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 刘沫含 崔广薇(安徽财经大学)
如今,随着国民收入平均水平的提升,“夜经济”成为一种消费趋势。我国的“夜经济”已经从早期的夜市转变成“餐饮、旅游、购物、娱乐、体育运动、教育、展览、表演”等多种夜间消费市场。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发展“夜经济”的现实背景。
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前的矛盾。人们的消费需求是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一种集中体现,而发展夜经济提高夜消费水平可以满足大众对消费的需求。与此同时,发展“夜经济”不仅可以促进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不仅是城市消费的“新蓝海”,更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并且发展“夜经济”能够提升国家的消费水平和国民生产总值。
据光明日报报道,首批开展夜经济的成都市经统计显示某区工作日日均夜间客流量约2.5万人次,夜间销售额约240万元,节假日日均客流量约3.5万人次,夜间销售额约400万元。由此可见,我国居民消费观念已发生转变。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源于居民在高压社会工作环境下的心理释放需求。对于大多数“996”型员工和大部分年轻人“熬夜党”来说,夜幕降临之时才是他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之时,那些工作或学习了一天的员工或学生在下班或放学之后需要通过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来释放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从而忘掉工作中、学习中的不如意或者生活上的不顺心。因此,“夜经济”就为这类群体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和释放压力的机会促使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夜经济”的发展也给各个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如:根据《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最高峰时段,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例超过36%。不仅如此,“夜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联的多个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就业服务需求,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从而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增长。据新闻报道数据显示,广州晚间11点大部分公交及地铁仍正常运行,长沙市也开启13条公交线负责夜间运营,同时增加驻岗办公与巡查办公工作岗位,在建立多方协调联动机制的同时增加就业岗位,确保夜间经济工作服务到位。
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来促进“夜经济”的发展、来规范各个企业的行为准则、来为夜晚出行的居民的安全提供保障等等。例如:2019年1月20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还有24小时地铁通行等政策。2019年7月北京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提到,将打造全球知名的“夜京城”消费品牌。为更好的服务夜间消费,方便市民夜间的出行将延长地铁线路运行时长。2019年4月上海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将在上海打造地标性夜生活聚集区,引入新颖的夜间文化艺术项目,积极开发多元化都市夜游项目等。
对于三线城市而言,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人口的数量都远不及一二线城市,可正因如此,三线城市发展“夜经济”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创新机会,但也因此三线城市“夜经济”的发展仍有着许多方面不够完善。
1.三线城市发展夜经济的优势分析
第一,三线城市具有地域特色,可以利用当地的特色景区或美食开发旅游产业,同时还可以带动相关联的产业、推动居民的消费水平。
第二,三线城市的人口较一二线城市较少,所以对于人员安全管理上、交通管理上的压力较轻。改善或重建基础设施相对难度与耗资较小。
第三,三线城市夜经济发展空间大,可以得到更多的投资,投资决策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所涉及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制定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的多元化投资战略, 并付诸实践。
