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柯红岩
(1. 北京科技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北京 100083;2. 北京科技大学 资产管理处,北京 100083)
开放创新实践实验室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的集中创新场所,多为创新实践基地、创客空间、创新工作室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公共制作所需的工具及设备,由学生自主预约、自主管理,或组成团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由于实验室公共服务属性强、开放程度高、覆盖面广,有关安全管理涉及因素较为复杂,如果安全工作仅靠责任心和经验,难以避免人为疏忽导致的错误,因此,采用清单式(checklist)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在一些特殊行业,如航空、建筑等行业最早开始应用清单式管理。飞行员通过清单列出关键检查点和操作步骤,飞行前仔细核查,以确保飞行安全[1];建筑管理者通过 “日程安排沟通” 和 “意外情况进程跟踪” 两套清单系统,保证摩天大楼建筑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2-3]。另外,清单式管理还推广到医疗和投资领域,使得急救和投资的风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效率得到较大提升[4-7]。
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制建设、技术设备、危险物品管理等方面,对于清单式管理的通用方法、管理理念涉及较少。本文针对高校开放创新实践实验室管理特点,结合自身清单式管理方法的实施经验,提出构建大学生开放创新实践实验室清单式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1)物资设备集中,危险源较多。开放型实验室提供公共制作的支撑服务,配置的设备和工具种类多、使用操作专业性强,涵盖金属加工、激光加工、3D 打印、电子仪器仪表等多种类型,一些设备功率高、电热温度高、使用易燃耗材等。同时,设备、电源及耗材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安置,危险点分散、使用环境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另外,由于学生参与的工程实践项目类型多样,除了设备耗材,还存在大量制作过程中的“项目作品” 和“场地道具”。这两类物资属于“非标产品”,难以通过工具柜、耗材架等方式进行标准化收纳管理。
(2)开放性强,人员流动性大。开放型实验室一般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而学生参与的创新项目或竞赛项目数量多,且具有周期性,因此实验室开放空间多为复用,一段时期内同时容纳多个团队、多个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特别是在周末、寒暑假,学生团队集中使用、新成员集中加入,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带来挑战。此外,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均,容易在执行安全制度时出现纰漏[8-9]。
(3)安全检查效果欠佳,整改反馈效率较低。基于以上特点,开放型实验室的日常安全检查往往不够深入、流于形式、主观意识较强;而专项集中安全检查则效率较低,且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由于分散不成体系,反馈整改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实际工作中容易顾此失彼,出现工作纰漏。
综上所述,开放创新实践实验室安全管理应该与其公共服务属性深度融合,需要通过统一规划,完善顶层设计,提供一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方法。
清单是一种流程化管理工具,可以对管理工作的要点、细节进行分类别、分步骤与定量化设定。《清单革命》一书作者认为,“大而全的操作手册往往令人望而却步,清单的制定应遵循简单、可测、高效的原则”[1]。可以看出在“全面细致” 和“高效可操作” 二者中,清单管理选择了后者,这并不是简单的 “抓大放小”,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基于经验和概率的一种提炼。
(1)具体明确,易于操作。清单执行需要在 “操作确认” 和 “边读边做” 两种形式选择其一。无论哪种形式,清单的内容需要具体可测量(如具体状态、处理方式等),设定明确的检查点(如事前、事中、事后),易于使用者在这些节点上根据清单条目执行检查程序。
(2)简洁精炼,重点突出。清单的目的是为了简化,而不是让管理变得更复杂。面对复杂情况管理,冗长而含义不清的清单是无法高效并安全执行的[7]。因此,制定清单的过程,也是一个简化系统的过程。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总结、归纳、分类、提炼出关键点。内容简洁可以提高使用效率,版式清晰可以一目了然,主次分明可以突出重点,另外还需要用词准确并采用使用者所熟悉的专业术语。
