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哲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牙科数字化的应用包括直接数字化成像以及间接数字化成像以及过渡化成像方式,临床中以间接数字化成像为主,通过涂有荧光物质感光成像板视作信息媒介[1],利用X 线激发,把摄影信息转为可见性荧光信号,最终完成数字化显像成像。数字化X 线影像技术最为突出的优势便是具备有效的图像处理功能,包括降噪、锐化与伪彩等流程,本次研究中,挑选2017 年10 月—2019 年4 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 例牙周病患者,以分析数字化X 线影像技术在牙周病研究中的灵敏度与正确性为目标,开展相关临床医学研究,以下是具体报道。
挑选2017 年10 月—2019 年4 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 例牙周病患者,把这些患者记作研究人员,提取患者数字化曲面断层X 光片,比较所有患者处理之后和处理之前的图像变化,了解观测者对牙槽骨判断组间的一致性[2]。在这些患者中,年龄46 ~57 岁,平均年龄(48.15±2.94)岁,并且男性16 例、女性14 例,所有患者都没有系统性疾病,均满足牙周病医学诊断标准,同时患者一般治疗没有统计学差异,可比较(P>0.05),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分析图像资料。每一个研究者被准确的定位,提取对应数字化X 线片,结合后处理技术技巧,整理临床资料形成图像资料,放大率设置为13.0%,维持稳定。
1.2.2 数字化X 线影像后处理软件。我院口腔科现有的数字化摄影系统KAVO OP3D PRO,一切数据信息都选择CLINIVIEW 软件进行处理。
1.2.3后处理技术和摄影指数。后处理技术涉及降噪、垂直边缘强化、伪彩、锐化与反转灰度等[3],全部受试者都选择相同类型的扫描摄影指数,即66kV电压、10mA电流、8×15 厘米的视窗和1920×1080 分辨率。
1.2.4 影像资料采集和后处理加工。一切患者数据信息获取之后利用数字化X 线影像技术进行后处理加工,目的是去除原有图像噪声以及X 光机采样密度方向性不够均匀引发的问题,降低信息冗余现象的出现几率,增强后处理图像的整体质量。首先降噪加工图像信息,然后后处理加工得到最终的数据。
邀请医院高年资医师进行数字化X 线影像技术处理前后曲面断层片信息的研究,比较技术处理之前与处理之后的图像[4],记录数字化X 线影像技术在牙周病的运用情况。
经过比较,观测者给予30 例牙周病患者的数字化图像后处理前后诊断结果保持一致性,在数字化后处理之后组间与组内一致性良好,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伪彩加工通过不用颜色产生的灰度水平,增加诊断正确性,表明图像密度出现细致的变化。
把相同患者局部图像后处理情况和患者整体患病情况加以对比,真实体现患者牙周组织结构,影像相对清晰化,可视性层面好于没有处理的图像成效。
其一,数字减影技术。对于数字减影技术而言,作用在牙槽骨缺损症状的灵敏度检测上,好于传统的X 光牙片,可以给牙周病治疗期间牙槽骨的细致变动提供参考[5]。数字减影技术通过金属灰阶对牙周病变情况加以估算,此种技术检测人体口腔内0.2mg 的骨量信息,灵活诊断患者牙周病受损形式。
其二,计算机辅助密度影响分析技术。此种技术和数字剪影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检测患者骨密度和骨量情况,此种技术定量的检测到牙周手术患者牙槽骨的实际密度,在手术完成半年之内,确切的发现临床测量中不能检测的患者牙周结构组织,证明此种技术在牙周手术治疗之后重建牙周角度上存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其三,可调光圈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此种技术的形成包括光学光圈基础思想,选择传感器数字化的X 线摄影系统加以开发,给予系统提供断层摄影外加性能,引进外加软件工程包,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借助直径是1 毫米的不透明小球,将其放在X 线光源位置与显示目标位置之间,拍摄过程中适当更换角度,保证小区域的位置得以科学改变,有助于完成持续拍摄X 线球管。最终按照图形加工模式找到图像中心点,整个系统便不需要把光源进行再次固定,节省资源与时间。因为可调光圈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可以提供三维数据,所以医生在牙周病患者的治疗中要明确三维数据,作用在骨缺损形态的处理上,给患者设置最佳的治疗计划。
以三壁骨缺损病症为例,运用可调光圈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提高患者骨充填预后,和以往的胶片比较,直接数字化摄影片与可调光圈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摄影片在骨内钛种植体牙治疗上存在一定精确度,也就是可调光圈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的准确性较高,便于医生规范的设计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恢复健康产生积极影响[6]。
其四,其他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体系可以增强对比度,选择边缘锐化和色彩转换技术完成图像处理,这些图像处理技术都可以增强数字化X 影片的诊断率,在图像信息处理之后,呈现不同形式的灰度水平,针对医生临床诊断价值比较高,进而找到图像中细微的区别与变化,全面服务于医学的发展。
在牙周病的临床治疗上,此种技术可以确切的观察到患者牙周骨密度细小的变化,给予临床诊断提供价值信息。通过此种技术获取的信息以及微生物检测结果和临床相关数据,作用在牙周病患者的治疗上,针对患者近远期疗效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对于数字化X 线影像技术的多个种类,直接数字化类型损耗比较小,所以可以将直接数字化类型视作数字化X 线影像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本次研究中,分析数字化X 线影像技术在牙周病研究中的灵敏度与正确性,挑选2017 年10 月—2019 年4 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 例牙周病患者,把这些患者记作研究人员,提取患者数字化曲面断层X 光片,比较所有患者处理之后和处理之前的图像变化,了解观测者对牙槽骨判断组间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比较,观测者给予30例牙周病患者的数字化图像后处理前后诊断结果保持一致性,在数字化后处理之后组间与组内一致性良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把相同患者局部图像后处理情况和患者整体患病情况加以对比,真实体现患者牙周组织结构,影像相对清晰化,可视性层面好于没有处理的图像成效。基于此,数字化X 线影像技术在牙周病研究运用呈现出优势,此种技术可以细致的观测到图像密度变动,强化临床诊断一致性。说明数字化X 线影像技术运用在牙周病研究中,可以获取纵向观察骨密度的细微变化信息,临床诊断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