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扎兰屯市审计局 刘文波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渐渐的渗透到经济运作之中,渗透在管理决策、日常办公、衣食住行等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之中。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扩大基层审计机关的管理范围和审计范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对传统审计方式方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基层,面对数据量大、信息分散,并且计算机专业人员缺少等因素,只简单的从财务数据中很难发现问题,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因此,要努力探索提高审计的方法和途径迫在眉睫,利用大数据发现疑点问题,对违规行为做出及时的预测和处理,并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分析和处理,以及能够有效的对风险做出预防和控制,最终提高审计效率、审计质量。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将审计信息化工作重点以文件形式提出,文件中提到要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第七条“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中指出审计机关要顺应大数据的背景下开展审计相关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完善有关审计的相关制度,通过数字化的完善以提高数字化审计平台的完善。在2015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时任审计署审计长的刘家义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在数字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更进一步的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完善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各地审计机构相继开展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但是大数据审计的专业技术实力依旧很薄弱。大数据审计的专业技术力量,是指根据审计人员对数字化数据的处理能力,如各种业务数据、图表、图片、文本信息等。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清理整合以形成可以满足审计人员查询和分析需求的结果。简而言之,这是需要审计人员能够掌握信息技术量,以便对大数据审计更好的执行和分析。根据目前的情况,由于数据平台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数据接口不一致,缺乏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导致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和业务数据仍是单独收集和存储的,没有统一集中将数据收集和汇总。同时,基层审计人员通常能够对审计项目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排序和分析,但是对于某些数据量大,性质复杂且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高的审计项目,审计业务实际实践经验和审计数据系统相关处理软件比较老化等一些主客观的因素,使数据收集、转换、分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最终导致基层审计机关数据分析技术受到了局限性的约束,大数据平台的构建也未真实有效的落实。
大数据审计模式是一种依赖于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思想。作为审计人员应该充分理解大数据审计的概念和内涵,并根据项目的实际特征和目标确定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和实施方法,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可以为项目的实施增加动力。但是,许多基层审计人员仍以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为中心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可用的AO数据分析软件,也仅仅停滞在一般关系的查询,并不能深刻的掌握其中存在的实际利用价值。而大多数实质性问题都是手动发现的,计算机的使用价值不高,大数据审计的概念还没有落实到位。对部门和单位的相关业务数据或相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各个部门之间的通用性很差,因此它们会影响这些模型和方法的共享和重用,并浪费宝贵的审核资源。他们收集并分析所需的数据不够明确,认为大数据审计是由电子数据部门实施的,使得本末倒置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中,通过计算机考试的审计人员寥寥无几,更缺少审计业务与计算机兼通的审计人员,使得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水平仍然受到限制,这导致无法在日常审计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数据,无法更好的体现分析结果。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繁重。即使审计人员想要充分利用从被审计单位收集的数据来进行各种分析,当前基层审计人员学习提高大数据审计综合能力的方法很少。各级对大数据审计人员的实践培训很少,并且很难聘请专家来教授具体的审计工作。他们通常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和探索方法,或者只是具有一些分析思想,遇到问题无功而返。
为了促进基层审计机关在大数据下审计的广泛应用和长期发展,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和机制,管理和应用的规范数字化分析,完善电子数据管理方式和保密制度,落实电子数据远程恢复备份要求,以满足其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安全性和机密性以及结果应用方面的发展需求。首先是弄清审计机关的数据收集权限,包括被审计实体的内部数据,扩展审计所涉及的相关外部数据,不同年份的电子数据,系统开发文件以及其他技术支持数据根据实际需要纳入审核范围。二是完善基于数据的审计标准,强调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对保密性和安全性有极高的要求。只有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审计部门对所获取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的责任时,才可以确保被审计单位更加方便、准确的提供数据,从而更好地保证基层审计机关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的发展。探索和推广大数据审计技术和传统审计经验,利用数据分析和传统审计账外核查方法和技术,在继承传统审计的优点之上更进一步的发展大数据下的审计。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领域广泛,软件和硬件需求高,政策与系统、以及技术含量要求较高。为了在大数据环境中实现审计监督的全面覆盖,必要具有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改变原有的工作方法与思维模式,从传统审计概念和审计方法的转变中了解计算机审计工作,并充分依靠计算机技术来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创新审计方法和模式,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审计人员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要用广阔的思维和综合的态度进行分析,从数据挖掘中发现问题和线索,最终要以数据实际情况得出结果。同时审计机关也要加强业务指导,建立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审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在引进新人员时,要考虑到人才关于计算机的综合能力水平,要培养中高端人才,大力支持和鼓励审计人员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使他们在参加考试的同时,培养数据挖掘和建模等高级应用人才,对全体员工进行大数据审计技术培训,使全体员工提高大数据知识,审计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应用审核技术。数字审计不仅需要精通常规审计业务,还需要大数据审计思想来分析和判断整个数据形式和发展方向。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必须进行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培训,提高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应用能力。
基层审计机关在积极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现有数据平台执行和操作时,还应利用外部专业知识,探索数据标准的大数据云平台的创新,并依靠统一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接口来实现与当地政府、企业单位的财务之间的数字化沟通,实时收集,存储和共享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同时,整合了审计人员自己探索的简单而分散的大数据分析数据资料,并通过标准化处理形成了通用目的。数据分析模型,供更多审核员在其工作中使用。加强与财政、税务、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探索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政府职能部门财务处理软件的统一和规范,通过预留数据接口,实现审计部门与党委,政府重要部门的之间的联系,实现审计数据管理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
进一步明确设计实施的目标,利用SMART法则进行目标计划管理。详细分解任务,并实施逐项落实。根据网络平台建设的需要,我们将积极努力将其纳入相应层次的财务预算安排中,以确保所需资金的投入,加强审计实施的组织协调,根据不同审计背景下现场审计的实际需求,打破专业进行审计的重新分工、协作,从而实现成果共享,并根据现场审计和背景分析的实际需要,安排审计工作大数据审计范围的特点增强实力,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基于绩效管理方法,从审计人员内在需求出发,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从而保障大数据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大数据环境中,基层审计机关在大数据环境的发展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强使用大数据技术来扩大审计范围。深化全面分析、发现疑问、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审计方式和信息管理模式,创新审计工作思路与思维。研究技术方法,培养多学科人才,并不断提高在基层审计机关中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利用。这是基层审计机关的一项长期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任务,也是今后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的新指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