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易 霏
中国电影产业主要是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1)吴静:《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现状分析》,《中国商界》2010年第6期,第198页。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服务的紧密结合”。(2)俞仁龙:《新媒体引发市场营销创新》,《经营与管理》2007年第12期,第32页。由此,从作用上讲,新媒体就是在互联网思维基础上催生出来的媒体形式,其中互联网是工具,而新媒体是载体。新媒体既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必然受到新媒体的多方面渗透与冲击。新媒体不仅对电影传统的制片生产模式、大众的观影模式以及审美趣味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改变了电影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了新的电影产业布局。
近十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黄金年代,中国电影市场保持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增长的井喷状态。这种持续的快速增长状态除了与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构建、电影工业体系的完善、国家政策的保障以及观影市场的需求增长等因素密不可分外,新媒体时代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刺激和影响也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特性、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以期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助益。
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特性主要包括电影筹备的融资特点、电影生产的手法特效、电影推广的信息化特征、电影放映的服务特区以及电影衍生品的消费特色。
电影前期筹备主要包括剧本分析、融资、组建剧组、选定景地、制作道具、取得拍摄资格等流程,其中的融资筹备是最重要的一环。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表示:电影行业的融资经过了外部资本投资、机构投资、电影投资基金投资三次浪潮后,互联网金融崛起正让电影业融资掀起第四次浪潮。(3)《中国电影融资掀起第四次浪潮》,http://www.chinanews.com/m/yl/2015/05-27/7305607.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所以,新媒体时代让电影产业融资迎来了互联网金融投资时代,主要体现在:
1.互联网企业投融资持续火热
在传统产业中,电影产业是互联网金融介入最深的领域之一,这种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回流快的投资方式改变了电影产业传统的融资模式,甚至打破了电影产业原有的概念界限。2014年,互联网巨头(BAT)全数进军电影产业。百度发挥“搜索优势+技术运作”的作用,收购糯米网,入股华策影视;阿里巴巴借助资本运作,推出了猫眼电影和娱乐宝业务,成立阿里影业平台等;腾讯抢滩IP,运用QQ、微信社交平台和游戏平台形成了泛娱乐战略,成立企鹅影业和腾讯影业。
2.互联网平台融资与日俱增
互联网的电商网站、社交媒体纷纷增加了电影融资角色,让新的投融资模式更加紧密地把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受益者联系在一起,并打破了不同角色的概念和界限。以《大圣归来》为例,片方选择了微信购票平台作为联合出品方,兼收了融资、发行、宣传等环节,如果一名观众看完电影,写了一条点评发布在微信里,他的朋友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购票,最终《大圣归来》购票来源中微信销售数量占到总量的近4成,总额达到了2亿元。(4)《杨丹:微信电商票务为〈大圣归来〉的逆袭出力不少》,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812/c172318-27451374.html。这种电商与社交平台高度参与的融资模式产生了1+1>2的效果,在吸引社会资金的同时,利用社交平台成熟的人脉传播网和极速的传播效率,实现了对融资影片的二次宣传。
基于“互联网+”的内容生产,相当于利用网络平台将各个领域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资源实施了数据化的管理和挖掘,同时这些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影视内容的创作手法发生了时代化变革。
1.基于IP的创作手法
电影内容生产的一个主要变化就是创意来源的互联网特效化。例如,滕华涛导演的《失恋33天》于2010年上映后创造了当年的票房纪录,由此产生的“IP电影”热潮一直持续到今天。近年来,IP电影更是占据了国产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毋庸置疑,IP电影的火爆兴起与电影网生代的发展关系密切,IP电影从受众人群、制片人员到叙事结构、运行方式,都被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烙印。此外,IP电影类型多样,它的改编源头多是十分成熟并且在网络上已经具有相当知名度和讨论度的作品,这使得电影剧本的创作周期极大地缩短了,电影制片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另外,IP电影拥有得天独厚的原生作品的忠实粉丝,其中许多人从作品产生之初就自然地参与到创作的过程中来,其在社交平台上的讨论,无论是喜欢还是批评,都会引起新的关注。在后续的出版和发行过程中,随着电影的热度,其原著也会再次进入大众视线,吸引新的一批粉丝。所以,IP电影的成功与互联网文化中的读者密不可分,此类电影在开发之初就锁定了属于自己的受众群体,通过口碑效应加粉丝经济取得高票房也在预想之中。
