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伟,刘维奇
(晋中学院,山西晋中 030619)
饲料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饲料产业发展迅速,饲料年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同时饲料产业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饲料原粮供应紧张。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可以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我国饲料原粮缺口。利用国际市场有两个途径,一是对外贸易,一是对外投资。利用对外贸易解决我国资源短缺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资源进口价格常常受制于人,我国进口越多价格就越高,使我国的经济利益受损,我国钢铁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可以预见,我国饲料原粮供给缺口会长期存在,可能还会扩大,要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效的途径是对外投资。
1.1 “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吸引国,大量的外来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长期看,外商在华赚取的利润如果不断汇回本国,会造成我国外汇持续外流,对我国国际收支造成压力。对此,我国应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把在海外获取的利润汇回我国,对平衡我国国际收支具有长远意义。我国在本世纪初提出“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经营。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不断加速,但相对于我国累计吸收的外来投资,其规模还很小。
对外投资的产业一般是国内相对成熟的产业。我国饲料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对外投资的实力与条件。我国饲料产业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相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优势。饲料企业对外投资不但在宏观上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对饲料行业和饲料企业也至关重要。
1.2 我国饲料产业的困境 我国饲料行业当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饲料原粮问题。我国耕地有限,国内粮食产量不能满足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一部分饲料用粮(冯利臣,2015)。我国粮食加工企业在进口粮食时没有议价能力,进口越多价格越上涨。饲料企业的主要成本是饲料原粮,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侵蚀着饲料企业的利润,目前我国饲料产业已是低利润产业。除了国际粮食市场的垄断因素,还有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如去年中美贸易摩擦,中国限制美国大豆进口,中国粮食加工企业转而从巴西进口大豆,结果巴西大豆出口商借机大幅涨价。为了稳定进口大豆价格,我国采取了进口多元化策略,去年批准非洲埃塞俄比亚向中国出口大豆。但进口来源多元化不是解决粮食缺口的根本办法,最有效的办法是饲料企业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投资经营。
1.3 饲料企业对外投资既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 饲料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可以获取低成本的饲料原粮,可以通过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方式开拓市场,也可以通过并购发达国家农业企业的方式来获取先进的农业技术。
目前,我国居民对肉蛋奶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养殖业和饲料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张,加大了我国的粮食供给缺口(杨军,2013)。粮食消费分两种,一是口粮消费,一是饲料粮消费。口粮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而饲料粮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在玉米消费结构中,作为饲料用粮的玉米已占到玉米总消费的80%以上。所以,我国粮食缺口主要表现为饲料粮缺口,解决饲料粮的供给问题就解决了粮食缺口问题。饲料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在国外发展种植业,可以利用国外低价的饲料原粮(晏向华,2000),这样不但能解决自身原料成本问题,也能间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2.1 新希望集团的对外投资 新希望集团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也走在行业的最前头。新希望已有二十年的国际化经营经验,1999年新希望在越南设立第一家海外子公司,截至目前,新希望集团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0多家企业。新希望的海外投资分为两个阶段。1999~2013年主要在东南亚及非洲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比如越南、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柬埔寨、斯里兰卡、埃及等地。2013年以后新希望开始通过并购与合作等方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魏彦博,2020)。2013年新希望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大型牛肉加工商KPC,并将其养殖规模扩大到50万头;2015年新希望与三家澳洲食品企业合资成立了澳大利亚鲜奶控股有限公司,还全资收购了一家澳洲保健品企业。新希望目前在新加坡、美国、欧洲、澳洲都设立有海外总部。
