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教育视野下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研究

2020-12-17 08:15段七零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院校院校

吴 萍, 段七零, 杨 洁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职教20条”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新要求,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随之,国家密集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和通知,为落实“职教20条”提出了具体实施要求。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要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于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类型教育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办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是当前急需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1 职业教育的新职责

1.1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社会认识存在偏差,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渠道窄;办学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平衡,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职教20条”第一句话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1]因此,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办学模式要企业和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

1.2 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

“职教20条”明确指出,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要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1]

为了落实“职教20条”中相关规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等文件相继印发。文件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既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2]文件要求,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内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强政府引导激励。[3]因此,职业教育具有原有的学历教育性质外,还具有职业培训的新职责,这是职业教育这种类型教育的一个特征。

2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新目标

2.1 学校建设目标

“职教20条”颁布不久,教育部出台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双高”计划),并进行了申报遴选。遴选条件为高职院校的建设和专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条件有三大项:(1)设施标准。办学条件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2)人才培养和治理水平。被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省级及以上优质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已制定学校章程并经省级备案,设有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成立校级学术委员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财务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3)9项标志性成果不少于5项。[4]9项标志性成果涉及:教学成果、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教改试点、重点专业、学生就业、学生竞赛获奖、教师获国家级奖励、校级竞赛制度、校级质量年报制度等。由此可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占据绝对中心地位,对教学改革创新、专业(群)建设、教师能力、学生培养质量等提出了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建设要求。

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指标及权重”,除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分开外(见表1),对高职院校综合考核指标及权重是“职教20条”的具体落实,完全契合“双高”计划中学校的建设目标。

由表1可见,高职院校考核增加了创新创业、职业技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职教体系和职教集团这些体现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指标。除此之外,与本科高校考核指标内涵有很大变化的2个指标:一是科研方面的考核,高职院校的科研考核指标是科技服务和科技研发2项,占比7,而本科高校的科研考核指标是5项,占比21.5;二是师资方面的要求不同,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要求“双师型”教师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企业能工巧匠、大师参与,而本科高校要求“二高”,即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和高学历教师。由此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特征。

注:摘自江苏省教育厅文件

2.2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目标

“双高”计划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条件:(1)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专业群组建逻辑清晰,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2)专业群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校外兼职教师素质优良。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相适应、相配套。校企共同设计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反映行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3)专业群生源质量好,保持一定办学规模。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学生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高。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科研项目、专利数量多。[4]

由此可见,专业和专业群建设要求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共建和合作开展科技研发。

2.3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对教师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继“职教20条”出台后,对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文件要求,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聘用考核制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畅通,待遇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具体为,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建设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国家工匠之师”引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5]还要打造一批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6]

“职教20条”明确要求,要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即“三教”改革)。“三教”是教育的基本要素,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在职业教育这种类型教育中,赋予了新的内涵。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双师型”,并且要组成教学创新团队,团队中有企业能工巧匠、大师。教材要紧跟行业企业发展,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反映行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要采取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中。“职教20条”的重大创新点是“1+X”证书制度试点,试点自2019年开始,到2020年底结束,2021年全面实行。“1+X”证书制度的实施,通过“三教” 改革来实现。因此,“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成因素,也是学校内涵建设最具体的部分。

3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面临的新挑战

类型教育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现状与新目标之间的差距,使高职院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1 办学模式的改变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经历了2个快速增长期:第一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全国设立了多所职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正式起步发展;第二时期是本世纪初,中等职业院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激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在发展中不断探索改革,最先是本科压缩型。之后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出了“够用为度”,即理论教学够用即可,大幅提高实践课的课时,理论和实践比例为1∶1,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跟不上,结果是学生理论知识缺乏,学生动手能力没有提高,发展后劲差。为了解决这一状况,又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辟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希望实现毕业零距离上岗,但由于企业积极性不高,学生放任自由,人才培养水平低,不能适应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40年的发展,规模已很大,在发展中也不断探索改革,但基本还是没有脱离本科教育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高职院校要脱离本科教育办学模式,向职业教育这种类型教育的模式发展,需要转变观念,加强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3.2 教师能力要求的变化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来源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和有较短工作经历的人员,来自企业的工匠和大师极少,企业兼职教师也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只是取得某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已,平时并不太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虽然学校强调到企业实践,但往往流于形式。由于教师的职称评聘还是参照普通高校的办法,教师大量精力放在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和论文发表上,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研究不重视,教学创新不够。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将职业院校教师五大能力规定为: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认清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适应改革发展。

3.3 评价内容的变化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是参照普通本科教育,最为明显的,一是重科研,轻教学和教研,二是在教师职称评聘时,以论文数和科研项目数为重要指标。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条件的薄弱,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几乎为零,省级科研项目寥寥无几,核心期刊、SCI、EI、CSSCI论文数也很少。高水平学校建设目标中9项标志性成果显示,教学和教研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结合新目标,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充分发挥政策的指挥棒的作用。

4 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策略

4.1 以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抓手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紧跟行业企业及国家发展战略,及时将新技术引入教学中,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三教”改革予以实施。“双高”计划等文件中,都提及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以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抓手,引领学校的教学改革创新,使教师投入到教学改革创新中,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可根据“职教20条”新理念、新要求,紧密结合国家、地方发展战略,寻找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创新点,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加强学校顶层设计,调研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合学校实际,选出几个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主题,邀请职教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联合对主题进行论证。二级学院加以研究和实践,学校对学院工作定期检查。学校对研究和实践的成果,进行整合提炼,推广成果,提升成果的使用价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 以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为着力点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因素,以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为着力点,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的提升可通过“双师型”教师和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来实现。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国内外专业培训和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搭建研发实用技术的产学研平台,提高教师研发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在为行业企业服务中提升职业能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支撑。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不同于以往的优秀教学团队,它是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因此,必须有能工巧匠、企业工程师加入,团队成员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协同教研,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通过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能更好地进行“三教”改革中的其他二个改革。学校要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材选用机制,选择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的新教材。教师要定期深入行业企业,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应性,并对接区域和行业打造一批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新形态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

推进教法改革和课堂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模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要开展扩招生源的学情分析,分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4.3 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体现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的赛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旨在,提高教师设置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旨在,考查选手的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规范操作程度、精细工作质量、创新创意水平、工作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双创”生力军。所以,学校要重视冲击三大赛事奖项,通过赛事体现办学成果。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以三大赛事为契机,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通过对各种赛事形式、内容、要求的分析和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将赛事内容和研究结果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职业院校的各种赛事紧跟行业企业发展,学生通过各种大赛不仅能力大大提升,而且就业前景很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让大赛成为一种校园氛围,成为促进师生发展的催化器。

4.4 以合理的评价机制作保障

为实现办学新目标,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学校可按照“职教20条”和相关配套文件,修订完善学校相关制度。如建立教师职业成长阶梯和标准,完善技能导向与业绩导向的聘用、晋升和分配机制,把提供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列入考核指标,完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学校教师的职称评聘也要将类型教育的特征反映出来。

除制度保障外,可建立一些激励政策。如通过激励政策推动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争取获得教学成果奖,并将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纳入学院年度考核体系之中,纳入教师职称评定和聘用条件之中。

5 结语

“职教20条”以及相关文件通知,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职教20条”及相关文件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些落地计划,如立德树人落地计划、培养方案优化计划、高水平专业推进计划、一流课程打造计划、课堂教学变革计划、实践创新提升计划、教学团队培育计划等,切实有效地达到改革目标,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院校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二年制职教本科线性代数课程的几何化教学设计——以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例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