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大冯中心小学 颜伟佳
在全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要想培育新时期的合格人才,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要和时代接轨,确定教育目标,推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结合,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充分保障。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在小学生学习成长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教育内容,不仅关系学生品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还可以借助细腻深刻的心理教育,促使学生表达情感、丰富学生心理体验、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在如今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探究有效方法促进二者的结合,给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条件。
小学生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阅历,对整个社会也缺少准确、深刻的认知,自控力较弱,无法对自身的情感与行为进行合理把控,容易出现情感和心理极度波动的情况,影响到行为举止。农村小学生的整体学习和成长条件相对较差,对于各项事物的接触比较有限,再加上缺少家长方面的专业引导,很容易在思想行为以及心理状态上出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体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个人身心健康发展水平方面的积极价值,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锻炼学生对个人行为情感的把控力,培育学生道德素养以及稳定的心理品质。在农村小学教学实践中推进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一致,可以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塑造良好个性,提高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小学生处在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完善人格个性的关键时期,但是又缺少明辨是非真伪的能力,所以需要得到专门的德育教育和指导,以塑造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将会给学生的教育培养带来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让农村小学教育得以长效发展。
1.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促进教育整合。素质教育给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在小学这个基础阶段,素质教育可以具体成两个部分,那就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们当前所倡导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实际上是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是为真正达成素质教育要求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许多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并未主动把德育教育内容融合到课程之中,而是按照过去的固化教育模式,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分析,没有挖掘其中包含的德育教育素材,对教育整合形成了较大的阻碍。改变这一情况的有效措施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研究,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渗透交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熏陶与指导,既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又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做家务的小能手》时,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认真分析,明确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育爱劳动的好习惯,学会减轻父母的负担。这部分内容和德育教育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教师可以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同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父母的帮助,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帮手,承担一定家庭责任。
2.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整合。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德育教育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综合品质的培养熏陶是非常复杂的教育活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也提出了较高的学习要求。如果教师只是进行直接灌输,无法把学生带入到相应的学习情境中,反而会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综合教育工作的推进实施。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来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让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实现交融,改变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不良状态。例如,在教学《不要明日复明日》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用讲故事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教师可以给大家讲寒号鸟的故事,在讲完故事之后让大家思考:导致寒号鸟最后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听完故事之后,你从中懂得了怎样的道理?你在生活当中是否有类似的表现?你又是如何做的?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当中,让学生意识到做事拖拖拉拉的危害,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后的总结阶段,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心理健康教育层次,而应向德育教育方面拓展,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做事情只争朝夕。在情境活动当中,教师的教学难度可以大幅度降低,还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质得到综合发展。在总结和提升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学习之后的感受,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成果。
3.转变传统教育形式,促进教育整合。据笔者的统计研究,目前教师在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旧运用的是传统黑板教学单一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效果欠佳。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加大教学创新力度,不断探寻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和引入多元教学策略的方法,保证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小组合作讨论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启发,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理解塑造良好品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维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例如,在教学《改改你的坏习惯》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头部分给学生展示一段视频,视频资料显示的是小明同学的三餐。小明早上起床洗漱之后,妈妈将饭菜摆好,让他吃饭,他没有吃就上学了。小明中午放学看到桌上摆着他最喜欢的红烧鱼,于是拿起筷子大口吃,直到实在吃不下为止,结果一个下午都在胃痛。晚上小明发现饭桌上摆放的是最不喜欢的蔬菜,于是只吃了两口就停了下来。在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小明同学有哪些坏习惯?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习惯?怎样对坏习惯进行改正?这样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也能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纠正与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笔者在对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后发现,大多教师在课程教育当中运用的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化,只是关注对学生心理上的指导和必要心理知识的补充,不注意和德育教育进行结合,难以让学生的身心综合发展目标得到实现。所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生群体综合素质发展薄弱情况的重要突破口以及着力点就是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师要把握整合要求,积极思考和探究教育整合路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自觉意识,在师生共同努力之下获得理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