2.三线城市发展夜经济的劣势分析
(1)三线城市的夜经济普遍存在内容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就内容单一问题而言,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差得多,对于商家的吸引力和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都要落后于一二线城市。这就意味着许多新兴产品和服务不一定会选择三线城市进行投资,例如:脱口秀表演,相声演出,明星的演唱会等多在一二线城市进行。
就同质化问题而言,不同城市以及同一城市的不同商业街、商场、电影院、小吃等文化休闲场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同。许多城市都有万达广场、吾悦广场、银泰城这些全国性或者地域性的连锁商场,它们所提供的品牌大致相同。同一个城市内部,一个品牌可能同时入驻几个商场,同时开设自己的门店。电影院也是类似的状况,同一城市的电影院在同期的电影几乎相同,而且电影院的密度越来越高。在餐饮业来说同质化现象更为严重。走进一条小吃街你可能看到许多家烧饼夹里脊,黄焖鸡米饭,炒面,火锅,烤肉等等小吃,这些店铺在本质上并无大的差别;对于一个城市的不同小吃街消费者会感觉这些小吃街是进行了粘贴复制,在种类上并无差别,对于消费而言提供的都是一样的产品。
(2)三线城市的夜经济普遍存在市场自发,乱象丛生的问题
三线城市的政府财政资金可能大多来源于土地财政。政府没有过多的财力,人力对于城市内部的商业街进行集中管制。消费者的夜间消费多以为小吃,购物,文化享受等内容为主。商业街内的店铺多是居民为了谋生而开设的店铺,政府有关部门并没有对于这些店铺所开经营的种类、规模等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也没有对商业街内部的卫生、治安情况进行过多的干涉,导致商业街内部存在许多不安因素:卫生情况堪忧,脏乱差或许是许多小吃街真实的写照;沿街乞讨的老人长期驻扎在某一商业街附近;道路狭窄,电动车的行驶造成道路拥堵及安全隐患的产生,这些因素都是真实的存在在城市当中。
(3)三线城市的夜经济普遍存在消费观念落后的问题
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居民消费能力较低,造成居民对于许多消费新热点持有观望的态度,与之对应的消费理念也相对落后。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除此以外,三线城市的娱乐性较差,娱乐及时尚信息传递速度较慢,新颖的消费观念在三线城市的普及度不高,加之居民接受能力差,接受时间长,造成消费观念落后的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调查人们性别、居住城市等基本信息和个人夜消费的情况以及对目前城市夜消费情况的展望。共收集问卷450份,问卷有效率100%。其中大部分由手机提交,少量由电脑微信提交,平均用时159秒,最低用时89秒,数据较为真实可信。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对象中,占六成以上为女性,男性占剩余的不到四成,性别比例较为均衡。
本次调查对象中,八成以上的居住地为三线城市及乡镇,一成左右的居住地为二线城市,极少数调查对象的居住地为一线城市。本次调查结果较符合中国的城市人口分布,其中大部分居住地为三线城市的调查对象对本次研究三线城市及乡镇夜消费情况有较大帮助。
2.夜消费数据分析
(1)夜消费行为的基本影响因素
在开展立磨机选型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对试验系统平台进行标定,详细开展各参数的试验研究,确定最佳的细磨试验条件,主要参数包括研磨介质直径、介质充填率以及磨机转速等。据国内外应用经验,研磨介质充填率选在30%左右[7]。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74%)的调查对象经常有夜消费行为,剩下小部分(26%)没有经常的夜消费行为。
通过分析问卷数据,研究性别与夜消费行为的关系,我们发现性别与夜消费行为有一定联系。在男性群体中,三成的调查对象表示无经常的夜消费行为,而在女性群体中,这一结果所占的比例为二成左右。也就是说,相较于男性,女性中的夜消费群体更多,占比更大。
再进一步研究居住地与夜消费行为的关系,我们发现二线城市与三线城市及乡镇中经常有夜消费行为的比例较为相近。而一线城市则全部无夜消费行为,实际上是由于一线城市的调查样本过少导致的。通过数据分析对比,我们发现三线城市及乡镇的夜消费群体比例并不低,实际上三线城市及乡镇的夜消费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夜消费的类型及时间段偏好
在夜消费行为类型的调查中,饮食活动(86.96%)、网络平台消费(76.09%)为选择率最高的夜消费类型,之后依次是购物活动、文化活动、娱乐活动。
在您愿意接受的夜消费时间段的调查中,最愿意接受的夜消费时间段集中在18:00至20:00(71.74%)和20:00至22:00(78.26%),并且随着时间段的后移,愿意接受的比例也在逐渐下降,其中愿意接受在22:00至00:00的比例为43.48%,而00:00至02:00和02:00至04:00的比例分别为15.22%和10.87%。分析数据可知,夜消费的黄金时间段应为18:00至22:00。
(3)普通民众的夜消费欲望及支出比重
在关于您的夜消费欲望情况的调查中,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表示夜消费欲望非常强烈和非常不强烈的结果都较少,夜消费欲望情况的分布呈“几”字型,类似于正态分布。
