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区少先队教研员 诸晓燕
“一课时”少先队活动为少先队工作开辟了新阵地。《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建立各级少先队活动课程教育研究机制,指导中小学成立教研组,组织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定期开展教研和课题研究。”由此,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成为少先队学科建设的重要一步。
通过蹲点调研发现:“开展少先队活动随意性、应景性、片面热衷校本特色和偏离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少先队学科建设,影响了少先队根本任务的全面实施。究其原因,学校管理者对少先队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的建立准备不足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基于以上问题的认识,笔者提出,尝试通过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立足现状、以B区Y 辅导块试点为起点,建立“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区域教研机制;通过教研机制创新促动教研员、推动学校、带动辅导员、激发队员主动发展。真正做到“课表有名称,课程有方案,课案有实效”。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探索创新 “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区域教研机制,帮助辅导员提升履职能力、增强专业素养,助推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在区域内的有效实施。
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教研机制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实证内容有所掌握;主要为行动研究法,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以解决“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根据实效随机调整、修正及补充,力求随着研究的深入,使辅导员履职能力、专业素养和“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效果达到最佳相关状态。
第一步:蹲点辅导块,探路径找方法。经课题组讨论,蹲点月杨辅导块开展“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教研区域试点,探索“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在中小学常态开展的路径与方式。人员构成上主要以辅导块内各校的大队辅导员为主,适时邀请部分中队辅导员与各校的队员代表一起参与。由教研员牵头,大、中队辅导员及队员代表组成的教研团队在区内尚属首创。
第二步:组建中心组,孵化种子辅导员。2017年3 月,组建了首届区少先队活动课中心组,吸纳了区少先队活动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中队辅导员共同参与课题实践。中心组以“研究—学课—说课—议课”为主,通过互观互学,相互交流,激发合作研修内驱动力,通过总结经验,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探索“一课时”少先队活动以中队为单位常态开展的基本策略和有效模式。
第三步:辐射块际培训,熔炼团队再成长。2019 年,教研团队再次升级。成立了“区少先队教研员、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区学少部部长——八大辅导块块长——种子辅导员及队员代表”构建而成的教研团队。该团队的建设积极引领教研共同体发展,为辅导员研训创设了一个“学术场”,帮助辅导员关注相邻合作,形成融合态势。区内八大辅导块通过每月巡回教研展示的方式,实现“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以此全面活跃“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在区域内的有效实施。
(1)教研主体信息分享机制
“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是队员们做主人开发的课程,队员与辅导员共为教研主体。每次教研活动前,建立了半小时信息分享制,由教研员主讲为开端,逐步为中心组成员人人讲、队员代表共分享的形式。《少先队研究》杂志推出的“学科建设”“活动课程”以及外区、本校“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都是学习分享的宝贵资源;队员代表进行的“我最喜欢的少先队活动课”数据发布、初中少先队自主课创编的“六自”流程法等让辅导员更走近队员、了解所需。教研主体信息分享机制畅通了队员与辅导员“双主体”间的有效合作,促使辅导员与队员更主动、更有智慧地开展“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有效落实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
(2)教研内容校际互访互评机制
校际互访互评机制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际合作、整体推进的教研模式。校际互访互评如何开展?笔者认为,这需要建立在“基于现状看需求——会诊问题研本质——确立主题明方向”的基础上。首先由教研员通过“众筹”的方式,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有探讨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综合,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和指导,最后确定教研活动主题,以此引领校际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校际走访互评活动。具体实施中,走访校落实“五个一”,即“一次主持、一次观摩、一次研讨、一次反思、一次报道”。月杨小子辅导块内的十二家学校先后以“实践天地”要灵动、“成长表达”要灵动、“自主开发”要灵动开展了生动的校本实践。“可看、可学、可用”的校际互访互评活动让参与者感到颇有收获。
(3)教研形式融创多联机制
① 区跨学科联合教研
“联合教研”就是通过教研活动为载体,共同实践、共同研习、共同成长。跨学科联合教研活动是辅导员展示课堂风采的“大舞台”、是辅导员成长的“助推器”,同时也是学科成长的“多棱镜”。课题组与教育学院德研室携手,创生“聚焦中延展生活中成长”跨学科联合教研品牌活动。联合教研活动每学期举办1~2 次,一般由一堂少先队活动与一堂其它课型(如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或班会课等)组成,除了活动观摩、专家点评外,现场邀请一线的辅导员分享教研心得、诉说日常之困。联合教研活动帮助中队辅导员在日常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时更有方法,更有通道,更有实效。
② 与市少先队工作室联席教研
探索创新“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区域教研机制,能更多更好地为辅导员创设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环境,打造学习提升的平台,加大辅导员自我研修的助推力。在教研活动中,课题组与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工作室合作,依托更高位的专业引领,实现辅导员专业成长。多次与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朱立红工作室、刘民工作室、王冬梅工作室就聚焦“新常态下,有效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少先队活动课有效课型的研究与实践”“ 常态化实施少先队活动课的策略与途径的研究”开展联席教研。与市少先队工作室联席教研拓展了视野与路径,从有效实施少先队活动课程的视角来思考、探讨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所应具有的新内涵、新要求。