2.基于产品思维的创作手法
从电影制片视角出发,产品思维强调了受众需求、用户中心的重要性,而商业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以盈利为最终目标的商业“产品”,所以极为重视“用户”的体验。因此,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必须不断寻找受用户欢迎的高质量的内容资源。而互联网平台的加入,使得目标受众的需要更加具象化、精准化,也改变了原始电影制片过程中信息不均衡和不对称的局面,为受众参与电影制片创造了可能性,让互联网用户成为集电影欣赏者、内容评价者、制片者于一身的参与者。此外,在网络电影的发展中,许多新一代的跨界导演纷纷加入,他们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影创作理念,而是更倾向于站在产品经理人的角度将电影转化为其跨界产品之一。
3.基于跨媒体叙事的创作手法
新媒体时代电影制片体现出了碎片化、自由化的跨媒体叙事手法。这种手法不同于传统的叙事方式,是基于协同整合的一种文化创作模式。在后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体的身份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征,文化消费能体现出人们的各种需求、价值取向和群体规范等。小说、电视剧、游戏、电影,一个作品在其中一个媒体上取得成功后,也会在其他媒体平台上被改编推出,以满足受众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内容体验需求。跨媒体叙事对影视作品的融资、发行、放映等都表现出了强大的资源聚集能力。而新媒体表现出的碎片化、随机性,甚至是草根性等特点随时也都会反映在电影内容生产的点滴之处,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立体、丰富。
基于新媒体信息化的特征,电影的宣传和发行更加趋向于靶向性。特别是近几年,受众把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信息当成一种习惯,电影宣传与发行的多渠道发展已经成为主流趋势。
1.营销方式的信息多样化特征
近年来,“现象电影”经常出现,这背后离不开新媒体营销这个重要的幕后推手,包含社交平台、电商、线上线下等在内的整合营销已经成为电影行业的共识。以《煎饼侠》为例,由于导演大鹏此前推出的网剧《屌丝男士》粉丝量巨大,于是《煎饼侠》的预告片就贴在这部网剧的后面,带来了大量的点击量和观看量。在影片上映期间,还进行了跨行业合作,如在北京众多的“煎饼车”上贴出了赶集网二维码,扫码就有机会得到电影票。影片导演大鹏更是启动了高能模式,想出各种营销奇招,大量开展路演、上街卖煎饼、去蓝翔技校放映等宣传推广活动。(5)《票房近9亿,〈煎饼侠〉从“超级英雄”到“屌丝逆袭”,“摊煎饼”“去蓝翔”和网友玩起来》,https://m.huxiu.com/article/121490.html。
2.购票方式的信息多元化特征
新媒体时代使得受众电影消费的方式不断革新,让传统的院线售票和团购已呈式微之势,专业的在线购票网站、豆瓣网或时光网等评论分享类社交站点,以及包括微信在内的诸多手机APP已然成为新宠。这主要是因为电影观众群体具有网络消费习惯,在线点评有助于观影选择,在线购票还具有便利、低价和选座的优势,是以往传统发行渠道所无法比拟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影票务线上化率已达到84.3%。(6)《互联网成行业“加速器”,未来两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超美国成世界第一》,https://www.sohu.com/a/356675983_104421。猫眼、淘票票形成两强,格瓦拉、微信等紧随其后,竞争呈现白热化,迫使很多处在二三阵营的在线票务企业通过引入资本,以创新模式寻找新的市场,进而集体自救。总之,整个电影行业通过互联网用户思维、电商平台低价培养市场的方式已经进入O2O的互联网发行时代。未来电影产业链的融资、内容生产、发行等将会发展到由同一个主体完成,各个环节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
新媒体时代,形成了新的放映场所和观影途径,开辟出了一种特殊区域内的环境和服务。
1.高端化的放映场所特区
据国家电影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国产电影总票房为411.75亿元,市场占比64.07%;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7.27亿。2019年新增银幕9 708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9 787块。(7)《做大票房蛋糕 关键要讲好中国故事》,http://ent.cnr.cn/zx/20200102/t20200102_524922049.shtml。银幕总数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加之影院5D的立体放映系统等高端设施,提升了观众影视文化的享有水平。除此之外,乐视电视、小米盒子等产品的出现,旨在提高受众在家中的观影体验,之前只能在电脑显示器上观看,现在可以拓展到50寸以上的电视屏幕上观影。