在关于夜消费占总消费比重的调查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调查对象将票投给了“20%以下”,而选项“20%-40%”及“40%-60%”仅占比17.74%和9.68%。这表明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夜消费仍不是日常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
(4)夜消费的目的与顾虑及结伴式夜消费
在调查中,大部分民众的夜消费行为是经常与朋友或者家人一同结伴进行的,而表示经常一个人进行夜消费的比例仅为20.97%。
在关于夜消费目的的调查中,满足精神娱乐需求为目的达到了79.03%,其次是环节工作学习压力、夜间有消费时间、扩展人机交往。
对于拒绝夜消费的顾虑这一方面,69.35%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夜间人身安全,除此之外,消费水平高、距离居住地较远、身心精力不足、夜间消费场所少、夜间沟通障碍的选择较为接近,在四成左右。可见,目前民众拒绝夜消费行为最大的顾虑仍然是安全因素。
(5)相关性分析
通过将性别变量与其他所有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性别变量与夜消费类型中的娱乐活动、网络平台以及拒绝夜消费原因中的夜间人身安全因素的相关关系中,其中p值均小于0.05,即可认为相关关系均较显著。相关系数的大小显示性别对各因素影响的强弱,其中,性别与娱乐活动的相关系数为-0.251,即相较于女性,男性对于娱乐活动(KTV,酒吧等场所)更有一定的偏好;性别与网络平台(抖音,淘宝等)的相关系数为0.375,即相较与男性,女性对网络平台(抖音,淘宝等)偏好较明显;性别与夜间人身安全的相关系数为0.604,即相较于男性,女性因为夜间人身安全考虑而拒绝夜消费的情况十分强烈。
通过将与居住地变量与其他所有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居住地变量与拒绝夜消费原因中的距离居住地较远因素相关关系最强,相关系数为-0.269。其中p值为0.036小于0.05,即可认为相关关系较显著。分析相关系数可知,相较于一线及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及乡镇更会因为距离居住地较远而拒绝夜消费。这说明三线城市的夜消费场所与居民区的距离因素是影响夜消费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归纳三线城市“夜经济”发展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环境、政府配套政策、居民消费能力三方面。
1.经济环境
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弱,吸引投资能力较弱。当地政府为了支持本地企业,对于外来企业,外来项目与本地企业、本地项目发生竞争时,难免会更偏向本地企业,以致新兴企业对于三城市的投资会有诸多担忧,导致新的元素,新的事物,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三线城市中发展起来较为困难。一二线城市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更强大的包容性,当地政府也愿意推出更多的政策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帮扶,更能吸引一些创业者或者企业在当地进行经营。
2.政府配套政策
“夜经济”的发展,与当地政府在许多方面采取的措施都有很大的关系。一、二线城市夜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当地政府出台了完备的配套政策。例如:政府的城市管理有关政策,当地对于投资引入政策,人才引入政策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二线城市有着更为精准的城市区块功能划分,对于市政要求有着更多的细化的要求;同样在对于吸引投资的环境也更加优良,对于人才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而三线城市与之相比稍有逊色,政府配套政策往往缺失,导致其夜经济缺少了“助推器”,发展缓慢。
3.居民消费能力
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居民的消费理念也密切相关,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居民收入水平直接相关。2018年银川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7291元,2018年北京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9843元,居民的工资水平直接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1.完善政府配套服务体系
