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发勇
(姚安县光禄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姚安 675301)
水稻机插栽培是一项先进的农业生产实用新型技术,具有减轻农事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增产增收的显著特点,还具有大面积规范化种植省工节本的优势,适宜粮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进行推广种植发展的模式。光禄镇经过多年发展大户进行大面积水稻机插栽培,先后攻克了机插育秧、插秧、大田肥水管理、病虫害等技术问题。
机插秧能够做到定行、定穴、定苗,具有“直、匀、浅、稳”的特点,可以使秧苗返青快、低位早分蘖、根系发达、不易倒伏等,保证水稻高产稳产。
机插秧秧田与大田比为1∶80~100,比常规水育秧1∶10节省秧田;机插秧每亩比人工插秧节省3个工,节省工时费200元;机插比人工插秧劳动效率高,不误农时。
选用省级以上审定或认证通过的品种,姚安县光禄镇选用新推出的楚粳37号、楚粳40号、楚粳28号较为适宜。
采用菜园土、熟化的水稻土为营养土进行秧盘育秧,秧盘规格为长58 cm×宽28 cm×高3 cm。苗床规格以畦面宽140 cm、沟宽25 cm、沟深15 cm为宜,畦面平整光滑无积水,长度控制在10 m以内,营养土干燥、粉碎、过筛。
根椐大田整地、放栽秧水等因素确定水稻机械育秧时间,机插秧龄不超过40 d。播种前应做好晒种、选种、浸种工作,用施保克或浸种灵浸泡种子48 h。播种量按每亩22~25个秧盘计,每盘不超过100 g干燥种为宜,大田每亩用种量为2.5 kg。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秧盘播种洒水达到秧盘底土湿润、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覆土后能湿透床土,覆土要均匀、不露籽。
前期旱育保持墒沟无水、盘土湿润,切忌水过墒。中后期沟内半沟水炼苗,秧苗2叶1心后揭膜进入常规水育秧管理。
苗期加强对立枯病、恶苗病和稻飞虱的防治,每40㎡苗床用敌克松800~1000倍浇施1次。移栽前5~7 d每亩秧田撒施尿素10~12 kg送嫁肥。机插标准叶龄3.1~3.5叶,苗高12~18 cm,秧龄35 d,秧苗根系发达、叶色浓绿、秧根盘结不散带蘖,适期移栽。
要求“平整、洁净、细碎、沉实”,提倡旱耕或湿润旋耕,犁耕深度25~30 cm,旋耕深度15~20 cm,并在犁耕过程中施入有机肥及底肥,并耙平田面。
要求插苗均匀,深浅一致,一般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插秧深度1~2 cm、以浅栽为宜;提高低节位分蘖,机插行距30 cm,株距12 cm,每丛2~3苗,每亩1.8万丛,亩基本苗在3.6万~5.4万苗。
强调以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翻耕时先用粗肥打底,亩施有机肥1000~2000 kg,耙田时再施用尿素5 kg和过磷酸钙 50 kg。
移栽后5 d,亩施尿素5~8 kg和氯化钾8~10 kg作分蘖肥;移栽后12 d,亩施尿素4~6 kg作穗肥;移栽后25 d,亩施尿素4~6 kg作促花肥;移栽后30 d,亩施尿素2 kg作保花肥。
要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晒田”。
在水稻移栽前3~5 d,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对水50 kg喷雾。在水稻拔节分蘖期,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每亩用40%稻瘟灵乳油30~50 mL,对水50 kg喷雾防治叶瘟。在水稻破口抽穗5%时,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或40%硫环唑200 g,对水50 kg喷雾防治穗瘟。
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每亩用20%噻嗪酮100 g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 g,对水50 kg喷雾防治。
稻螟俗称“钻心虫”,在水稻分蘖期(发蔸)或抽穗5%时,每亩用98%巴丹原粉50 g或40%毒死蜱 80 g,对水 60 kg 喷雾防治。
在水稻移栽后5 d,使用水稻除草剂除草。
当水稻谷粒变硬,穗轴上干下黄,70%枝梗干枯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或人工收获,收获后及时凉晒贮存,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