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昊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医院中层干部品德素养高低,业务能力强弱、管理水平好坏影响着各项工作的落实效率和进度质量,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持续提升,对此,医院在找到培训目前存在问题后,今后要怎样开展培训,开展什么样的培训、什么样的培训内容以及对存在问题要怎样改进完善处理的对策是我们要研究的。
目前许多医院在干部培训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培训缺乏系统性,大多数医院依然采用陈旧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医院内部没有归口的职能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培训工作分散运作,如医务部培训医生、护理部培训护士、组织人事部门培训中层干部等等,分散管理不利于制定系统性的培训方案,培训缺乏持续提升,这也就使得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最终培训结果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其次,在管理培训工作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在合理分配培训资源上意识较为淡薄,没有计划、没有规范、没有标准,尤其是品格培训,管理者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还有,不分层培训、不做前期调查、忽视培训结果应用等,这些都是缺乏系统性造成的结果。
医院中层干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培训缺乏系统性之外,还缺失激励与约束体系,而这种缺失现状依然普遍存在于各大医疗行业中。其缺失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医院不重视中层干部的培训,没有具体要求,没有与绩效考核有效挂钩,在具体惩罚制度体系内容上较为含糊,这种内容上的含糊也就使得有些医院干部培训工作成了摆设,造成了培训会想参加就参加不想参加就不来,不能保证到会,更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其次,在这种含糊的激励与约束体系设立时,就会使有些心态不良的人员不好好参加培训工作,导致好的培训起不到好的作用,也浪费了资源,最终也没能得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在中层干部管理培训过程中除了存在培训缺乏系统性、缺乏激励与约束体系之外,还有较为普遍的一点就是培训内容大多不符合本单位实际,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几个重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医院在开展培训前没有进行“诊断”,没有前期的调查研究,医院想要培训什么?没有对症下药,致使培训内容与中层干部自身实际的工作内容不相符,进而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其次,有些医院过于看齐国内外知名医院的管理模式及培训方式,照搬外部医院的管理模式及培训方式不适合本院实际。同时也没有把培训内容和医院的实际结合起来,存在听着感动、看着激动,回来不动的状况,使得培训结果应用落不到实处。
医院中层干部培训过后,部分医院没有制定相应的督导机制,忽视了培训结果应用,致使中层干部不担当,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卓越的个人奋斗目标,缺乏团队奋斗目标,不懂得培养下属,个人能力的提高缺乏动力和压力,忽略情绪的梳理和情趣培养等,最后造成了医院各项管理培训流于形式,起不到培训的效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没有培训督导机制不利于医院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改进和完善培训工作,更不利于中层干部的成长和医院的持续发展。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现代医院管理对管理者的素养倒逼,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管理工具的应用、互联网+的推广等等,对中层干部管理也是一种促进,只有不断加强培训,包括新知识、新理念、新工具等,管理者才能不断提升管理能力,才能适应医院发展需求,才能在医院科学管理的大背景下发挥积极的作用,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医院各个部门运行相互分工、又紧密合作,只有达到最佳的和谐状态,医院整体才能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大部分的管理者意识淡薄、思想保守,关注眼前、安于现状,缺乏全局观和团队意识。所以加强干部培训意义重大,也是医院内部形成融洽和谐氛围的关键所在[1]。
现代医学模式正从以疾病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而医院顺应模式转变的关键是中层管理干部对这种观念的接受和理解、重视程度,必须要顺应发展变化和新模式要求,创新思维,自觉遵循医院发展规律。而目前的行政后勤、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日常管理中难免会出现无序化,缺乏科学性等弊端,管理效能低下,很难适应新要求。因此,加强中层干部培训,可以提升医院的管理效能。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医院中层干部能够拥有更强的管理能力、业务能力,是为了医院今后的发展,所以,医院应制定科学的培训管理方案及培训方式。首先,医院应将培训职能归口管理,顶层设计制定医院一定时期内系统性、循序渐进的培训方案,各部门根据培训方案分别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每次培训内容之间都有衔接,都有持续提升,这样培训的整体性、效果性就会大大提高;培训工作不能盲目,培训之间不能没有联系。其次,应当采用多样化中层干部培训方式,利用灵活符合医院实际的培训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中层干部学习积极性,进而高效率的投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医院根据不同管理岗位特点,结合医院现状、中层干部个人实际情况,采取定期或不定期、长期或短期、封闭或半封闭、自学或脱产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2]。例如,为了激发中层干部培训的积极性与热情,可开展趣味拓展训练,增强团队意识,开展情绪管理培训,教会正确树立情绪、培养兴趣,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确立个人奋斗目标等。
医院的发展是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更离不开奖罚分明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促使医院内部每一个中层干部都能严于律己,做好表率,进而推动医院与自身共同发展。首先,医院应当设立赏罚分明制度体系,同时将中层干部培训及落实情况进行挂钩,进而起到约束与激励中层干部的作用,在中层干部管理培训过程中对于那些培训过程中行为举止表现良好及运用培训中所学方法内容进行创新工作的中层干部应当及时给予奖励,并激励他们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前行,而对于在培训过程中各方面表现较差及培训后无动于衷的中层干部应当给予批评与处罚,通过处罚,使中层干部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有效地促使中层干部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当中,最终改进自身的管理及业务能力。其次,医院在设立赏罚分明制度体系时还应当注重完善培训制度。譬如,可以对学习能力较弱的中层干部设立补课培训部门,它的增添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中层干部巩固学习内容,并能提高知识的吸收程度。
根据医改工作的进一步要求,医院应切合实际进行培训,首先,医院应根据战略发展规划组织利于医院发展的培训。其次,医院应当了解中层管理干部实际需求是什么,通过平常工作了解他们自身所缺失的东西,进而根据中层干部的实际需求开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帮助中层管理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因此,医院在培训开始之前,必须了解干部对培训管理的需求,以及医院通过培训想解决什么问题,在科学分析后开展培训工作,这样才可以与医院实际更好的结合,不会造成医院培训资源的浪费。反之,如果医院在没有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虽然请了一些德高望重的专家来授课讲学,但是实际效果和医院的投入显然不能呈正比。所以,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应当被医院的培训工作所借鉴[3]。综上所述,医院只有切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开展培训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最终达到最佳的预期培训效果。
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培训督导机制,这样有利于培训工作开展和成效落实。为了考察培训效果,通过培训督导机制,对中层干部进行有效的评价,将培训效果与个人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培训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培训的效果。比如,在对医院中层干部培训后,可以对参与培训中层干部所在科室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通过培训的科室在管理方面、业务方面的变化。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可以发现医院干部培训实施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督促培训质量不断的接近预定目标,而及时反馈的评估结果也会为医院不断改进培训实施方案和干部认识自身收获提供有效依据[4]。
医疗行业市场的竞争,致使许多医院已经认识到发展的压力以及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的重要性。总之,培训是中层管理干部能力再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干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让医院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有更全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领导管理层在重视干部培训的同时更应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方式、健全培训内容,不断加强中层干部文化建设,培训核心价值观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层干部的品德素养、管理能力、业务能力,促使医院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