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年龄结构特征与工会工作策略研究

2020-12-17 11:42单晶晶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年龄结构专任教师普通高校

●单晶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战略的提出,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进入到国家、社会及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中去。从1999 年的第一次高等教育扩招,到2020 年2 月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的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高校教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图1 所示,从教育部网站得到的数据显示,2005 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为86 万人,2019 年增加到174 人,是2005 年高校专任教师数量的2 倍多。从2005 年到2019 年这15 年期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年均增长率为4.8%。教师人数的不断增加虽然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也给高校管理等各项工作带来挑战。工会作为群众组织、教职工之家,各项工作亟待适应教师队伍的发展需要,尤其要有针对性地分析教师队伍结构变化,从而提供和满足教师日益复杂的多元化需求。本文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较为详细的数据分析,从高校教师年龄等结构的视角分析队伍整体结构变化,并基于这一特征对高校工会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图1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

一、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高校教师数量的增加对于高校工会工作有很重要的影响,而教师的年龄特征非常值得关注。图1 展示了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在整体上的增加,对于不同年龄段教师人数的变化如图2-a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年龄段的高校教师数量均有所增加。但是在教师数量整体增加的大环境下,29 岁及以下的教师数量在减少,从2005 年的24.6 万人下降到2019 年18.9 万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师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也越来越多,而普通博士毕业时即已经到30 岁左右,因此29 岁及以下的教师越来越少。增长速度最快的年龄段分别为50~54 岁和55~59 岁,这两个年龄段教师15 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7%和9.3%。图2-b 则展示了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分年龄段人数占比,从图中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中青年教师数量占比最高。特别的,2019 年30~34 岁的教师占比为17.6%,35~39 岁的教师占比为22.2%。29 岁及以下的教师数量占比有所下降,而60 岁及以上的教师占比变化不大。从这里可以看出,老龄教师并非高校工会所要面临的结构变化挑战,而中青年教师的增加是高校工会所要关心的主要问题。

图2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从图2 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年龄更加偏向于中青年化,30~39 岁的教师人数最多。相关文献也就高校工会如何做好青年教师工作做出了相关分析。郭秀莲(2000)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出发,提出了高校工会如何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建议。陈伟(2011)就青年教师的稳步发展,提出了高校工会如何建立合理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的建议。陈其芝(2016)首先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进而提出了高校工会如何消减这一现象的方法和途径。基于本文所搜集数据的发现,与以往文献不同的是,通过对高校教师年龄结构更加细致的分析,发现高校中主要增加的并不是30 岁以下青年教师,而是30 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对于这一类教师群体,特别是刚刚博士毕业进入到工作岗位的教师群体,正处于事业、生活的“双发展期”,流动性较大,工会需要积极帮助其融入到学校工作和城市生活之中。诸如,工会可以对其在购房和婚姻等人生大事上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使其更好地稳定在学校所在城市;可以帮助其多参加校内外活动,使其感受到学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对于35 岁以上的中青年教师,这类群体基本上已经有了稳定的家庭环境。工会可以在子女教育和亲子关心上给予关注和帮助,如多开展协助子女入学、组织亲子教育等更受教师欢迎的活动。

二、普通高校专任女教师年龄结构

我们专门分析了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女教师的占比和年龄结构。图3-a 展示的是普通高校专任女教师总数及其占总教师人数比。从2005 年到2019 年,女教师的人数从36.5 万人增加到88.3 万人,年均增长率6.1%,超过总教师数的年均增长率4.8%。女性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从2005 年的42.5%到2019 年超过了50%,现阶段高校专任教师中已经超过一半为女性。图3-b 和图3-c 分别展示了普通高校专任女教师分年龄段人数和分年龄段人数占比。从图中看出女教师年龄结构和教师全样本的年龄结构类似,29 岁及其以下的人数和占比有所下降,而30~39 岁之间的人数占比最多。可以说,中青年女教师是在教师群体中数量增长最快的群体,这也是高校工会要关心的重要对象。

图3 普通高校专任女教师年龄结构

从图3 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教师中女教师的人数和比例均有较大的增长,而30~39 岁的中青年教师人数最多。相关文献也就高校工会如何做好女教师工作做出了相关分析(董明洁,2009)。对于刚刚进入高校的青年女教师,毕业参加工作就到了迫切需要结婚、生育的年龄阶段,购房和婚姻成为了其主要压力。高校工会可以通过开展相关讲座缓解其压力,并可多开展联谊活动,充当“红娘”角色为其牵线搭桥。刘金杰和李云涛(2015)的研究认为解决高校女教师的婚恋问题有助于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和高校的发展,工会可以根据相应平台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刘枫等(2016)基于四川四所高校的相亲活动数据研究发现,高校女教师看重对方的个性和品质,认为两情相悦和精神上的交流更加重要,工会可以基于这些研究的发现对于活动进行设置和安排。杨庆庆等(2018)基于上海市高校青年女教师的研究发现,高校女教师对于婚恋的压力较小,而对于生活的压力如住房和子女抚养压力较大,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在于该文调研的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总之,高校工会开展的活动应该多偏向于刚结婚或未结婚的中青年女教师,从以男教师为主的体育项目转向文体结合的多元化活动。张艳等(2012)研究发现,参加工会活动在缓解教师压力方面有显著作用,对于个体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教师满意感和幸福感。

三、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图4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30~39 岁段职称结构

从前文中可知,无论是教师总样本还是女性样本,30~39 岁阶段的教师数最多,占总教师数的比重约为40%左右。这一节我们将仅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教师职称结构进行分析,如图4 所示。从图4-a 中可以看出,30~39 岁教师的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从2005 年到2019 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7%、6%、2%和2%,其中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人数的增长率远低于这一年龄阶段总人数的增长率。从图4-b 中可以看出,除了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数占比有微弱的上升外,其他职称的人数占比均有大幅的下降,副高级职称人数占比从2005 年的29%下降到2019 年的19%,高级职称人数占比从2005 年的3%下降到2019 年的2%。特别的,未定职称的教师占比从2005 年的1.6%上升到2019 年的7%。从数据的分析可知,高校职称数量的增加难以匹配日益增加的教师数量。

由于高校教师人数的不断增加,而职称数量的增加难以满足这一增长幅度,特别是高级职称数量有限,使得较多的中青年教师难以评上职称。未评职称的人数越来越多,而评上高级职称的比例越来越少。这一现象造成了高校中青年教师在评职称上的巨大压力,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数量较多使得这种压力更大。高校工会可以特别关注中青年教师在评职称上的需求,特别是晋升副高级以上职称。由于职称指标数量的限制,一方面,工会可以对于未能评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适当安抚,鼓励在教学和科研上持续努力;另一方面,工会可以了解中青年教师对于职称工作的意见,为教师提供传达意见的平台,促进学校职称工作公正性,缓解教师在评职称上的压力和焦虑。

四、结语

基于教育部2005 年至2019 年的最新数据,我们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并据此对高校工会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一是高校教师数量的增加为工会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工会要根据教师结构特征做出相应工作调整。二是30~39 岁的中青年教师为高校主力群体,工会需要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教师需求做好重点工作。三是高校女教师的数量和占比不断增加,工会需要基于中青年女教师的特别需求,帮助其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中。四是由于职称位数的增加远没有赶上教师数量的增加,工会需要对于中青年教师在评职称上的压力给予相应帮助,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普通高校
2022年全国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具有Markov调制的随机年龄结构种群系统半驯服Euler法的指数稳定性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