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最蓝的眼睛》

2020-12-17 03:30金慧玲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托尼莫里森

摘  要:《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述了黑人女性的悲惨故事。生态女性主义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与女权主义运动而起的一种社会思潮,该思潮反对男性中心论。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最蓝的眼睛》,我们可以发现,黑人女性的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遭受到严重污染。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生态女性主义

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讲述了一个11岁黑人小女孩皮科拉的悲惨故事。在白人强势文化背景下,皮科拉又“黑”又丑,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上都得不到幸福,最终疯掉。在家庭中,她的父亲酗酒成瘾、并且两次强奸她并导致她怀孕。她的母亲在白人家庭做女仆、拼命讨好百人主人却经常挖苦女儿,虐待她,家庭生活极度不幸福。在学校,她经常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没有哪个同学愿意和她一起玩。在生活中,她經常遭受邻居的白眼,甚至她去商店买糖果时,老板都不愿意去碰她递钱的“黑”手。皮科拉渴望温暖的家庭,渴望平等对待,所以她极度渴望有一双象征白人身份的“蓝色的眼睛”。但是,这一切对于小皮科都显得过于奢望,因此而绝望。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莫里森作品进行叙事解读,从深度和广度上理解他的生态女性主义,为读者阅读莫里森作品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一、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最蓝的眼睛》

土地能够孕育各种生物,女性能够生育。这一独特性让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本质上是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生态主义,认为自然与女性的屈从地位是社会建构出来的,要规避这种屈从地位,就需要借助社会生态女性主义削弱以往建构起来的女性与自然的关系;精神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只要文化不失,始终保持着对自身文化的忠诚与自信,就不会迷失自我。《最蓝的眼睛》是一个悲剧故事,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剖析小说中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种种危机,非常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1.从社会生态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

《最蓝的眼睛》里社会生态方面存有危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本应和谐关爱,充满温馨。但皮科拉家庭危机重重,体现在不和谐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和母女关系。首先,夫妻关系充满危机。皮科拉全家搬到了北方小镇之后,新环境中到处充斥着白人至上的文化和意识,乔利开始堕落,经常酗酒,而波莉也开始喋喋不休,表达对生活的不满和失望,夫《最蓝的眼睛》里社会生态方面存有危机,妻之间开始从亲密到陌生,到无话可说,甚至大打出手,一地鸡毛。第二,父子关系充满危机。皮科拉的父亲乔利在小的时候曾经遭到父母遗弃,在他费劲力气找到自己的父亲时,却受到父亲拒绝相认的结果。这种冷漠根深蒂固,当乔利与妻子打架时,儿子却用拳头猛烈击打他并扬言要杀了他。第三,母女关系充满危机。母亲波莉在一户白人家庭做佣人,皮科拉不小心打翻了用紫色浆果做的馅饼,被吓坏了,波莉作为母亲,不是想方设法安慰自己的孩子,而是担心馅紫色浆汁是否会弄脏了主人家干净的地板。总之,这样的家庭没有关爱,只有伤害,生态关系严重失衡。

2.从精神生态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

《最蓝的眼睛》这篇小说中精神生态方面也存有危机。精神生态遭受污染,自然文化自信就严重缺失。主人公皮科拉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这些问题。本来皮科拉不喜欢喝牛奶,但后来却痴迷地喜欢上了喝牛奶,她感觉喝了牛奶就会变白,甚至想象自己也成为了白人女孩。皮科拉喜欢吃糖,并不是因为糖果有多好吃,而是因为糖纸上印有一个白人女孩的头像,更有着让皮科拉着迷的蓝色的眼睛。皮科拉感到吃了这种糖纸包着的糖果,就好像吃了那双迷人的蓝眼睛。当她因为别人的欺负而委屈地哭时,她看到了有着一双蓝色眼睛的小猫,立马止住了哭声。当皮科拉生下孩子时,她最关心的是孩子是否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如此痴迷和疯癫,是因为皮科拉认为,蓝色的眼睛是白人的专利,象征着美和自信。而自己之所以屡次遭受不幸,恰恰是因为自己是黑人,又“黑”又丑。在白人文化主导的氛围里,黑人屡受歧视,皮科拉小小年纪接受、顺从了这种文化氛围,否定自己的出身,失去了文化自信,精神生态遭受白人文化的腐蚀,导致了她悲剧人生。因此,莫里森之所以给小说取名蓝色的眼睛,实在独具特色。和深意。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黑人世界,尤其是黑人女性世界中的社会和精神生态遭受到严重污染,危机重重。而黑人只有发掘自己的文化本源,重塑自身的文化自信,才会有希望和未来。

二、结语

二战之后,因为发展的急速需求,大量黑人从美国南方的乡村和小镇涌入城市,与原居住在那里的大量白人挤在一起。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认知,就会有文化冲突,处于弱势的黑人文化不得不向白人价值观倾斜。但是,放弃了自己的文化之根,却得不到白人世界的认同,悲剧的一再发生也就在所难免。在《最蓝的眼睛》中,以皮科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也爱美,爱自由,渴望受到尊重和公平的对待。在黑人的命也是命的背景下重新解读《最蓝的眼睛》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宏,李忠霞.自然与女性的呐喊——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11):53-57.

[2]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M].杨向荣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3]熊文.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自然和女性形象[J].江苏社会科学,2010(05):10-15.

[4]周昌云,王秀银.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文化语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23-30.

作者简介

金慧玲(1979.09—),女,硕士,单位:安庆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生态女性主义托尼莫里森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我想自己做
戒烟公司
托尼逃跑
莱辛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
《疯狂动物城》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
走得快和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