(3)实践检验,迭代更新。现实情况复杂多变,清单的编制需要在现实中接受检验,并根据实际情况持续修订,不断改善。简洁与有效是对立统一的,清单的改进在于哪些检查项或步骤需要改变顺序,变更重要级别、合并、拆分、增加或删除,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多次调整。改进清单时,放弃比保留更难,一些小概率事件可以参考航空领域清单制作原则,单独定制。只有持续改善,才能使清单确保效率和效果,持续发挥作用。
基于 “具体明确,流程操作” 的清单设计原则,首先要明确清单使用的具体场景。对于开放实验室,清单使用场景一般包括:监督管理(事前)、检查自查(事中)、整改反馈(事后),使得基于清单式的安全管理具备“制定标准、防止遗忘”“流程记录、避免疏漏”“提供反馈、形成闭环” 的功能。因此清单设计一般包括问题清单、检查清单、整改清单等三种类型,其中问题清单是检查清单的制定依据,整改清单是检查清单的实施反馈。
清单设计和一般产品开发设计流程类似,包括问题分析、目标确定、方案设计、实践迭代。
(1)问题分析。需要根据各实验室具体情况,并参考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查找确定危险点、检查点、设备物资属性、房间分布等信息,做到细致无疏漏。同时特别注意不要忽略非实体项目(如自查记录等),做到痕迹留存、可以追溯。
(2)目标确定及方案设计。首先需要根据已确定的检查信息,进行分层、分类整理,在层次和类别划分时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物资属性、危险源类别以及检查路线,做到清单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其次需要确定各检查项的具体检查内容,明确检查合格标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部分实验室安全检查项使用“操作确认” 形式,一些特殊设备检查项可以使用“边读边做”形式,为简化清单,可以单独设计表格。本环节工作的重点是,使设计的清单对于检查者,特别是学生自查人员,清晰易懂、没有歧义、操作方便、流程合理。
(3)实践迭代。这部分工作一方面是由于检查点变化带来的检查项的增加、减少;另一方面,是在实践过程中针对检查流程的调整、优化,或者为了平衡“效率” 和 “效果”,对检查项的合并、拆分。
根据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安全清单设计原则,遵循清单设计流程,开放创新实践实验室管理清单设计可分为“楼宇公共空间安全检查清单”“专业实验室安全检查清单”两类。同时根据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将检查清单和反馈清单合并,做到 “实时检查、同时反馈、及时整改” 的闭环管理。实验室楼宇公共空间安全检查清单见表1,专业实验室安全检查清单见表2。
表1 实验室楼宇公共空间安全检查清单
表2 专业实验室安全检查清单
(1)克服阻力,形成习惯。清单的实施经常受到来自多个层面的阻力[10],其中认知和习惯是最主要因素。认知层面上,经验丰富的人容易基于以往的成功经历,忽略清单的逐项检查;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容易担心清单限制了创新行为;执行清单的人,有时会害怕维护清单会使自己变得死板。这些观点忽略了两个重要因素:一是遗忘、疲劳、惰性等是人类的天然弱点;二是清单在经验沉淀和集体智慧方面的优势。有效实施清单的方法是让清单思维成为一种习惯,持续地改进,尽快将新情况和经验用标准化流程沉淀下来并不断改进升级。
(2)专业标准,团队协作。清单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传承,还是团队快速协作的基础。由于具有清晰的关键点和流程,在清单系统中团队成员能够统一任务目标和操作方法,即使互相之间并不熟悉,也不会影响协同,并能保证结果大概率是好的。在航空、医疗等领域中已经充分验证,清单标准就是约定了纪律,使得团队成员的协作行为更具专业性。
(3)权力下放,应对变化。清单式管理带来的一大改变是权力分配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从“自上而下” 转变为 “自下而上” 的模式。拥有了清单,系统中各类别、各层级的权力、义务更加明确,运转效率更高[11-12]。特别对于复杂的意外情况,过于集中的信息和事务往往耽误处理进程,分散权力则是清单作用的关键所在。在复杂系统的管理中,往往使用两套清单,一套用于保证重要事项不被遗漏,另一套用于灵活应对意外情况。
清单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能起到防止遗忘、简化思考、提高效率、规避错误、建立规范、促进合作的作用[13-16]。实验室管理者和清单执行者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起清单管理思维模式,不断深化认识,通过刻意练习,培养使用习惯,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升级,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