2.便捷化的观影途径特区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不断刷新着受众观影的平台,传统模式的电影院当然无法替代,但PC和移动端的互联网观影平台也发展迅速。优酷土豆负责人古永锵认为:“所谓的视频网站,目前也在影视内容需要服务五个屏幕:PC、手机、平板电脑、电影和电视屏……在这五个屏里,PC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手机屏已经遥遥领先,基本上占2/3的流量,收入也占35%-40%左右,而且增长快速。”(8)《从影院观影到手机看片 “互联网+”助力电影产业》,http://news.mtime.com/2015/03/29/1540944.html。观影平台的更新更重要地意味着消费中心和盈利模式的变迁,影响着视频网站的业态形态。乐视、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多家网站设置了付费专区,对于正在上映的电影,观众可以选择付费观看,也可以选择付费成为会员,享受优先观看的权利。互联网思维的快、准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消费者接触到新的资讯后,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在非常便利的环境中就可以观看影片,十分符合新媒体时代观众想要时刻获取信息的思考模式和生活模式。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形成了全新的电影衍生品消费特色。
1.形成了电影衍生产品新的盈利模式
我国电影产业一直处于衍生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这些产品虽然种类繁多,却都是电影票的附属品,其中最常见的有玩偶、海报等。进入新媒体时代,我国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开始逐渐摆脱随票附赠的方式,带着电影的文化基因拓展到了多个产业当中。电影衍生产品的拓展也使得电影产业能够与其他产业形成很好的对接。例如,电影主题公园的开发、电影相关周边产品(如原声唱片、食品、电脑游戏等)的授权等,成为了电影公司重要的盈利模式。
2.提升了观众的生活享受质量
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着观众对现实生活多方位和高品质的追求,这对影视文化的享有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众更期望对电影能有切身的体验与感受,如作为《流浪地球》的拍摄地——青岛东方影都,成为热门的影迷打卡地,游客们在此可以重温经典,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思维和运作模式已经全面渗透到电影产业链的方方面面,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对于中国电影行业来说,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很多变化、趋势与问题,都需要深入分析与全面归集。
大数据可以做到精准生产、投放、营销,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成本,提高了效率。投资方依靠电影的热卖拉动制片、发行公司的股价,从而使股东在股票市场获利更多。例如,《泰囧》的投资方光线传媒投资不过3 600万元,票房达到12.4亿元,(9)《〈泰囧〉票房达12.4亿 为光线传媒赚了多少钱?》,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3/0123/c172318-20293160.html。股票大涨。但是互联网金融本身就具有风险性,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企业良莠不齐,用户无法识别。特别是当互联网金融把电影行业和其他行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很多人开始对此抱有极高的期望,对项目的评估做得不够到位,盲目跟风,投入大量资金。然而有时候,整个资本市场的低迷难以打破,如前些年大热的《美人鱼》票房已经突破30亿元,但其投资方之一的奥飞动漫,股价仅仅飘红4天就开始回落。而另一投资方光线传媒的股价在电影破30亿元的当天竟然还下跌了近4%。(10)《影市赚钱模式进阶 雪球越滚越大》,http://ent.sina.com.cn/m/c/2016-03-11/doc-ifxqhmve9088207.shtml。
新媒体传播具有门槛低、高快捷、范围广、零成本等特点,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造成了电影产业不良发展的盲区。例如,在线票务之所以发展迅猛,与票价的优惠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新片会针对特殊放映场次组织预售票活动,各大电商则会为消费者提供较大的折扣,动辄9.9元、19.9元。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正常的生态链是片方提供影片,观众付钱购票观影,从而形成票房,然而现在很多片方会自己出钱购买大量电影票,再以赠送和低价售卖的方式给予观众,制造高票房的假象,同时也排挤了同期竞争的影片,或者利用返点刺激院线提高排片率。此外,以粉丝为核心受众的电影发行策略也催生出不正当的竞争现象。例如,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是一次粉丝和影院之间的较量。由于票房不佳,粉丝为保证影片排片场次数量,在同一场次中只购买一张电影票,但影院却要因此承受较大的损失。这些打擦边球的做法,由于牵扯到很长的利益链,并且无法得到有效证明,所以很难有明确的监管。从长远来说,对于电影行业的生态发展弊大于利。
新媒体传播极大地方便了受众观影,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新媒体特点为版权保护增加了难度。近年来,关于影视作品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著名作家、编剧琼瑶曾在微博上力控于正的《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并进行了持续8个月之久的官司大战。于正抄袭门中,琼瑶停笔、业内讨伐,但《宫锁连城》不停播,尽管抄袭被骂,却依然保持了很高的收视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业界和受众虽然都持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新媒体时代各种“吃瓜”“审丑”“围观”的心理仍然助长了抄袭者的气焰。想要彻底消除侵权行为,还需要政府部门、业内人士、受众三方共同的努力。
