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0年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年,为了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脱贫攻坚,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速度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基于此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以下简称为《政策》)。
[关键词]农业农村部;强农惠农;解读
[中图分类号] F812.8
[文献标识码]A
1 加强农业的生产发展和流通程度
在《政策》中重点强调要加强耕地地力的保护,为了提升耕地地力,引导农民自觉提升耕地的质量,中央财政对耕地地力保护采取补贴方式。各地区可根据当地具体的情况,合理规定补贴的对象,以及制定科学的补贴标准和方式。在农业的生产发展中,农机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中央财政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加强农机购置,增加基础的设施设备建设。补贴对象优先考虑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所需机具,并且为了发展绿色农业,其机具补贴也被列入重点范围内。为了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政府优先选择扶持发展较为专业,且具备一定规模的有特色的产业,从资金和政策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企业间共同合作,形成链条完整且结构合理的产业集群。加快速度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把第一二三产业进行创新融合,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重点改善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强镇的建设,提升科技的运用率,生产优质的农副产品,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为了加强我国农业发展的竞争力,因此要提升信息技术科学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应用程度,推进信息技术科学在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户对科技的使用,对农户进行培训,推广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的宣传,提高农户的认知度,促进农产品网络化,让益农的信息为农户服务。
在畜牧业和奶业的发展方面,《政策》中提出要对其进行转型升级,加强畜牧业和奶业的建设。为了降低奶牛养殖饲喂的成本,提高奶制品的质量,国家全面支持优质苜蓿生产基地的发展。重点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区域,以养带种的模式推动饲草种植和养殖产业的发展。加强奶源的发展,提升奶业制品的品牌知名度,提高我国奶业制品的生产质量,全面发展我国奶业制品的生产。对重点农作物的种植采取绿色高效高质的种植方式,扩大重点农作物的生产产量,提升其生产质量。推广绿色高效高质的新型技术的应用,建立绿色高效高质农作物生产示范区,研发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提升农作物的抗灾能力.集中精力打造优质的水稻、大豆、小麦、油菜花、果菜茶、甘蔗以及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全面发展区域性农业经济,确保农业种植产业高产稳产。南方则主要推广早稻的种植生产,加大力度恢复双季稻的种植,增加水稻的产量。
为了更好地预防干旱季节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要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强化抗旱能力较弱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促进肥水一体化,逐步提升肥水的利用程度。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采用现代化的旱作雨养技术,加强蓄水能力,确保在干旱季节有充足的水可灌溉。另外鼓励研发新的旱作节水的技术和产品,建立创新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促进旱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在《政策》里强调要发展绿色农业,实现用有机肥料代替化肥的使用。在日常的农业生产种植中,减少投入使用化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推广的重点区域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个大地区,促进有机肥的使用,可推广沼渣沼液还田、堆肥还田等技术的应用,建设基础设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政府适时给予支持,可以物化补贴、技术补贴等方式进行扶持,积极鼓励农户使用有机肥料,并且促进有机肥料的使用推广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相互结合,加快速度提高有机肥料的应用,促进种养结合。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服务,发展的重点对象是重要农产品和具有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给予农户提供帮助,解决农户的难题,促进小农户集中连片的发展,提升农业生产发展的档次。另外政府可以采取先服务后补助的方式,鼓励具有服务方向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例如支持服务型农民合作社等服务组织的发展,加强安装机械作业监测传感器,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强提升农业生产的信息水准,促使农业生产朝向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迈进。
2 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生产绿色农业
维持草原和禽畜的平衡,合理科学的进行放牧,加强对草原生态的保护,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为了更好地发展长江流域,保障長江流域的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国家对重点水域采取禁捕措施,基于此,中央财政要及时采取资金补助,支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的恢复,加快速度修复水域的生态环境。在《政策》中提及可以采取一次性补助的方式,直接发放合适的补助金给退捕渔民吗,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补助方式,总之各地区自行安排。另外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积极进行禁捕宣传,动员渔民主动退捕,加强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的执行力度。支持渔业发展,对船舶报废拆解采取合理的补助。为了控制海洋的捕捞程度,维护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保障海洋的生态平衡,鼓励渔民减船转产,建设人工鱼礁,提升渔业生态环境的修复能力。推进现代化的渔业发展,促使渔业发展更加专业化,不鼓励海洋捕捞的数量追求,严格把控好海洋捕捞的程度,对捕捞渔船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捕捞渔船的质量,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渔业基础条件,推广渔港航标和深水网箱建设,促进渔业的发展。在渔业的建设方面上,要强化鱼类的繁殖能力,在重点水域开展渔业增值放流,增加渔业种群的数量,改善水域中的渔业种群结构,促进海洋的生态恢复平衡,进一步发展可持续渔业。
