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晓 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河南省总队医院CT室 郑州 450052)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多由于肺结核感染导致发病,并随着患者的症状不断加重,最终影响整体健康,导致肺癌发病,同时也存在早期肺癌患者,同时感染肺结核导致发病的案例[1]。肺结核合并肺癌在我国的临床发病率较低,且多数肺结核患者由于肺结核病史,对肺癌的敏感性与诊断并无明确的认识,导致部分患者被误诊、漏诊,影响治疗的针对性[2]。肺结核合并肺癌与肺结核的治疗措施存在极大的差异,患者的预后、治疗体验也受到较大的影响。本文对所选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CT影像学检查,分析CT影像学检查对两种疾病的区分效果,现报告如下。
我院2018年1月~12月5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57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比组。实验组男27例,女30例;年龄47~89岁,平均年龄(60.54±28.46)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35±2.65)年;肺结核类型:浸润性肺结核19例,陈旧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5例,胸腔积液型肺结核17例,纵隔型肺结核6例。对比组男28例,女29例;年龄48~87岁,平均年龄(59.27±29.73)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6.43±2.57)年;肺结核类型:浸润性肺结核15例,陈旧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6例,胸腔积液型肺结核16例,纵隔型肺结核10例。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排除无法配合检查,非自愿参与实验患者。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CT影像学检查,仪器选择西门子SPIRIT多层螺旋CT扫描仪。参数设置电压120~125kV,电流200~250mA,矩阵5122,视野设置为40~50cm,层厚10mm,层距10mm,螺距1mm,重建时选择7mm层厚。
在扫描时,叮嘱患者通过仰卧位进行扫描,首先利用平扫扫描,叮嘱患者将双臂向上举过头顶,利用头先进位进行扫描舱,叮嘱患者深吸气,屏息后开始扫描,正位定片并利用肺尖作为扫描的定位点,平扫结束后进行增强扫描,范围与平扫相同,利用碘海醇作为对比剂,注射速度2.5~3.0ml/s。
将扫描完成结果进行摄片、阅片,由3名医师对摄片进行观察并诊断。
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准确率=确诊例数/总数×100%,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空泡征的发病率。
实验组诊断结果准确率98.24%,对比组诊断结果准确率96.49%,两组症状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发病率比较[n(%)]
肺结核合并肺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低,与单纯肺结核的症状相似,且患者多由于肺结核造成疾病症状模糊等问题,导致较多的误诊、漏诊。我国的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达到全球第二的数量,大部分肺结核患者在出现肺癌症状的同时,对症状不够敏感,传统诊断方法下,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结果也相对较差[3]。
影像学检查是区分两种疾病的关键手段,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观察患者症状,且能够区分单纯肺结核与合并肺癌的症状差异,并以此作为诊断依据,对患者进行确诊。肺结核与肺癌均属于消耗性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时间受影响较大,如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法取得满意,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与生存时间[4]。
本文对所选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单纯肺结核患者分别进行CT影像学检查后发现,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影像学征象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征象存在较大的差异,但通过CT影像学检查均能够得到明确诊断,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能够发现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空泡征均明显多于单纯肺结核患者。
综上所述,利用CT影像学检查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开展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明确区分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单纯肺结核患者,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