新媒体时代营销还产生了一个新的产业现象,即票房≠口碑。很多电影在营销推广过程中会雇佣网络水军来制造话题、推成热门,或者靠炒情怀、回忆杀来刷高口碑等,但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其利润基本上集中在上映后的一段时间内,短时间掀起的话题、造成的舆论,迎合了互联网时代主流受众的心理需求,有时候反而会带来高票房,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一系列的操作弊远远大于利。特别是近年来电影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现实主义题材佳作频出,市场的优胜劣汰正在加速。例如,《爱情公寓》的次日票房跌幅达50%,《欧洲攻略》跌幅超过70%。(11)《2018电影的黄金定律和黑天鹅事件》,https://new.qq.com/omn/20181209/20181209A0CWJ2.html。
针对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在融资风险、不良发展生态、艺术性考验、衍生品市场滞后等方面的问题,要充分遵循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固有的特性,不断健全和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强和完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进入持续、高效、健康的生态发展轨道。
伴随着“互联网+”新业态,诞生了“众筹融资”等模式,这是电影投融资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与突破。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受众可以对自己看好的电影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这种众筹的投融资模式为电影产业形成了釜底“加”薪之势。例如,电影《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均采用了“出品公司+众筹”的融资方式,参与《大圣归来》投资的89位众筹投资人,合计投入780万元。(12)《大圣归来89位众筹投资人投入780万可兑付3 000万》,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50724/020922776893.shtml?_t=t。这些投资人积极宣传、包场请客,让电影产业终端的受众开始反向参与,成为生产链的一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网络众筹所获得的资金不是最重要的,资源才是更可贵的。此外,阿里巴巴在2014年推出的增值娱乐平台娱乐宝,用户出资100元就可以投资热门影视剧作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并且有机会享受到多种粉丝和影迷具有的娱乐权益,如参加电影首映礼、与明星合影、现场探班等。(13)叶秋知:《从平台经济看构建内容交易平台的可行性》,《今传媒》(学术版)2014年第8期,第79-81页。同时,制片方也可以借助粉丝效应和影迷口碑为新的影片造势,各取所需。娱乐宝的推出大大缓解了中小成本影片融资的困境,而且娱乐宝平台虽然只提供众筹不给予股权和资金回报,但提供了预期资金收益的保险理财产品,这也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采用保险产品方式,再加上投资上限设置等“饥饿营销”举措,无疑是一记漂亮的“组合拳”。
对于电影产业而言,若想获得跨越式发展,必须有新血液的注入。所以要大力优化互联网金融等社会资金的募集环境,破解大多数中小电影公司严重的资金约束障碍问题,促进电影产业形成全面而多元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业需要进一步建立完片保证制度,提高电影的融资几率,提升对剧本质量、电影人员素质、还款能力、电影收益的评估水平,确保财务预算与支出,完善保险机制,降低融资风险。
新媒体时代,需要运用新媒体特性精准把握消费需求,有效监管在线票务,摒弃不正当竞争,规范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
爱奇艺影业总裁李岩松曾经说过:“互联网的核心是做任何事之前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数据、产业链,这是互联网很好的一个基因。”(14)《爱奇艺李岩松:互联网提高了中国电影产业转化率》,http://science.china.com.cn/2014-12/09/content_34265912.htm。大数据下精准的创意生产往往把数据挖掘、用户研究和受众导向结合起来,通过及时、准确地分析消费者需求,并作为挑选电影演员和编写剧本的标准,从而为电影的制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互联网+”电影制片的代表中,《小时代》是一个经典案例。电影《小时代》未上映之前,郭敬明同名小说就在当时的网络上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并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于是《小时代》的制片方根据郭敬明粉丝群的年龄分布,首先定位了目标受众年龄层,对这些目标群体进行了广泛的数据分析,包括年龄、职业、所在地区等,甚至还包括他们阅读小说时的行为,来决定他们对部分内容的喜好度。然后,针对他们的口味选定导演、监制和艺术总监,并对电影的内容进行了整体调整,目的就是要打造一部粉丝电影。可以说制片方对角色性格、叙事、审美风格的严格把握,是电影最终获得高票房的重要原因。还有《李献计历险记》《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等网络微电影催生出的院线电影也都是将互联网的大数据植根于电影的创作中,这已成为网络时代电影制片的典型代表,也为电影产业在未来与互联网的完全融合提供了借鉴。
