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波,王彬杰,王小虎
(1 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卫生院 山东 青岛 266106)
(2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山东 青岛 266109)
(3 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卫生院 山东 青岛 266106)
隐匿性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情况,与常规骨折不同的是此类骨折具有隐匿性,在检查中常规应用X 线往往难以及时发现,为临床诊疗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保证对患者病情诊断的有效性,需要注意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诊断方式的合理应用。现阶段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种类较多,X 线平片与CR 诊断是现阶段骨折疾病诊断中比较常用的检查方式,不同检查方式在不同疾病中检查效果各具有优缺点[1],为了比较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X 线平片与CR 诊断的具体情况,本文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64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64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 例,女26 例,年龄24 ~70 岁,平均年龄(49.86±3.45)岁,其中四肢关节骨折51 例,鼻骨骨折5 例,肋骨骨折6 例,脊柱骨折2 例。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出血性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或者意识障碍患者、肝肾功能严重损伤患者,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研究组患者分别接受X 线平片检查与CR 检查。X 线平片检查时,对患者骨折端位置进行正斜位检查与正侧位检查,使用感蓝胶片进行摄片,暗匣选用高速增感屏,而后进行常规摄片,摄片时保证X 线机中心线与患者骨折端对齐并与暗匣呈垂直状态。CR 检查时,使用X 线机与IP 板进行检查,摄片条件可略低于X 线平片检查,摄片完成后将IP 板送至主机系统激光扫描,并将图像送至工作站完成进一步处理,最后使用热敏打印机打印图像胶片[2]。
本次研究以患者最终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将研究组患者的CR 诊断以及X 线平片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将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评估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
本文使用SPSS19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得到的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相关检验,当P<0.05 时,所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CR 诊断中,四肢关节骨折检出50 例,鼻骨骨折5 例,肋骨骨折6 例,脊柱骨折2 例,诊断准确率98.44%;X 线平片诊断中四肢关节骨折检出43 例,鼻骨骨折4 例,肋骨骨折3 例,脊柱骨折2 例,诊断准确率81.25%。CR 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与X 线平片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在各种骨折类型中隐匿性骨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骨折情况,隐匿性骨折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在临床诊断中比较难通过常规的方式及时检查出来,更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而患者未接受及时的治疗,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延误。隐匿性骨折具有一定风险性,在临床诊疗中稍不注意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3]。影像学检查方式是隐匿性骨折的常用诊断方法,在各种临床诊断方式中,X 线、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方式在诊断中各具有优缺点。从诊断方式上来讲X 线诊断是隐匿性骨折疾病诊断中最为便捷并且经济实惠的检查方式,但是常规的X 线平片检查对隐匿性骨折诊断的阳性率较低。在同类型研究中,有学者分析X 线平片对隐匿性骨折诊断的局限性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图像分辨率上的局限性,二是X 线平片检查容易在平面上相互遮挡影响诊断的准确率。X 线平片诊断是当前很多骨折疾病的常用检查方式,而X 线平片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局限性。X 线平片的诊断原理在于利用X线穿透物体形成的不同密度的影像学图片,在这一过程中X 线平片是无法直接进行后期处理的成像往往是一次性,图像分辨率相比较低。X 线平片对隐匿性骨折检查时容易受到骨折部位的影响,一般来说在对胸骨、四肢、盆骨等部位进行检查时,由于骨骼数量较多分布复杂,更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率[4]。与此相对应的CR 系统则比较好的弥补了X 线平片检查中的缺点和局限性,能够提升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CR 诊断是一种X 线摄影信息数字化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在传统X 线检查中引入了信息数字化系统,可以很好地将X 线摄影结果转化为数字信息,帮助提升常规X 线片检查的准确率。CR 系统不同于常规的X 线检查,CR 检查中借助计算机X 线摄影系统,获取到更加详细的影像学资料。CR 诊断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其提高了X 线平片检查的分辨率与准确率,有研究显示,CR 检查中将人体内X 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过程,避免X 线影响传输中光学成分的衰减和失真,改善了X 线检查的清晰度,另外CR 诊断中一次曝光可以捕捉多层次的图像,更好的捕捉和获取了图像,在保证诊断准确率的同时,也减少了X 线诊断的过程中的辐射量[5]。CR 诊断为隐蔽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加清晰准确可靠的影像学资料,有利于医生更加精细的观察到患者隐匿性骨折的详细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有关X 线平片与CR 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相关研究中,学者普遍承认X 线平片检查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上的局限性。本文分析相关研究后发现,X 线平片诊断隐匿性骨折的诊断阳性率从30%~80%不等,而CR 诊断的阳性率普遍能达到90%以上,两者差异比较明显。除了诊断准确率方便的差别外,CR 检查在诊断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方面都要优于X 线平片检查。CR 诊断在安全性上要优于X 线平片检查,主要表现在其辐射剂量方面,在各种研究中可发现,CR 诊断过程中患者所接受的X 线辐射剂量均低于X 线平片检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患者的辐射影响,提高了诊断的安全性。CR 诊断具有便捷、灵活的特点,在传统的X 线摄像中往往需要对患者的摆放体位做出要求,而CR 检查中通过IP 板的应用,能够更加灵活的为患者进行检查,便于部分严重骨折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检查,此外,CR 系统中的影像资料数字化更有利于接入医疗系统,能够为后续的临床诊疗活动提供帮助。CR 作为X 线摄影信息数字化检查方式,在临床检查中相比于DR、MRI 等检查方式要更加经济实惠,并且便于推广。由上可知,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X 线平片诊断可以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病情判断,但是受到技术因素所限,诊断的准确率情况往往不佳。CR 诊断作为一种对X 线摄影信息化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可以将X 线摄影结果转化为数字信息,不仅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以及显像能力,也提高了检验的准确率,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分析系统很好的弥补了传统X 线平片检查中的问题,能够给隐匿性骨折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断。相关研究显示,CR 检查能够通过对窗宽、窗位的调整以及边缘增强等技术对影像质量进行改善,这种优势作用对于隐匿性骨折这类具有隐匿性的疾病的诊断而言更加重要,能够为患者的诊断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在临床应用中由于CR 诊断的高效、便捷、经济、准确等特点,CR 相比X 线平片检查更适合进行隐匿性骨折的相关检查,并且CR 系统的应用相比之下更容易推行,从而提升影像学检查质量。
本次研究比较了研究组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CR 诊断和X 线平片诊断的情况,结果显示,CR 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与X 线平片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可知,在隐匿性骨折患者病情诊断中,CR 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 线平片诊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