者)是危险的传染源。当介绍到细菌的传播途径时,教师也将病毒学的传播途径也一并作了介绍,既对两者的传播途径上的差异作了区别,又就某些细菌与流感病毒共同存在的气溶胶传播的热点问题作了探讨:到底什么是气溶胶,什么情况下产生气溶胶,如何避免气溶胶的传播。

在学习“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因素”一节时,教师先对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因素作了总结,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具体操作对病毒防护的可行性、实用性,强化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消除防护中存在的误区。如将戴口罩避免流感病毒的传播与过滤除菌的原理作了衔接;洗热水澡、桑拿不能阻止病毒感染,因为体温是恒定的,达不到热灭活病毒的目的等等。课后还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讨论如何对用过的口罩进行消毒灭菌。学生开动脑筋、查传染病防控资料,有的还去查原始文献,给出了很多答案。通过这样的理论结合实际,强化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让学习过程变得饶有趣味,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疫苗的发现是人类抗击微生物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疫苗在过去、现在、未来都坚定地护卫着人类的健康。细菌和病毒的疫苗种类大致相似,所以教师在细菌学总论的“人工主动免疫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课前对这部分内容和病毒学总论中的人工主动免疫结合起来学习,并提前查资料,了解目前目前流感疫苗的种类。通过这样的串连,让学生加深了对各种疫苗概念的认识,并对这些疫苗的优缺点有了一定了解。

当本课程进入病毒学总论和各论学习时,教师还适时以流感病毒为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病毒学知识,如在学到病毒的变异时,提到流感病毒的RNA多聚酶缺乏校正机制,所以容易发生变异,引起抗原漂移,导致季节性流感的中小流行;学到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时,结合流感病毒的鸡胚、细胞培养方法、红细胞吸附、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等内容;学到病毒感染的防治时,将流感病毒的新旧药物与本节中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内容进行对接……。

除了以上知识点的串连学习,教师还将具有某些共同性的微生物如性传播疾病、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病原体等进行联系,以PBL教学、病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形式,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微生物学检验是确诊传染病的最重要环节,C反应蛋白检测、药敏试验、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性病检测、乙肝两对半检测等都是临床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测项目,在学到相关知识或微生物时,让学生对这些项目的化验单进行分析,学生很有成就感。

积极开展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开展课程内各知识点、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普遍联系甚至无缝对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科研思维的能力。

*通讯作者:王蕾

基金项目:苏州大学微课程建设项目(2018-3I);苏州大学微课程建设项目(2017-3I)。

作者简介:房红莹(1970.10—),女,汉族,湖北咸宁人,苏州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医学微生物學与免疫学;通讯作者:王蕾,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萍,周亚莉,杨帆等.论医学微生物学各部分内容特点及教学对策[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10(05):480.

[2] 曾常茜,朱明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现状研究[J].科教导刊,2019(10):48-49.

猜你喜欢
医学微生物学
翻转课堂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有效提高医学微生物教学效果的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