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 鹿西洋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此定位不清晰、认识不统一,造成了综合与实践课开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知识型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探索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问题方案单一,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
课前导入环节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如何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游戏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种游戏导入方式除了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为他们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可以多感官协同参与。例如,教师在《年、月、日》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唱“生日歌”,选择击鼓传花的游戏,被选中的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年龄、生日以及都收到了什么样的生日礼物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氛围也变得异常活跃,在四五个学生回答了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小明今年已经十二岁了,但却只过了三个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时学生安静了下来,开始思考这一问题,教师顺势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根据教师一起来学习本课内容。在完成学习以后,就刚才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得到提升。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更加强调“实践性”,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启发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合作探究,鼓励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去分析、解决问题。比如,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将两张一样大的纸,分别横着卷与竖着卷,所形成的两个圆柱体体积是否一样?”很多学生会存在这样的思维定势,认为面积一样,体积也应该相同。这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求学生自己去猜想、实践、计算与验证,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知识能力都相对比较弱,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会有一些吃力,特别是一些思维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生活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去理解,并在综合与实践环节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设计与引入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与课本知识的结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立足于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搭配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小孩穿的衣服,学生看到这些不同颜色、款式的衣服,
一下就热闹了起来。这时,教师要求学生来进行搭配,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并通过手机拍照来记录学生的不同搭配,上传到电子白板上展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重新设置情境,对道具进行变换,来梳理归纳其中的知识点。
虽然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在自主性的发挥上存在一些不足,但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合适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让他们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从过去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愿意听、愿意说和愿意展示。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不仅能感受到问题解决后的愉悦,也可以在合作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敢于创新与实践。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合理分组,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组,保证每个小组构成的合理性,这样也能确保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为后续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促进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这样才可以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中,教师要先想方设法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可以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此,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充分挖掘综合与实践课的趣味活动,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达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标,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