新希望集团的海外投资总体成功,但也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挫折。新希望最初在越南建厂生产饲料时,当地人拒绝购买,认为中国产品就应价格低廉,要求新希望的饲料产品大幅降价。后来新希望坚持以质取胜,才逐渐获得当地市场的认同。此外,新希望2016年参股美国蓝星公司也是不成功的。蓝星公司是美国知名的粮食及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在北美、南美、英国、中国等都有业务。蓝星集团每年销售超过2400万t粮食、饲料原料。新希望收购蓝星公司20%的股份,目的是希望从美国蓝星公司低价进口原料,如高粱、大豆与大麦等,从而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刘永好曾表示,收购蓝星公司20%的股份不是简单看有多少投资收益,而是要取得在原料采购中的价格主动权。应该说这个初衷非常好,但现实并不如意。2018年初新希望发布一则公告,宣布蓝星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回购新希望所持有的全部股份,作价9820万美元。当初新希望入股时支付的价格是12750万美元。从投资收益上看,新希望似乎是亏损的,而且新希望期待获得低价饲料原粮的愿望也落空了。
从新希望参股美国蓝星公司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通过参股发达国家的原料企业来获得低价原料供应不太可行。首先,入股比例低,没有发言权,没有定价权。即使有定价权,那么低价出售原料会伤害其他股东的利益,以美国人的精明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所以,即使新希望不退出蓝星公司,也不太可能在原料采购中获得价格折扣。此外,美国政府近几年对中国企业并购美国公司作了更加严格的限制,这对中国饲料企业对美投资产生消极影响。中国饲料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低价的原粮供应,可行的途径是直接在农业资源丰裕的国家投资种植业和原料粮收购、加工业务。
2.2 其他饲料企业的对外投资 除了新希望集团,很多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加快了海外投资步伐。中国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广东海大集团在海外市场的投资额已累计达到2.4亿美元,共有36家海外注册公司。2018年海大集团海外市场营收约29.8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收入的7.1%。海大是在印度和厄瓜多尔投资建设饲料厂的首家中国企业。2019年1月,海大集团在厄瓜多尔的首家饲料厂启动奠基仪式,该饲料厂年产量12万t,投资额约3500万美元。而在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海大集团拥有一家5万t级饲料厂和年产20亿尾的虾苗场。海大集团投资发展中心总监李永强表示,未来几年,海大集团将在东南亚等国家投资多个水产饲料项目,投资总额达到或超过3.5亿美元。海大集团海外业务的扩张与成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国内其他饲料企业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同为广东省的另外两家饲料企业粤海饲料集团和广东恒兴集团目前也有意去印度或越南投资建设饲料厂。
东北饲料企业禾丰牧业的对外投资计划也是雄心勃勃,目前已在俄罗斯、尼泊尔、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荷兰、朝鲜等7个国家投资建设11家工厂,而这些工厂与当地政府的合作非常顺利。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表示,国内饲料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很低,而国际市场则机会无限,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按照禾丰牧业的海外投资计划,禾丰牧业的海外销售额将达到全部销售额的30%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禾丰牧业要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管理、资金等优势,同时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积极进取的国际化战略。
3.1 投资地区和投资方式的选择 饲料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地应是饲料需求快速增长和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当前东南亚、南亚、非洲、南美地区的饲料需求增速较快,其中非洲地区的饲料需求增速最快。目前我国饲料企业走出国门的首选地是东南亚,在东南亚的投资占到对外总投资的一半以上。未来,我国饲料企业应积极投资非洲国家。我国商务部网站对投资非洲的中国企业有十条建议,其中一条是“尽早进入非洲,确定首选投资国”。对整个非洲地区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东非国家是适宜中国饲料企业进入的首选地区。东非的农业资源较为充裕,后备耕地充足,如坦桑尼亚有4400万公顷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可耕地,但实际利用的可耕地只有1/4(张喜荣,2014),曾有人预言东非地区可以解决全人类的粮食问题。我国很多企业已在东非开展农业领域的投资,其中投资种植业的最多,主要是种植经济类作物,饲料企业目前在东非的投资较少。饲料企业进入东非国家,可以种植粮食作物,自己生产饲料原料。我国饲料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饲料原料高成本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立足于国际市场才能从根本上得以缓解。
