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红杉,李学智,刘如海
(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临翔区677099)
临沧市23.36万hm2的常用耕地中,旱地面积达17.14万hm2,占73.06%,高于全省平均6个百分点,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全市粮食作物由玉米、稻谷、麦类、薯类、杂粮(豆类)构成。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水稻、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实现粮食生产目标、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对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国家、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的政策和措施,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业生产资料综合增支补贴、农机具补贴、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科技增粮项目、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一大批项目的实施和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加大了对玉米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户发展玉米产业的积极性,玉米良种和集成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大幅度提升,全市粮食产业实现了“十二年增”。据统计,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30.01万hm2,产量达104.01万t,比2007年增加26.91万t,增长34.9%,年均增长4.36%;玉米播种面积达13.77万hm2,同比增加4.37万hm2,增长46.48%,产量达58.33万t,同比增加27.09万t,增长84.04%,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45.87%和56.08%,由此可以得出,没有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就难以支撑粮食产业的发展。
“山地玉米绿色高效集成配套技术及推广应用”成果是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临沧市植保植检站、临沧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临沧市种子管理站等单位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15〕2号)文件的要求,在2016-2018年国家农业农村部、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云南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撑下,从临沧山地玉米生产实际,经多年的试验和探索,集成了“抗病虫品种筛选与推广+抗逆与轻简化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玉米绿色科技培训”为一体的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临沧山地玉米绿色高效配套技术,总结出的《大窝塘三角型缩行增密种植技术》和《玉米化肥减量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技术》是经云南省农业厅评审通过发布的云南省2016—2017玉米重点主推技术,并在玉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升了全市玉米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一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二是围绕技术核心制定技术方案。主要采取突出农药减量绿色抗逆品种筛选与示范推广;围绕高产群体构建推广抗逆与轻简化结合的绿色播种技术;围绕绿色生产推广绿色施肥技术;围绕产品安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广种植模式。三是强化绿色科技培训。四是注重加强项目的宣传工作。五是加强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
针对玉米种植区域海拔高差大、基础设施差、陡坡、雨量多、土壤养分不均、病虫害易发多发等实际情况,筛选和推广绿色抗逆玉米品种作为促进玉米产业绿色发展的重点,在品种筛选上重点考虑灰斑病、穗粒腐病、锈病、大斑病、小斑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蚜虫的抗性问题,利用玉米品种研发,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品种展示、玉米抗性鉴定等平台,不断选育和引进玉米品种在不同海拔段进行试验和集中展示[1],从中筛选出抗灰斑病、穗粒腐病,稳产性好、品质优良的适宜中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甘优五谷1790、3861、西抗18、红单6号等中穗型品种,中低海拔重点选择抗大斑病、锈病,丰产性好,出籽粒高的雅玉889、北玉16、北玉20、云瑞407、云瑞62、正大719、康农2号等大穗大粒型品种。通过推广绿色抗逆品种,大大减少了玉米田间化学农药用量,确保了玉米产品的安全。
准确把握播种时期、播种方法、种植密度是玉米出苗整齐一致、培育壮苗、夺取高产的关键。根据播种时期的降雨情况、土壤墒情、积温情况确定最佳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
3.2.1 播种适期及播种方法
中高海拔地区土壤墒情好可适当早播,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中低海拔地区一般选择在透雨后播种;夏玉米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秋玉米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冬玉米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春玉米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前作收获后)或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方可播种,适期早播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根据不同海拔、不同地块、坡度状况和土壤墒情确定播种方法。较为平缓地块或积温较低、播种节令紧的中高海拔地区重点采取规范化等行距或宽窄行打塘点播。坡度相对较大、保水保肥性较差的地块或播种时土壤墒情较好、种植面积大劳力不足的低海拔地区重点推广等高打塘点播和播种器播种。既可实现保水保肥,减少水肥流失,也可实现节本增效。
3.2.2 确定合理种植密度,构建高产群体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状况、产量指标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披散型品种种植密度控制在5.25~6万株·hm-2,半紧凑型品种种植密度控制在6~6.75万株·hm-2,紧凑型品种种植密度控制在6.75~7.5万株·hm-2为宜。