《政策》中还提及要保护并加以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绿色农业生产,其中强调要加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以及地膜回收利用。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的建设,鼓励研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优先农用,发展多元化的利用渠道,加强产业化的利用,从不同环节来激发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发展可持续的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积极鼓励各个地区加强对地膜的回收利用,规定地膜生产者的责任,做到谁生产谁负责回收,加强废旧地膜的回收工作,建立健全的且专业的回收模式,鼓励加工企业积极回收,采用以旧换新的方式,促进地膜的回收利用。
加强利用畜禽粪污资源,鼓励畜牧大县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工作,研究在非畜牧养殖地区推广使用畜禽粪污资源。提升农村能源的使用率,合理利用农用有机肥,收集并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处理设施的建设,扩大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发展可循环的绿色养殖场,实现循环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在北方农牧交错区、华南双季稻区、东北冷凉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花生、大豆、油菜产区建立轮作试验区;而在西北生态严重遭受破坏的地区和地下水超采区建立休耕试点。
3 加强建设农田
重视对农田的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其中要加强排灌设施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对田间道路进行修整,确保农田建设能顺利进行。对适合宜机化的农田进行改造,提高农田的生产质量,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今年能完成八千万亩的目标能顺利完成。另外在《政策》中指出要重点保护东北黑土地,合理地利用东北黑土地,进行保护性的耕作。建立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控制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精心养育黑土地。全面提升我国耕地的质量,科学合理的掌握化肥的使用,鼓励各个组织研发科学的施肥技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合理处理肥料包装废弃物,增设回收处理工作示范点。加强治理退化的耕地,治理土壤酸化地区和盐碱化地区,改善土壤的质量,保障耕地面积。
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在《政策》中指出为了更好的地发展农业,提升农业发展的水平,要不断培育高素质农民。制定多种渠道的培养计划,重点培养的对象是新型经营主体,包括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经营者、专业种养加能手等新型经营主体,对高素质的农民进行培养,加强农业技术、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学习,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朝向高质量高水平的趋势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基点。加大产业精准扶贫的培训力度,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生产经营能力,提升科学技术的应用,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提升保鲜冷链技术,加强物流的运输,确保新鲜的农副产品及时地运输到市场上。加快速度建设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建立多元化、高效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完善经营性和公益性这两种不同的农技服务,加强信息化等科学技术的应用,建设示范基地,主要推广节本增效、绿色增产的农业技术,促进生态循环农场的发展,打造智慧农场,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现代化农业农村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5 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
在《政策》中重点强调要加强农业灾害的抵抗能力,及时监控各地农业的生产情况,加强对生物灾害和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救灾计划,对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给予物资和资金上的扶持。加强防控动物疫病的发生,补助强制免疫疫苗,增加资金补贴,及时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各地区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做好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央财政增加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地方财政则根据当地的情况,自愿安排保险保费的补贴。建设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及时进行止损,提升农业灾害的抵抗能力,保障农业的发展。另外,为了保障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发展,中央財政给予保险奖补,加强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产品的多样化。
6 加强建设乡村的力度
对农村的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加强农村村容村貌的整治,在《政策》中重点强调要以干净为主,清洁打扫农村村庄,尤其是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提高农村村庄的整洁度,并且设立奖励制度,对整治先进的县给予资金上的奖励。另外加强推进农村厕所的改革,有顺序地对农村用户的厕所进行无害化的改造,保护环境资源,加大资金的补贴,对农村厕所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改造,配套建设公共设施,并加强后期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聚焦中央一号文件[J].湖南农业科学,2013 (04).
[2]吕宾.注重制度设计加强供应调控——谈中央一号文件“三农”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J].国土资源导刊,2010 (03).
[3]如何解读十六个中央一号文件[J].贵州农机化,2013 (01).
[4]申学锋.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应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导向[J].农村工作通讯,2020 (04).
[作者简介]李雯(1987-),女,陕西西安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