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020-12-17 03:29刘峻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理论

刘峻男

摘 要 文章面对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系统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个人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方面;而外部原因重点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素质教育 原因分析

中圖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当代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对于整个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的重要理论依据。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不仅关系着我国当代人的综合素质,更影响着未来社会的进步。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角下研究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但不能把培养高尚道德品质抛之脑后,相形之下,道德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和灵魂,是不容忽视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素质教育纵使开展的再丰富,如果没有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也是一句空话,也只能是表面文章,在实际教育管理中也会偏离本来的方向,失去实际意义。

1.1素质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素质教育虽然有其内涵,教育方式国内外也大相径庭,在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探索实践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其理论指导思想是人的拳法发展学说。大学生经历了小学、中学阶段,都是在学校求学,与社会基本没有接触,但是大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终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对刚迈出大学校园的青年学生是一个考验,也是新的学习。素质教育实施的成败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立足本职岗位为国家富强和社会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个人综合素质达不到人们的期望,那将不利于社会进步。虽然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二者都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素质教育更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指导。

1.2素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一致性

素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一致。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和人类的发展经过长时间酝酿提出的,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关键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增强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人类潜能的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完美人格的教育其中,人的个性发展是最终目标。马克思恩格斯解读素质教育的内涵,对人全面发展和我国现阶段发展是一致的,要充分发挥人的个性为最终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素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内涵上讲二者的基本精神一致,都是激发人的潜能,加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顺应整个时代的要求,又是实现人的理想的追求,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存在于一种抽象的理论形式,它是建立在社会现实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素质教育理论都提出了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具体要求。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国在不断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过程中提出的应对举措,最终目的在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说,素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精神一致。

2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一些大学生在社会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道德观念产生位移与倾斜,使得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为:政治素质薄弱、意识形态和道德追求态度逆转、理想追求淡化、心理素质不高、抗挫能力差、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为了获得毕业证书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注重个人综合能力提高,自身具备的综合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2.1自身原因

2.1.1思想意识方面

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利益观和法纪观念弱化,个人主义倾向有所滋长。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要求教师、家庭理解他们作为成年人希望独立的诉求,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意见,使他们在自己的生活空间充分行使自主权和显示个人才能。可以说大学生们这种独立自主的想法是好的,也是我们所赞成的,但大学生毕竟缺乏社会常识,对待事物的准确认知和判断力有待加强。

2.1.2行为习惯方面

一些细心的家长们发现学生通过大学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身体素质下降,个人意志品质不高;甚至很多学生痴迷网络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基本很少外出参加体育活动,在日常饮食方面甚至有个别学生为了简单经常吃快餐盒饭或方便面。在校大学生对于寝室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也属于考虑,这也容易造成流行疾病的滋生和蔓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另外。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组织纪律较为散漫,打架斗殴、破坏公物、言语粗俗等现象较为常见。

2.2外部原因

2.2.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个人素质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内化形成,家庭对于学生科学认知、良好的体质、健康的心理、是非观念等方面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初级教育和正面引导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以及家庭环境对于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家庭教育方面。很多家长狭隘的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庭只孩子负责孩子的吃穿住行,其实这是一种悖论,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个问题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和抽样比对,发现家庭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对孩子“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些时候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教育观念上,大多数家长功利主义严重。家长关心的更多的是孩子将来步入社会后的地位和能力,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德育,长期耳濡目染中给孩子不自觉灌输了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影响了孩子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第二,家庭环境方面。从心理学角度讲,正常情况下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更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出现这方面问题的比例较低。不难想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相对都比较大,他们上大学生读书深造,肩负着父母的寄托和整个家族的期望,不容有半点懈怠,导致他们心理过于敏感,个别学生极度缺乏自信,平时不经意的一个事件也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苗头。就根源来说,导致这些学生陷入心理困扰和物质生活窘境的主要因素就是经济上的困难和负担。

第三,大学生与家庭的辩证关系。高校是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准备性阶段,受时间和空间影响学生与家庭接触较之以往减少,由于自己通过奖助学金或勤工俭学能够支配一定数量的费用,使得对家庭在经济上的依赖相应减少一些。大学生缺少了以往的监督和管理,这一因素对于自律性较强的学生而言没有影响,但是对于学习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懒惰的大学生而言,则是出现问题的根源。

2.2.2学校因素

学校这个环境是每个人在求学阶段生活最多的地方,也是接受直接教育的核心场所,学校承担着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某种意义上说,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关健性作用的其实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目前,随着我国持续开始的二元经济体质改革和深入,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投到教育的经费也逐年增加,使得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更新和更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硬件设施在众多高校中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有些高校的办学条件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准。所以说,影响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还是学校的软件环境,包括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师资等,这也是当前很多高校亟待解决又束手无策的突出问题。

第一,部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在社会大众印象中,教师是无上光荣的职业,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教育部门对教师素质的内容也有相应要求,大致包括科技人文素质、管理能力、师德师风、人格魅力、初级心理辅导能力等。如今部分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降低了标准,使得部分教师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陈旧,授课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说教。甚至有个别教师品行不端、吃拿卡要,这些现象近年来屡见报端,已被教育部门重视。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人文精神,在日常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直接影响与学生的沟通。

第二,学科设置不合理,包括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大学校园培养的毕业生无法达到社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二者出现脱节的现象,企业出现用人匮乏,毕业生又很难找到工作。各高校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始终高于通识学科。在课时方面专业课程相对较多,课程内容方面缺乏实践环节的匹配,且课程呈现出空乏的理论说教,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三,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没有成体系的绩效评价标准,纵使有这个标准也不充分,考试考核内容单一,缺乏科学性。一些高校在没有充分調研的情况下纷纷出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但在实际运行中效果不是很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制定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严谨。学校为了显示高度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方面,专业课设置的较多。按着这种教育模式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应该比较扎实,但实际情况是没有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不够,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

2.2.3社会因素

社会教育具有普遍性、导向性和多样性三大特点,社会的教育功能就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校大学生虽然身处校园内,但是间接地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实施者和受教育对象。

第一,市场经济体现出部分功利性社会风气。改革开以来,我国从过去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总量得到提升,人们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相应的教育设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择业过程中把对物质生活享受与个人利益满足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准,在个别学生中奢靡之风和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第二,社会用人制度唯学历看人才。如今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一些社会用人制度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校内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才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则受制于企业的用人标准。目前一些大型央企、中直企业以及世界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早已提出招聘对象必须是各类重点院校毕业生,其余高校不予考虑;一些事业单位准入时也设置了很多“门槛”,如对计算机、外语水平、职业资格证书等要求过高,人为增加了准入的难度;再加之部分省份和石油、电力、通信等垄断行业实行地方生源保护政策,在校园招聘会中较少招聘外地生源。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大学完全是为了考取若干“证书”。

第三,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传媒是传递新闻等信息的载体,随着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阶层人群特别是对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是非观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不出学校就可以掌握最新的大量信息,除了老师讲授主要依靠的就是互联网络和大众传媒。当前社会大众传媒的发布机制、立法机制处于摸索阶段,监督、管理、审核机制尚须完善,通常一些媒体或作者为了吸引读者,提高浏览量,会发布一些消极的、虚假的、负面的、甚至错误的信息,这些未经审核的信息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认知力、辨别力,甚至对大学生内化于心的正确价值观带来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子林,刑同卫.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07).

[2] 马慧琼.大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J].学术月刊,2011(03).

[3] 张爽.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时代意义[J].河南科技,2011(16).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