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疼痛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10-13 04:03:42高延莉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伤性急诊科依从性

刘 宁,高延莉

(1.延安市人民医院培训科,陕西 延安 716000;2.延安市人民医院CT诊断科,陕西 延安 716000)

创伤性骨折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处功能障碍及疼痛感强烈,近年来疼痛护理干预逐渐在临床上实行[1]。创伤性骨折患者最突出的问题为疼痛,若疼痛感未及时得到改善,将造成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降低,疼痛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惊厥或休克,使得治疗难度加大,影响愈后疗效[2]。因此疼痛护理是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急诊科中是不可忽略的治疗干预方法。本研究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急诊科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运用价值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创伤性骨折的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7±6)岁;致伤原因:11例交通意外,8例机械绞伤,6例重物击伤,4例其他。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8±7)岁;致伤原因:11例交通意外,8例机械绞伤,6例重物击伤,4例其他。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实行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①成立由护士长及8名护理人员组成的疼痛护理管理小组,护士长主要进行分配及组织工作,由职称最高的2名护士担任组长,其余6名护理人员为责任护士,配合组长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各成员均经过专业疼痛护理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考核。②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沟通,进行疼痛护理健康教育,同时掌握患者病情,对患者普及疼痛相关知识,了解疼痛产生的原因,使患者能够自主配合治疗,与患者讲解关于非药物镇痛方法,如改变体位、注意力转移法等,使患者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③护理人员做好病房管理,确保周围环境安静,湿度、温度及光线保持在最适宜的程度,使患者波动的情绪得到安抚,缓解疼痛。④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体位指导,必要情况时采取适当的制动措施,固定患肢,若患肢发生肿胀,可适当将相应体位抬高。⑤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安抚患者情绪。⑥调整护理人员排班,尽可能减少交接班频率,避免因交接环节引发的安全隐患。

1.3 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

①观察指标:分析对比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开展疼痛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估。②评估标准:采用麦吉尔疼痛问卷评估,评估项目有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和疼痛评估指数(PRI)。PRI评分区间为0~3分,0分为无痛,1分为轻微疼痛,2分为中度疼痛,3分为严重疼痛;PPI评分区间为0~5,0分为无痛,1分为轻微疼痛,2分为引起不适的疼痛,3分为中度疼痛,4分为严重疼痛,5分为不可忍耐的疼痛;VAS评分区间为0~7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大于7分为重度疼痛[3]。选取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评分区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前后疼痛情况分析

干预前两组PPI、VAS、PR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护理干预前后疼痛情况对比分)

2.3 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分)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是急诊科最为常见的疾病,由于骨折残端面对患肢产生的摩擦,使得患者疼痛加剧,导致患者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下无法配合治疗,从而降低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且影响治疗效果[5]。随着优质护理的发展,疼痛护理逐渐在各医院实施,疼痛护理是急诊科护理的重要部分[6]。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疼痛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疼痛不适[7],因此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熟练的急救技术同时掌握疼痛护理的相关知识及实操能力[8]。

本次研究运用吉尔疼痛问卷对两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强度评估,采取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量表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估。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前两组VAS、PPI、PRI评分无差异,而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后两组VAS、PPI、PRI评分均小于护理干预前,且对照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提示实施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强度。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无差异,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后缓解患者疼痛不适感,可有效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焦虑感和抑郁感,本研究分析结果可见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患者疼痛感及时得到缓解后心理状态改善,从而可有效配合相关急救治疗,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急诊科中疼痛护理的运用可有效缓解因创伤性骨折造成的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开展。

猜你喜欢
创伤性急诊科依从性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0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国康复(2015年4期)2015-04-10 13:00:47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