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兴,廖仁引,周卫国,周之明,韦素东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放射科 广西 柳州 545002)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慢性病症,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中老年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1]。脑微出血(CMBs)是神经科常见病症,由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点状出血,再加上出血量不多,发病后并无特异性症状,因此,识别CMBs潜在影响因素并对CMBs进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患者脑微出血的形态、数目和分布情况,探讨MR颅脑SWI对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合并CMBs的诊断效能,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高血压患者发生CMBs的机制及发病率,并建立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合并CMBs的SWI表现标准,在提高临床诊断技术的同时,为临床及时、准确治疗提供依据。
高血压是一种心内科常见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2种,发病原因主要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因素相关,临床主要特征为平均动脉压增高,如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0mmHg、≥90mmHg,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患者通常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系统病变等实质性脏器病变[2]。高血压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疲劳、心血管症状,严重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一般情况下,该疾病多于过度劳累、情绪失和、压力倍增的状态下出现血压大幅增高的现象,居家休息一段时间内症状有效缓解。但是若得不到有效的药物控制,随着病情长此以往的发展,可出现头痛剧烈、恶心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甚至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给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3]。
高血压是诱发脑微出血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长期保持血压升高,会影响脑血管壁造成血管破裂出现微量出血。因出血病灶直径小、出血量不多,单纯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难以准确检出病灶,影响疾病评估准确[4-5]。近年来,随着医疗影像学检查方法逐步改进,磁敏感加权成方法得到推广应用,能够准确反映组织间磁敏感性,特别是对于出血、钙化等现象敏感度明显高于CT、MRI方式。再加上脑微血管病变与脑梗死、脑卒中、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相似,病变中产生的含铁血黄属于顺磁性物质,对磁敏感性高,会造成局部磁场不均匀产生磁化率伪影,放大病灶显像度[6-7]。马永青[8]研究显示,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脑部微出血病灶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MRI检查。
SWI技术由国外学者Haacke 教授发明,主要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度成像,图像质量好、分辨率高,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准确性。张家浩等[9]研究指出,SWI在对CBMs诊断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T1WI、T2WI、T2FLAIR、DWI序列CMBs检出敏感性(P<0.05)。在对CBMs的鉴别诊断方面,严小兰等[10]通过回顾性分析100例脑部钙化和CBMs患者临床资料指出,脑部钙化和CBMs的平均像素值在相位SWI序列分别为(-312.5±187.5)SD和(541.9±301.7)SD,并认为相位SWI对鉴别脑部钙化和CBMs具有重要的作用。吴增繁等[11]对120例高血压疑诊颅内血管病变患者行常规MRI、SWI和DWI检查,发现CMBs患者血压明显高于非CMBs患者,且SWI对CMBs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常规MRI和DWI,认为SWI可清晰显示CMBs病灶的发生部位、数目及形态,对CMBs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度。
MR颅脑SWI近年来在高血压疑似合并脑微出血的筛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已得到临床认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探讨高血压与CBMS的关系逐渐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刘志荣[12]研究指出,血压升高、年龄增长是导致脑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年龄≥45岁、高血压病程≥5年、高血压2、3级的患者发生CMBs的可能性更大。Sun等[13]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不管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均可能发生CMBs,但是高血压患者CMBs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患者(31.8%vs18.5%,P<0.01)。王毓佳等[14]认为,CMBs多发于脑卒中尤其为脑出血伴发高血压患者,且深部脑组织病灶分布较多。患者平时平均收缩压与CMBs病灶数量间为正相关关联,这表明控制血压可减少并发高血压的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CMBs的发生率。
高血压分级标准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发生CMBS的风险以及在SWI的表现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较少。在高科等[15]的研究中,根据高血压的危险程度分为四组,并分别对四组患者进行SWI脑内微出血检查,指出CMBs分级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一般情况下CMBs发生率、病灶数量与血压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有学者根据高血压患者合并CMBS的SWI表现将CMBS分为Ⅰ~Ⅴ型,认为Ⅰ、Ⅱ型患者病灶检出越多,提示高血压危险程度越高,造成的微血管损伤越严重,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随之是上升。Ⅲ型、Ⅳ型患者病变主要见于基底节区,此处缺少小动脉间吻合支,微出血可容易穿透受损的血管壁发生病变或灌注不足。马清等[16]在SWI对脑微出血和高血压的关系研究中,通过比较高血压患者和非高血压患者SWI表现指出,Ⅰ型、Ⅱ型、Ⅴ型CMBs多见于高血压患者,Ⅲ型、Ⅳ型CMBs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差别不大。
相信随着诊断技术的更新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利用SWI评估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发生CBMS的风险并探究高血压分级与CBMS分型的相关性是后续的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早期识别高血压发生CBMS的风险因素,同时有利于建立CBMS的SWI表现模型,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尽管目前SWI对高血压患者合并CBMS的诊断中应用广泛,但这一检查方式对对磁敏感性高,对于体内代谢紊乱产生的磁场变化感知性强,且检查信号容易受体内脏器组织、血液流动及走行、温度变化敏感度高,因此这一检查成像方式复杂多变,单独评估某一因素时准确性难以保证。因此,为进一步明确SWI对高血压患者合并CBMS的诊断价值,有必要探究SWI对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合并CBMS的诊断效能,并建立高血压合并CBMS的SWI表现模型,提高诊断技术。
另外,从对SWI原理的描述可以看出,成像中无法全面清晰显示动脉血管,加上对磁敏感性高,对非磁性的组织结构病变则容易忽视。此外这一影像学检查方式对局部磁场不均匀性敏感,在磁化率差异明显的区域特别容易出现强伪影,影响影像学医师准确阅片。若病灶发生钙化现象,MRI检查与微出血灶类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SWI对高血压合并CBMS的诊断效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作息结构的变化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趋势,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成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高达23.2%,已成为了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7]。高血压合并CBMs的发生率较高,CMBs 的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脑出血的患者,新的微出血灶的出现预示脑再出血的可能,且再出血的部位多位于 CMBs 集中的部位,这提示脑微出血可能是症状性脑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另一方面,高血压严重程度与CMBs的发生率也密切相关,随着高血压程度越严重,患者CMBs的发生率随之升高。
MR颅脑SWI主要是通过采用低通滤波器对原始数据(幅度图、相位图)进行滤波,将滤波后的相位图与原始相位图相减得到校正相位图,然后通过后处理技术得到SWI图,对SWI图进行最小密度投影后得到 MIP图[18]。SWI序列对CMBs的检测主要是依据血液中血红蛋白相关物质和铁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磁敏感效应[19-20]。根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均行MR颅脑SWI检查CMBs,观察患者脑微出血的形态、数目和分布情况,了解MR颅脑SWI对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合并CMBs的诊断效能,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高血压患者发生CMBs的机制及发病率,并建立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合并CMBs的SWI表现标准,为临床及时、准确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MR颅脑SWI能评估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发生CBMS的风险及高血压分级与CBMS分型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