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内大循环的制度基础和现实基础

2020-12-17 05:02李万新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
营销界 2020年31期
关键词:双循环疫情

李万新(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

■国内大循环的提出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月22日召开的全国“两会”,国内大循环这一概念被再次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6月18日,上海陆家嘴论坛上再次指出“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企业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至此,国内大循环成为正式成为最高层认可概念。

国内大循环的概念不同于以往狭义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逆全球化,更不是简单的针对因新冠疫情而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中断”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在2018年中央提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基础上,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是筹划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

■国内大循环的制度基础

从宏观来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关于共同富裕的追求是国内大循环提出的理论基础。只有全体人民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已经富裕起来的百姓带动尚未富起来的百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改革成功,而国内大循环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只有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的惠及普通老百姓,更好的弥合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工农业差距,让生产要素产生体内循环,把更多利益实惠让渡给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才能实现更好的循环,打破可能日益恶化的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束缚,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国内大循环的提出既是对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精准把握,同时也是对“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回应。

从中观层面看,201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为更好的让生产要素循环起来在资源、法律、人力、消费等方面提供了制度保障。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完善需求体系、供应链体系,充分发挥国内需求潜力,将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等措施,将极大的提升要素流动性,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而要素的流动正是生产、消费大循环的基本保障。

从《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到《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旨在全面落实新时代“三农”工作部署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随着1000万人次高素质年轻人到西部、到基层、到老少边穷地区参加当地思想、经济、文化、卫生等建设,必将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优质富有活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从微观层面看,很多配套制度先后出台,也为国内大循环的实施打通“最后一公里”。近期多次强调的“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严控房地产对社会资金的虹吸效应,解决了“内循环”资金流向、影响社会投资决策的关键举措。

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和需要也因内循环的逻辑越发凸显,只有资本市场能把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这两者连接起来,科技的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科创板的设立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吸引力显而易见,通过资本市场将国内优秀的独角兽企业留在了国内,这是为实施国内大循环战略的战略性前瞻性部署。

国家领导人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仓廪实、天下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56亿斤,比上年增加24.2亿斤,增长0.9%。虽有新冠疫情影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保持经济持续复苏、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粮食安全和粮食丰收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物质基础。

■国内大循环的现实基础

(一)脱贫攻坚历史任务的完成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消费基础,国内空间潜力无穷

7月公布的各省GDP增速数据显示,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16个省份上半年的GDP增速已经由负转正。尤其是西部省份、特别是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三区三州所在地经济增长更是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如增速名列前四的省份西藏、新疆、贵州、甘肃、GDP增速分别达到5.1%、3.3%、1.5%、1.5%、四川、云南也同比增长0.6%和0.55。这充分的证明了脱贫攻坚在取得实效后所释放的边际效用。2020年将是脱贫攻坚战决胜年,实现1亿人口脱贫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考量。没有这1亿人口的脱贫,就无法激活西部、农村、山区的潜在消费,大循环则会失去一块重要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也会变为无本之木。

(二)借助疫情的基础设施重建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契机:经济一枝独秀

根据万得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7月制造业PMI为51.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高于荣枯线。其中7月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4.0%、51.7%、48.4%,较上月上升0.1、0.3、5.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复苏势头。而同期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51.3%,欧元区制造业PMI为51.1%,德国制造业PMI为50.0%,虽然也均位于荣枯线以上,但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处于恢复初期,美国和欧元区二季度GDP同比分别为-9.5%和-15.0%;就目前疫情防控的进展来看,美国和印度单日新增病例均创新高,可以预测三季度美国及欧元区GDP增长难以出现较大幅度改观。

(三)雄厚的外汇储备基础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防火墙:有效衔接国内国外两大循环

根据国家外管局2020年上半年数据可以看出,自2019年初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外汇储备并未出现显著影响。相反,由于今年1-3月受疫情影响略有波动以外,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外汇储备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2019年1-12月外汇储备(含黄金、特别提款权等)保持在31863~32229亿美元之间,受疫情影响今年3月略有下降至31802亿美元,6月底已经恢复至32433亿美元,18个月变动幅度仅为1.9%左右。

稳定的外汇储备能保证对外支付、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因此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坚实的防火墙。即使国内大循环出现不可预见的系统性风险,也足以保证我国经济、外贸及汇率体系的健康运行。

综上“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核心是以内循环,以内为主统稳内外,只要国内大循环通畅和稳定,就可以稳住内资不外流,在全球疫情泛滥短期内难以扭转的情况下,国内还将作为国际避险资本的避风港;循环通畅的国内大循环也将深挖原有政策的潜力,提高政策对经济的边际效用,可以对冲总量空间不足的风险。

猜你喜欢
双循环疫情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战疫情
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超低排放运行优化研究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