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霜
万州区龙驹镇是重庆18 个深度贫困乡镇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在市、区两级科协的大力支持下,龙驹镇精心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措施,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走出了科技特色。2019年,万州区龙驹镇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示范点。
龙驹镇2019 年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列全区镇乡街道第一名,全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7%。在市、区两级科协的支持下,龙驹镇各位“三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专业特长,以“三长”带领“三师入户”的形式,全面推进“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位。
2020 年6 月,龙驹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崔吉文,作为目前重庆市唯一一名全国优秀基层科协“三长”,获中国科协通报表扬。崔吉文为龙驹镇中心卫生院引入了腹腔镜手术、肺功能检查、视频喉镜等技术项目15 项,这是龙驹镇“三长”工作落实到位的缩影之一。
据万州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区科协争取市科协支持,为民义村新建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桥和中药材科普基地,建成龙驹中学共享科技馆,建设了龙驹镇柠檬科普基地;争取中国科协资助,在民义村新建万州区第一个农村科普馆,同时还争取市科协支持,为龙驹镇统一安装了科普重庆云大屏23 台,覆盖全镇所有村、社。
产业发展薄弱,技术人才匮乏一直是龙驹镇产业发展的“硬伤”。万州区科协积极组织农技专家为贫困村解决产业之忧,提升贫困户的技术水平,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
“我们村栽27 hm2的柠檬,但树上的果子长得稀稀拉拉的。”龙驹镇丛木村村民被柠檬挂果低的问题困扰了5年。2017年10月,重庆市农技协联合会组织专家赴丛木村调研,专家根据实地走访、气候条件及土壤分析等综合判断,得出了这里不适宜发展该品种柠檬的结论。
为此,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江才伦围绕柠檬为村民作了全面科普,现场提出了引进新品种、使用新技术的解决方案。今年刚好是丛木村柠檬改良后的第四年,树上早已是硕果累累。
此外,龙驹镇还组建了一支科技服务团,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2019 年以来,已开展技术咨询27次,现场指导52次,产业培训30次,受益群众达8 500人次。
万州区龙驹镇位于渝鄂交界处的七曜山支脉,地形多为“两山夹一沟”。加之位置偏远,农产品运输成本高,农业产业难以形成规模,产业基础几乎一片空白。
一个地方,一片“贫瘠”,从何下手?如何扶贫?考量的是精准扶贫的力量和智慧。
2017年底,龙驹镇引进了汶上芦花鸡生态养殖扶贫产业项目。与普通养殖不同,通过科技支撑,龙驹镇芦花鸡产业已形成鸡苗孵化、芦花鸡养殖、产品加工等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户均年增收2万至3万元,真正实现“引进一只鸡,带富一方百姓”目标。
如今,漫山遍野都是一群群黑白相间的芦花鸡。“区科协经常会组织专家给我们指导,有什么养殖难题当场就给我们解决了。”龙驹镇梧桐村贫困户郎定群说。龙驹镇通过科技专家支撑、科研项目推进、科技企业培育、科技金融支持等系列措施,扶贫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们养的芦花鸡都有领养单位,只要一出栏,市科协等领养单位就来买走了,销路一点都不愁。现在我们家养得更多了,每年都有好几万元的收入。”郎定群说。
据万州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区科协积极组织各农技协开展消费扶贫,为对接的贫困村相关产业全程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对产品实行回购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