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初级中学 张建梅
数学课程知识点逻辑性强,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呈现数学概念,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关系,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与创新精神。“数轴”在小学已经渗透,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数”“负数”。在初中阶段,“数轴”是重要概念,从实数过渡到有理数,让学生借助于“数轴”,将“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联系起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感悟“数轴” 引入的必要性、“数轴”三要素的合理性成为教学难点,教师要认真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知识点内涵,引领学生探究“数轴”之趣。
在“数轴”知识点的呈现上,以观察温度计、读温度读数、比较温度高低变化为主要活动,通过“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数,引出“数轴”的画法和概念。本节重点是呈现“数轴”概念,难点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数学方法是数形结合与对应思想。教师要善于提炼教材内容,通过类比为学生创造学习空间。对“数轴”概念的认识,由小学到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认知能力,教师在知识结构关联上,可以根据“数轴从哪里来,有什么用”来建构教学主线,让学生认识“数轴”的概念及必要性,认识“数轴”的特点。接着,引入情境化教学,提炼“数轴”的几何结构,可以对“直线”进行改造,让学生把握“数轴”的生活原型。然后,尝试用“数轴”来表示数,渗透对应思想。需要强调的是,数形结合思想往往是教学难点,教师要在挖掘教材中适当“留白”,让学生从感知、表象、抽象中渐进探析“数轴”的本质。
梳理了教材知识点,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从四点来贯穿:
第一,创设情境,引出“数轴”概念。结合中国六大城市美景,分别将其温度变化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哈尔滨气温-20℃,北京气温-10℃,上海气温0℃,武汉气温5℃,广州气温10℃,三亚气温22℃。显然,温度还可以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温度值的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0℃”上下气温值的关系,并从顺序排列中感知气温升高或降低的方向。接着,围绕不同城市的温度值提出问题:相邻两个城市的温度差是多少?如何用线段来反映这种情况?这一提问指引学生用“数轴”来表示数,增强学生对“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等要素的理解。由此,“数轴”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第二,去情境化,提炼数学概念。给学生展示“数轴”,观察“数轴”的特点,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将“有理数”放在这条直线上?将“0”作为原点“O”,可以利用刻度尺,将整数标记在“数轴”上,再利用分数,找到相应两个整数之间的对应点上。正有理数位于原点“O”的右边,负有理数位于原点“O”的左边,如此一来,“数轴”的三要素以及有理数集就形成了对应关系。学生可以体会到用“数轴”来表示有理数以及“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有理数,形成“集合”与“对应”,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第三,运用概念,巩固应用。认识了“数轴”概念,导出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数轴”,若不是,请说明理由。从“数轴”的三要素上来把握“数轴”的原点、方向、单位长度的重要性。接着,训练学生对“数轴”的画法,给出一些数,让学生利用“数轴”来表示数,或者将“数轴”上的点与数建立对应关系。
第四,课堂小结,完善认知体系。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课堂导入、概念呈现、巩固运用等方面,让学生认识“数轴”,理解“数轴”的三要素,并体会“集合”与“对应”的数形结合思想,尝试通过“数轴”来解决数学问题。
分析数学教材知识点,要把握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关联性,教师要深入解读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数学思辨意识。“数轴”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概念,要让学生在理解“数轴”的同时,深刻体会其本质思想。课堂上,从知识结构与内容安排上分为四个阶段,即认识“数轴”、感知“数轴”、概念形成、强化应用。具体温度值的排列关系、“数轴”上表示温度值,遵循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渐进拓深“数轴”的意义,实现“有理数”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也让学生理解“无穷数集”与“无穷点集”的对应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从“数轴概念的提出”“数轴概念的呈现”“数轴概念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为什么要这样呈现数轴概念”等环节,逐渐探究“数轴”的本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
总之,数学课程知识点要抓住数学内在逻辑关系,挖掘教材编写意图,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激活,从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上,顺应学生认知规律,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机会,让学生能够由旧知延伸新知,在数学经验积累中发展数学理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