东部非洲有十几个国家,其中最适宜我国饲料企业进入的有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这几个国家在农业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的情况下,粮食基本上能自给,其中埃塞俄比亚还能出口粮食,我国2018年批准埃塞俄比亚向中国出口大豆。这些国家的畜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饲料需求快速增加,但饲料主要依靠进口,且价格较高。中国饲料企业进入这些国家可以先行投资粮食种植业,然后再把粮食加工成饲料。在东非国家土地获得较为容易,可以租赁土地,个别国家土地可以买卖。
到东非国家投资的不利条件也很多,投资回收期较长。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普遍较差,特别是电力不足,缺乏技术和管理人员,很多员工不愿意到非洲工作,而且坦桑尼亚等国的工作签证成本很高。关于电力问题,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正在大力发展水力发电和地热发电,这些国家的能源资源很充分,只是目前没有得到开发。
绿地投资和并购是两种对外投资方式。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包括建厂房、购进设备、雇佣管理人员和工人等。并购是投资者通过购买股权,参股或控股东道国的企业。以新希望为例,在发展中国家新希望采取的是绿地投资方式,在发达国家新希望采取的是并购方式。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不完善,也缺少可供并购的饲料企业,所以我国饲料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应以绿地投资为主。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其饲料工业非常成熟,产业集中度很高,在这些地区直接建厂难度大,应以并购方式进入。对中国企业来说,在国际上进行资本运营的经验不多,对外投资初期应慎重采用并购方式。
3.2 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资金 饲料企业对外投资要有充足的资金。我国目前在非洲投资了很多农业企业,其投资回报率不高,由于非洲基础设施和配套实施较差,导致投资回收期较长,会形成较大的资金压力。饲料企业除了在国内融资之外,还要善于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2017年,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对外投资400多起,实际交易总额一千余亿美元,其中自有资金出资占并购交易总额的28%;境外融入资金占并购总额的72%。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非常充裕,利率也比较低,饲料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在境外融资,有时甚至可以在东道国融资(韦荣玉,2005)。
饲料企业还可以利用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如国际金融公司。中国是国际金融公司的重要投资对象国,国际金融公司在中国农业领域的投资非常积极。
3.3 在东道国实行全产业链经营 全产业链经营是实行纵向一体化经营,打通上下游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其实质就是将外部市场内部化,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市场。在这个内部市场中,上游产业子公司的产品不对外销售或不全部对外销售,而是供应自己下游产业。这个内部化市场能抵御外部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能把更多的利润留在企业内部,有利于整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内部化优势”。
对于饲料行业,全产业链经营有特殊的意义,发达国家的大型饲料企业基本上都实行全产业链经营,我国很多大型饲料企业在国内也已完成全产业链布局(刘继青,2018)。在对外投资中,我国饲料企业也有必要在东道国进行全产业链经营,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饲料产业虽然快速发展,但其国内饲料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不够完善,制约着饲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此,饲料企业可以在东道国进行全产业链投资,包括粮食种植、饲料生产、养殖业、屠宰业和食品加工业等,这样可以利用内部化优势,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善,同时在经营上获得极大的灵活性。特别是我国一些大型饲料企业在国内的全产业链经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全产业链,因为我国土地资源紧张,饲料企业难以进入上游产业,而在海外投资中,饲料企业可以利用东道国的土地资源进入粮食种植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经营。
此外,饲料企业到海外投资经营,建立海外子公司,可以通过公司内贸易获得整体利润最大化。公司内贸易是跨国企业分处于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通过公司内贸易可以实现各个子公司的原料进口和产品销售,避免外部市场价格的波动,在企业集团内部进行资源调配,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而且在我国国内农产品市场供应紧张时,饲料企业可以通过公司内贸易把在国外生产的农产品运回国内销售,满足国内需求。这样饲料企业既能达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又能稳定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一种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