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周志山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炜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不仅决定着自己的一生,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的未来价值取向。政治社会学理论研究表明,早期的教育对少年儿童自我价值的形成至关重要,最早或优先接受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一种“先入之见”“预先取向”,往往会对今后的成长起着“过滤器”和“定向性”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从小给少年儿童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中生根发芽。这既是新时代对少年儿童发展提出的新目标,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导引。实现新目标就需要凭借有效载体。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源头。因此,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红色文化是天然载体,具有先天优势,是培育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借助这一天然载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培育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面对新时期大众传媒的信息泛滥、良莠不齐,以及种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和侵蚀,只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育人功能,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少年儿童群体,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按照“认知—认同—践行”来考察的话,红色文化的具体功能,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是最好的教材”。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和政治记忆,不仅可以增强少年儿童对党史、国史的认知,而且还能优化他们的道德认知、价值认知,并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和真理的力量。认知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阶段,少年儿童要真正获得认知,不仅要能“记得住”,而且要能够根据其心理和思维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它的认知。红色文化教育便可以加深和优化少年儿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解基础上的认知。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少年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象性,加之少年儿童与生俱来的趋利避害的本能,他们会朝着大家认可的方向进行选择,尤其是看到人们对榜样人物的赞许时,更会激起儿童向榜样看齐的模仿欲望。也就是说,当凝练和抽象的价值观表述不足以引起少年儿童求知的兴趣时,必须依靠具体鲜活的事、人和场景,通过榜样的示范教育,来加深理解和认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年儿童要做到“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红色文化中不乏“英雄人物”“ 先进人物”和“美好事物”的故事,如《芦荡小英雄》《小铁头夺马记》《小英雄雨来》等少年儿童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其彰显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因此,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这一优势平台和资源在少年儿童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将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概括具体化、直观化,加深少年儿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
认知是认同的基础,认同是认知基础上的内化,情感认同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情感认同,红色文化可以起到重要的滋养作用。这是因为,红色文化发轫于中华民族图存救亡之时,凝聚了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和对民族解放的昂扬激情,它能够引起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的情感认同。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空洞理论,它源自对历史实践的总结,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指导现实生活的行动指南。因此,要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就需要把这个抽象、凝练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现实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说服力,才能引发少年儿童的情感认同。红色文化生成于革命实践,其蕴含的精神品质又是指引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不仅被少年儿童“记住”,更能借助情感的认同,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所谓“行为外化”,是指少年儿童自觉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自己实践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使之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做到知行合一。在这里,红色文化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两种异质的教育实践。红色文化以其感人的事迹、鲜明的人物形象、鲜活的实物场景感染人,让人可亲可敬可行,达到价值践行的育人功能。比如,可以通过开展诸如“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爱国爱家少年”的校园实践活动、“学习英烈,奉献社会”的社区服务类活动, 让少年儿童通过亲身活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培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指导少年儿童的日常行为,从一时一事、一言一行中做起,将爱国主义、服务人民的意识、艰苦奋斗的意志、诚实守信的品格外化于日常行为,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2014 年5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会上关于“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应该同成年人不一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我看,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教育部印发的相关文件也提出:“善于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注重总结凝练基层创新的经验和智慧,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这就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原则遵循。笔者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从“创新思政课堂形式、整合网络媒体资源、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创设校园红色文化”四个方面,以期阐明以红色文化吸引、感召、鼓舞和感染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
(1)叙事课堂。叙事课堂是指以承载一定价值观的事件为载体,以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学生的一种隐性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同于以往的理论说教,它通过故事蕴含的丰富价值观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达到价值观教育的目的。通过叙事课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其独特的创新之处和功能,它适应了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即喜欢模仿,渴望榜样,对讲故事、听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叙事教学,以小故事彰显大道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植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叙事课堂要注意两点:一是故事的甄选。红色文化故事要体现家国情怀、价值导向和个人品质,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其人物故事要鲜活生动,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比如朱德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张思德的故事等,既具有生活向度,又颇具感染力,可作为叙事课堂的首选素材。二是激发儿童的分享欲。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以及偏好分享的心理特征,让他们担当红色文化故事的讲述人,通过他们自己对红色故事的收集、讲述和感悟,让红色文化精神走进他们的内心,引起共鸣。
(2)活动课堂。活动课堂“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自主活动,在活动中自觉感受、体验、感悟,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主意识”。按照教育家杜威的说法,“‘做中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内在的动机,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智慧,引导学生注意并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都有一定的作用”。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接收方式,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用活动课堂之身临其境的方式来代替传统课堂的理论说教。在教学实践中,可组织一些少年儿童乐意参与、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观看红色视频、品鉴红色诗词、组织红色作品展、唱红歌比赛、编演红色情景剧、参观革命旧址和革命纪念馆、走访本地红色资源、重走长征路等课内外活动,使他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所具有的公开性、即时性、丰富性等优势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提供大量的实证材料和实证支持, 将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场景相联系, 避免了空洞的教条式灌输, 在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突出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凝练的抽象理论,以直接理论说教的方式显然不符合当代少年儿童的认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创新呈现形式,提升红色文化的可感性、可视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文化内涵渗透到电视、手机、微博、微信、校园网等工具和媒体中。其次,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 等网络社交平台,积极组织引导少年儿童运用这些平台开展对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价值观的讨论,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这样既能了解少年儿童的思想动态,又能充分发挥同辈群体之间互动互促功效。最后,开发红色游戏App,或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少年儿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如地道战、地雷战、红军长征等脍炙人口的革命场景,或制作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的动画片、短视频等,在参与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要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 更好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把广大少年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这种自我参与、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凭借红色纪念日升旗仪式、红领巾红色广播、诵读红色故事等形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朋辈引领、生生互助”的伙伴助教项目,发挥朋辈之间的引领作用,让身边的榜样带动更多人的成长,使少年儿童在组织中受到同伴群体的价值观影响;可依托重要的革命纪念日活动,如国庆节组织爱国主义的队会活动、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开展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纪念活动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域,要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将红色文化元素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由于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各地广泛存在,但其形成背景、表现形态、人物代表、时代内涵各异,需要后人结合地域特征和时代差异,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实践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因此,可结合各地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应充分利用少年儿童好动、好参与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少年儿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造性,以形式多样的校园红色文化的创建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共建共享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