针对玉米施肥中存在的“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轻磷钾、重单一轻全量、重裸施轻深施”等不良现象,解决长期以来过度使用化肥带来的耕地质量下降和面源污染加重问题。充分利用测土配方和化肥减量试验成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套种豆科绿肥,改变习惯施肥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来减少化肥用量,实现节本增效的绿色施肥技术。
3.3.1 推广使用有机肥改良土壤
为改变长期以来过度使用化肥、耕地质量下降和面源污染加重的问题,结合农业农村部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和沃土工程,从绿色生态玉米生产的角度,在玉米生产中将农家肥、生物有机肥和菌肥套种豆科绿肥的推广使用作为玉米绿色施肥技术的重点提升耕地质量,制定了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要求施足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15~22.5t·hm-2。
3.3.2 推广缓控肥与减氮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
缓控肥是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性和对营养成分的要求生产的含量较为齐全的复合肥料,它具有肥效释放慢、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据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玉米化肥减量节本增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总量780kg·hm-2[即450kg·hm-2缓控肥总含量≥40%)+300kg·hm-2尿素(46.4%)]比施肥总量1230kg·hm-2[即600kg·hm-2普通复合肥(总含量≥25%)+600kg·hm-2尿素(46.4%)]增产5.5%。试验表明,推广缓控施肥与减氮施肥和化肥深施技术可减少化肥用量450kg·hm-2。
3.3.3 改变施肥方式,推广化肥深施技术
玉米生产中“卫生田”现象较为突出,有机肥少施或不施;化肥表施现象普遍存在,化肥利用率普遍较低。据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玉米团队施肥方法试验研究结果,化肥深施比表施增产5.28%。因此,推广化肥深施作为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实现节肥节本的主要技术,可以缓解过度使用化肥带来耕地质量下降和耕地面源污染加重的负面影响,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利用玉米科技绿色科技培训契机,广泛宣传推广玉米秸秆过腹还田技术;二是配合养殖场、养殖小区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三是推广秸秆还田与农机深松耕还田技术。通过推广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使秸秆利用率逐年提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林果、经济作物的快速发展,玉米种植面积将会出现下降趋势,影响全市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项目实施中围绕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玉米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在指导思想上采取籽粒玉米为主向籽粒、青贮、鲜食玉米方向发展;二是由春玉米、夏玉米为主向秋玉米、冬玉米方向转变,重点发展“烤烟+秋玉米”、“青贮玉米+养殖”、“反季鲜食玉米+订单产业化开发”、“冬早蔬菜+玉米”等绿色高效模式;三是推广“经济林果+玉米”、“玉米+豆类”、“玉米+蔬菜”等间、套作模式。通过种植模式创新和推广稳定玉米种植面积,使全市玉米产业由低效逐步向绿色高效转变。
通过依托国家农业农村部、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生产发展专项、云南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专项、玉米测土配方施肥专项、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专项的支撑,经多年的试验示范,形成了适宜临沧市特殊地理气候的山地玉米绿色高效集成配套技术。该技术在本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6—2018 年该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4.19万hm2,收获前经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项目平均产量达6985.5kg·hm-2,较项目成果应用前增产1005kg·hm-2,增16.8%,新增玉米产量14257.87万kg,按2016—2018年当地3年玉米平均价格1.9元·kg-1计,新增总产值达27089.95万元,单位面积增产值1909.5元·hm-2,总节本增效达26238.75万元,单位面积节本增效1849.5元·hm-2,科技投资收益率3.97,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辐射带动了全市2016—2018年42万hm2的玉米产业发展。项目区绿色抗逆品种覆盖率达100%,带动推广21.4万hm2;测土配方施肥率达100%,推荐玉米肥料配方4个,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30.27万份,辐射带动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46万hm2,平均节约化肥24.15kg·hm-2(纯量),提前实现了化肥零增长的目标,绿色施肥的意识逐年增强,不良施肥习惯逐步改变;深塘浅播种肥隔离抗旱播种、免耕节水播种、等高保水保肥播种、轻简化播种器播种等覆盖率达100%,一次性全苗齐苗面积逐年增加;玉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率逐年增加。据市植保部门统计,2016-2018年,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49个,完成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1.34万hm2次,辐射带动7.28万hm2次,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6.11万hm2次,其中绿色防控面积4.78万hm2次,辐射带动玉米病虫害防控面积达33.37万hm2,挽回玉米产量损失4299.8万kg;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意识逐年增强,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培育玉米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102个;完成玉米绿色科技培训783场次。
通过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全市玉米绿色生产理念逐步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崛起,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明显,耕地质量下降和面源污染加重逐步得到缓解,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