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干桂凤
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指导者,也是他们亲密的朋友,其专业化既是党团教育的要求,又是儿童发展的需求。上海市辅导员带头人工作室作为骨干辅导员“孵化”基地,积极研究辅导员成长的有效路径。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上海市辅导员带头人干桂凤工作室摸索出了骨干辅导员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实现辅导员在少先队专业上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谈起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往往聚焦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较少关注到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情谊领域。专业情谊包含对工作的自我开拓精神,工作的信念和一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心。因为有了专业情谊,专业发展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工作内驱力主动性更强,辅导员会更加自觉地投入工作之中。在工作室平台上,学员接触到许多少先队名师、专家,被他们的领巾情结深深打动;在工作室开展的团队活动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辅导员伙伴,在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工作中收获的成果与职业幸福感与日俱增,辅导员内心就会更加坚定长期从事这份职业的信念。
当辅导员拥有了这份专业情谊,接下来需要的是实训和经验积累,进入工作室培训就会成就辅导员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发展最佳的途径。
少先队工作是一门专业,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我们每一期工作室都会有“顶层设计”即培养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学员培养目标和方向。为了达成目标,工作室以课题引领,针对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和少先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以实际为本,学以致用。
工作室搭建了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丰富的工作经验积累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提升,学员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风格,更加关注教和研的有效运作。
近几年,我带领工作室成员主要围绕“发扬少先队创新精神、增强队员组织归属感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开展研究。在思考讨论“组织教育”这一核心要素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仪式教育是少先队组织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培育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实践活动,有助于队员们更好地接受组织教育,增强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尝试把各年段仪式教育内容与《上海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建议》进行有效整合和规划,逐步梳理了九个年段仪式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与九枚组织类奖章有机融合,发挥奖章在仪式教育中的激励作用。在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辅导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及时梳理提炼经验方法,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针对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和少先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工作室经过精准把脉,以问题为导向,主要开展三种方式的培训。三“道”并举,有效指导学员开展课研、教研及科研的工作。
工作室围绕《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基本内容,以学员的问题和需求作为培训的依据,使学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途径,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培训模式主要有:
(1)示范性培训。在团队策划实施区级活动过程中,锻炼学员指导活动能力,并及时交流总结活动经验。每学期工作室学员带头展示示范课,邀请新辅导员来学习观摩。
(2)问题式培训。指向辅导员实践中的“真问题”,围绕一个专题,立足一所学校,开展系列研讨活动,共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跟踪式培训。着眼三个步骤:一是针对性学习研讨;二是指导活动实践;三是经验总结,以此促进辅导员经验和理论的提升。
工作室每次教研紧扣“精准”二字,围绕当前工作重点,以问题为驱动,帮助学员解决困惑,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每学期初制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开展主题研讨、专题学习、集体备课说课、课例研究等教研活动。
(1)主题研讨:我们立足学员所在学校少先队工作特色或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如关于“十分钟队会”主题讨论,首先由带头人给大家梳理十分钟队会的特点、形式、内容,然后对比研究三篇十分钟队会教案,接着再次修改方案,待下一次培训继续研讨。
(2)专题学习:几年来,我带领工作室成员自主学习,带着目标学习。通过阅读与领会各类文件、《辅导员》《少先队研究》杂志和专业著作等,学员自主学习,撰写笔记,形成思考,并借助现代网络和科技手段,定期在交流平台上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工作室在第一时间组织辅导员学习第七次全国少代会精神、《全国少先队活动课程纲要》等,使辅导员始终用全国少工委的最新精神和最先进理念武装自己。此外,我们工作室也与其他工作室联动,邀请专家讲课,帮助学员提升理论水平,形成较高的专业素养。
(3)集体备课:我们按照“集中研讨”“独立备课”“交流修正”三步骤开展集体备课。对于每次集体备课,首先由带头人进行专题的培训辅导,各学员交流观点,明确备课重点和任务分工;其次学员结合工作实际、结合队建理念进行独立备课;最后通过片组研讨、课后说课等方式进行交流修正。
(4)说课比赛:课后说课是对实践进行梳理、归纳、反思的有效途径。带头人面向辅导员进行《如何开展说课》的专题辅导,然后组织辅导员开展说课比赛,在说课活动中大家互找不足、互鉴长处。
(5)案例研究:在工作室开展“组织教育活动课案例征集”“仪式教育典型案例征集”,学员参与松江区“说优点、讲不足、手拉手、同进步”专题活动课评比。要求辅导员研究队情、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学习和研究。
工作室围绕“发扬少先队自创精神、增强队员组织归属感的实践研究”龙头课题,按照“问题入手,课题引领,培训保障,经验辐射,同步推广,整体提升”的工作步骤,学员们确立了若干子课题,定期开展各子课题小组交流,做到各子课题选择切入点“小”“实”“新”;走入子课题学校实地观摩研讨,探寻问题成因,研究解决问题策略。针对每个子课题,工作室的行动流程是:确立子课题、实践研究、专题小报告、教研跟进、形成成果、宣传推广。
在研究过程中,带头人要创新模式,寻找相应的对策和途径,发挥“研”的功效。对于学员而言,要在实践中领会、渗透理念,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两者相得益彰,力求“教”与“研”一体,学员研究能力大大提升。工作室秉着研究之前“想想通”,在研究中“想想清”,在研究后“想想深”的研究方法,我带领大家用思考力助推科研进程,用行动力收获科研成效。
我这样与学员们共勉:从我们踏上辅导员工作岗位起,我们便与少先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您成为工作室学员那一刻,您就踏上了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之路。让我们一起沉下心、深度思考,明确职业发展规划,导引职业未来。拥有了专业情谊和专业素养,辅导员的职业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