此外,在大数据基础上,还应充分拓展互联网发行的电影,即“微电影+”,又称为网络大电影。像爱奇艺、优酷等领先网络视频企业,手中握有海量的用户观影数据,它们充分利用UGC(用户生产内容),在近年来更是发力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通过自制剧、网络大电影等途径进入了电影生产行业。
新媒体时代,“长尾”理论告诉我们,因为很大程度降低关注的成本,其“尾部”产生的总体效果甚至可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尽管很多视频平台的自制影视剧不够精美,但我们无法否认,这些小众、非主流的作品也会在跨媒体平台上吸引到大量的受众。相关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各大视频平台上线网络大电影438部,其中15部影片分账破1 000万。(15)《2019上半年,15部网络大电影分账破千万》,https://www.sohu.com/a/325798121_99997521。新片场影业CEO牟雪在采访中曾经表示:一部好的网大作品,四成靠感性判断,六成靠数据算法方法论。基于足够大的样本数据,可以理性地预判观众的需求和喜好,按照这种方法严格操作并适当调整,更加科学稳妥。(16)《网大,已经开始比电影赚钱了》,https://36kr.com/p/5153633。
艺术性是电影的根与魂,以受众为中心制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高质量电影作品,是提升电影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现实要求。以受众为中心,推广粉丝文化已成为电影推广营销的一项重要战略,这也是受众身份转变的一个事实基础。在C2B经济模式下,公众已成为传播资源的一部分。电影信息传播渠道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公众基础的扩大、网络行为的自由化发展,使得公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会成为信息的复制者与发送者。所以,满足多元化的受众群体,以网络自媒体为平台的电影推广案例屡见不鲜。受众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口碑宣传,在互联网平台上引导公众的注意力,从而给影片的口碑和票房以极大的助力。
然而,电影作为第七艺术,艺术性是其生命力的根本属性。从政策层面上,需要提高电影作为艺术的准入门槛,坚决抵制“票房至上”的理念。冯小刚曾指出,《奔跑吧!兄弟》只用“六天就拍摄完成,还获得很高的票房,这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这是电影的自杀。(17)《冯小刚再炮轰综艺电影:这是电影的自杀》,http://ent.sina.com.cn/m/c/2015-02-06/doc-icczmvun5879922.shtml。急功近利、同质化倾向、迎合低俗审美趣味、快餐文化式的电影最终是没有生命力的,把电影当作低廉消费产品也不会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继续保持精品意识和匠心意识,才能有效放大品牌价值,在多个市场获取可持续收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电影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高度的外部相关性。依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繁荣电影产业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电影产业衍生品市场,提升衍生品附加值,形成全面而系统的电影衍生品的开发与运营。
目前电影衍生品市场虽已涵盖多个行业,但还需要丰富衍生品品类、采取多元授权模式,除了服装、玩具等传统产业外,需要进一步分布于各个产业,尤其是家居、首饰、电子类产品等服务业领域,延长电影的产业链。同时,需要区分开票房与衍生品,提升消费动力,优化设计环节,避免授权方制作过程冗长,把握最佳销售时机,形成完善的电影衍生品“设计—制作—销售”体系。另外,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视频平台等,不断完善线上电影衍生品,建立专门的商店来销售这些衍生品,如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光线传媒等,从而不断摆脱与票房成绩不对称的电影衍生品经济低迷格局,不断繁荣和丰富电影衍生品市场。
此外,还应增强电影衍生品深度开发能力。迪斯尼主题乐园无疑是电影衍生产品的集大成者,它标志着衍生产品已经高度成熟化。所以,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应该在相关领域有所突破,将电影打造成文化品牌的媒介,不仅丰富观众对影视文化的直观感受和现实体验,还能实现由票房经济向电影文化产业经济升级转变。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向前猛进,互联网背景使得电影行业与其他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何挖掘电影的衍生价值,扩大影响,形成新的产业链,也是整个电影行业要面对的问题和机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改进创新每一个环节,了解市场动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从而有效应对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