在社会治安、市场秩序、公共卫生、商品质量等多方面,政府都发挥着重要且关键的管理作用。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可以有效的提高夜经济发展的质量。在三线城市虽然社会治安较好,但夜间人员流动大,难免会有酗酒闹事、抢劫、偷盗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政府应当提高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力度。公安部门应在夜间加强夜间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的行为,保障消费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其次,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三线城市的公共卫生与环境得到了显著提高,许多小吃街摊位也进行了卫生检查,但随着夜消费的崛起及人员的进一步流动,公共卫生及市场秩序两大方面都需要政府加大对行业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为保障产品的优质质量,各行业应建立委员会,互相监督,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夜经济行业氛围,保障行业的有序发展。
2.优化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是指市场生产经营商交易行为与违法交易行为及客观后果的总和,优化市场秩序应从市场准入和退出秩序、交易行为秩序、市场竞争秩序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应保证市场准入与退出秩序,保证申请开展夜消费活动的经营商具备经营条件,符合开展夜活动的硬性条件。如:安全保障、经营资本等。其次退出秩序也应有审核条件,对经营入不敷出或经营环境低俗、安全系数过低的经营商进行审核及强制退出,对申请退出的经营商进行评估,符合退出条件的予以审批。
其次为避免恶性竞争,应当规范交易行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以道德为底线,以法律为保障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其中应当包括对信用监督及失信行为的惩戒制度。对夜消费经营商进行信用抽查与评估,对存在信用不规范的经营商进行停业改革,对失信的经营商进行处罚,计入失信档案,对后续发展进行限制。
最后针对市场竞争秩序应当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发展夜经济,对商家有一定的基础要求,部分商家缺乏实力,这才是夜经济发展的制约关键。开展消费场所,提高了商家的经营成本,为此政府工商部门出于鼓励的角度应当加大对商家的税收等财政优惠,建立专属的夜经济奖金,对表现突出的商家进行奖励。
要发展夜经济应当突破消费观念落后的障碍,引导民众消费理念的转型。传统观念中人们潜意识将夜消费行为与纸醉金迷、吃喝嫖赌等贬义词相联系,甚至持有保守思想的人群认为夜间外出的人一定是鬼混,要远离这群人,这样的规避思想与刻意的规避行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群对夜经济的接受程度从而限制了夜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转变人群对夜消费传统的偏见才是发展夜消费的关键及突破点,首先应该通过报纸、娱乐平台、杂志、公众号推送等进行宣传,争取在宣传中改变人们的观念,树立对夜消费的正确认识。夜消费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笔者认为不要忽视中老年人在其中的作用,中老年人具有经济实力与充裕的空闲时间并且适合中老年人的娱乐休闲项目较少。引导中老年人改变传统的消费理念建立对夜消费的正确认识可以为夜消费开拓出大量的中老年消费人群,助力夜经济。除此以外,老人的宣传具有力度,更多的人愿意接受老人的建议或提倡。当老人建立起对夜消费的正确认识后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年轻人进行宣传从而促使年轻人对夜消费行为产生认可。
消费形式是人们生活消费行为的各种表现形式。一般由吃、穿、用、住、行5种组成,看和听也是精神消费的形式。传统夜消费只是逛逛夜市、吃点小吃、逛逛商圈买些生活用品。主要的夜消费用来满足吃穿住行的基本需求,而忽视了视听的精神需求。创新夜消费形式应当注重满足以视听为核心的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首先要注重发掘夜晚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出不同的夜景,欣赏城市夜晚不一样的美景不一样的体验。其次许多室内的表演对于观众来说是不分白天黑夜的,这些表演完全可以在晚上同样进行演出。比如相声、话剧表演大多都在晚间进行。除此以外像传统书店这样的文化场所也可以举办夜读会这样的活动,或者在夜间开展咖啡书屋等销售形式,商家在利用饮品盈利的同时为顾客提供了读书和享受轻音乐的环境。
夜经济崛起的障碍在于夜经济模式单一乏味,缺乏特色,所以强化地域文化特色是重要的突破口。夜经济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传承文化还可以极大提高文化的创新型,促使文化得到发展。其次只有将文化融入夜经济的发展,才能建设时尚特色的夜经济。地域文化可以产出文化衫、文化徽章等文化产品,定位在心态年轻的群体中,利用流行文化、流行颜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开办文化展会等文娱活动也是夜经济崛起的一大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