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需要对雄性仔猪进行去势处理对养猪从业者和消费者来说,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但最近后者正施加更大的压力来支持去势这种做法。
众所周知,未去势的成年公猪肉煮熟后会有一种相当难闻的气味,这就是所谓的“公猪污染”。在最近的一次网络研讨会上,由“未去势雄性猪肉生产的创新方法”(IPEMA)组织主持,该组织是欧盟支持的研究生产未去势雄猪各种方法的机构,讨论了对仔猪进行外科阉割的一些替代方法(图1)。
去势后的公猪转换饲料为肉类的效率低于未去势的公猪,但手术去势过程中没有减轻雄性仔猪痛苦的措施,这是不符合动物福利的行为。欧洲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停止雄性仔猪外科去势这一操作,转而采取不同的做法。总的来说,有3种不同的选择:包括手术去势的疼痛缓解方案、免疫去势方案和不做去势处理方案。
IPEMA将手术去势的疼痛缓解方案归类为一种短期解决方案,因为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且增加了养殖成本。IPEMA把注意力集中在另外两种选择方案上,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所有公猪都不进行去势时,会使其增加攻击性的行为,还会发生爬跨围栏等行为。此外,还存在猪肉质量问题,如未去势公猪其脂肪含量较低和肉质不够鲜嫩的问题。
综上所述,免疫去势是目前看上去最可行的方案。免疫去势是指在免疫去势过程中,给雄性仔猪注射一种能抑制睾丸分泌类固醇的疫苗。但是这种疫苗目前只能在进行第二次再接种时,猪只的性行为才会发生变化,不会再具有攻击性,且猪肉质量会得到逐步改善。
目前而言,免疫去势方案存在许多问题(图2)。包括疫苗接种期间仔猪产生的应激,消费者对此种方法是否会对肉质造成影响的关注,以及第二次疫苗接种时间的选择等。然而,免疫去势方案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欧盟范围内的大多数市场都不愿意接受这种去势方案,因为消费者是反对的。
会议还讨论了如何利用育种和遗传手段减少“公猪污染”、改善肉质和减少未去势公猪侵略性行为。但无论未来采用何种方法,都将受到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严重影响。在过去的20年里,动物福利组织强烈反对对仔猪进行外科去势。每种方式都有利弊,但消费者接受的最大障碍是,在未去势雄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公猪污染”和免疫去势是否会对肉质产生影响的问题。
荷兰养猪专家Annechien·Mellema在此次研讨会中认识到在“仔猪去势”这一议题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她表示: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猪去势的替代方案。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高兴科学家们能够从猪场从业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她认为现在人们可以看到,欧洲正在由先前仔猪外科去势手术,逐渐转向麻醉手术和免疫接种去势。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如何优化仔猪去势方法处在不同的阶段,但这一进程都是向前发展的。创新的方法和知识共享是非常重要的。欧盟和其他各个国家都有责任促进这项工作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