③“互联网+”云教研
“互联网+”是助力教研新发展、提升辅导员水平的重要机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中小学教师教研的全过程,并发挥着日渐重要的影响。宝山地处城乡结合,受培训时空的限制,即时引入了“互联网+教研”的思维模式,“千里教研一线牵”,实现跨地域即时性教研互动。依托宝山区教育学院德研室的微信平台“心家源”,建立了网上“一课时”少先队活动优秀案例展示制,通过“云观摩”、“云分享”,大家晒经验、展案例、谈收获。云上分享让“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更鲜活、更自主、更富有创造;高效、快捷的云教研形式颇受辅导员欢迎。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团队的辅导员获得了专业的提升与自我职业生涯的发展。《灵动,一课时——宝山区少先队活动案例集锦》于宝山区第十次少先队代表大会时进行了发布; 案例集锦的推出为基层少先队辅导员日常实施少先队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为少先队活动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内容。课题组成员校承担了上海市团校以及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学科与教学专委会的交流与考察活动,开展“一课时”少先队活动的成功经验成为了学校办学的又一张名片。课题组辅导员在《辅导员》《少先队研究》杂志上有多篇文章发表、三位辅导员实现了少先队高级职称的晋升。多名辅导员评为区少先队单列的教学能手。走少先队专业晋升道路成为辅导员自我职业规划的一项优选。
(1)“五个特性”明“身份”
对标“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常态实施五个特性:“政治性——注重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感情;组织性——注重少先队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自主性——鼓励少先队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生活性——坚持与少先队组织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全员性——力求队员人人有参与,个个有提高。”帮助辅导员建立起“一课时”少先队活动的课程意识。
(2)“六个先定”巧设计
辅导员在设计“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前做到“六个先定”:定活动主题、定活动目标、定活动内容、定活动环节、定活动形式、定评价方法;遵照《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以社会生活的热点、学校工作的重点以及队员需求为出发点,遵循“大主题、小切口”的设计理念,带领队员们走出课堂,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参与实践体验,来选择并优化设计少先队活动。辅导员对“一课时”少先队活动的课程责任心得以全面的培育。
(3)“三进二联”利执行
运用“三进二联”法帮助辅导员观照“一课时”少先队活动与普通课堂的差异性。三进,即少先队的红领巾奖章进课堂,小队组织形式进课堂,队活动进课堂;二联,即将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联成一片,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课外活动促进课内学习;线上线下相联,将线上的活动与线下的活动相连接,实现活动内容、活动要求、活动评价、活动反馈的最优化。有了“三进二联”的执行标准,广大辅导员普遍增强了课程信心,为做实“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提供了保障。
(1)自主学习厚实了辅导员的政治底蕴
通过辅导员自主阅读工作实操、寻访红色基地,前往团校接受理论培训,认真聆听例会分享,提升了辅导员政治素质的同时端正辅导员对“‘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存在意义与价值的领悟。辅导员会用儿童化的语言向红领巾讲共产党好、政治制度行、社会主义优。
(2)自我反思扎实了辅导员的科研能力
以“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推进为研究点帮助辅导员以科研的意识来提升专业能力,聚焦核心词:“成长”、“实践”、“自主”,对应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三大途径: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辅导员自我反思和同伴间的交流、讨论,将共性的问题转化成课题进行了多样化的合作研究活动。
(3)赛训结合夯实了辅导员的专业技能
“星星火炬杯”少先队活动课说课大赛暨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展示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主要围绕少先队基础知识测试、辅导员专业技能展示、优秀少先队活动课案例展示、教育情景处理模拟答辩四项内容开展。通过比赛,学习、交流、展示,有效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技能。
(1)因校制宜有方案,时间保证全覆盖
“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通过制度建设、校本建设以及借助重大事件的学习宣传有效推进“一课时”少先队活动的常态化建设。区域内的各所学校百分百做到了“课表有名称、课程有方案”。因校制宜,用好每周1 课时的少先队活动时间已经成为各校开展少先队工作的基础。
(2)校本研修有制度,教研规范有质量
依照“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有效实施的“五个有”:有领导、有组织、有落实、有创新、有收获;各校制定了中队辅导员校本培训的实施方案。着力于“党团带队,构建领导小组;领会精神,明确培训目标; 问需于师,丰富培训方式; 基于实情,制定培训内容;考核评估,检验培训成效”五大方面的设计,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培训任务,以研究的视角反思培训方案,帮助中队辅导员丰富经验,提升智慧,助力专业成长。
(3)一校一案有设计,样式丰富有特色
结合一校一品,开发校本特色少先队活动课程。如高境科创实验小学《中华绳韵之炫彩绳童大本营》、宝山乐业小学《乐享活力少先队炫彩童梦促成长》等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少先队文化与学校特色的有机结合;突出队性融合校本的少先队活动样式丰富、动感时尚,受到队员们的喜爱。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教研机制创新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本课题凸显队的价值,融合多维路径, 分别从教研主体、教研内容、教研形式三个维度探索教研机制创新,辅导员的履职能力得以提升、专业素养得以彰显,有利于“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更科学、专业、连续地在区域内常态实施且富有实效。
后续的研究,还要把准两个关键性问题:
一是如何把握学科教研与“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教研的不同点,体现鲜明的少先队特性。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引领是少先队的主责主业,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对标核心价值,履行政治责任,让这灵魂性任务贯穿“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区域教研的全过程。
二是如何将少先队仪式教育活动与少先队活动课程有效整合。下一步研究要围绕“仪式教育是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少先队活动有利于仪式教育的系统性发展”这一认识,在整合策略上下功夫、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