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华,郭 平,吴 雁,彭世金
(西南石油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四川 成都 610500)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及创新性高水平成果产出的重要基础,其数量与质量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作为第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我校近年来根据自身学科实力与专业特色、科研规模与设备档次体量,努力探索既符合自身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又兼顾学科统筹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切实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条件支撑[1-3],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实践。
我校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随着国家和地方专项资金不断投入,学校固定资产不断增加,仪器设备支持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从2008年学校筹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框架伊始至 2019年底的12年间,学校仪器设备总值和数量分别增长了4倍和3倍,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总值和数量增长分别约为5倍和3倍;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总值和数量增长分别超过了7倍和6倍,实现了优质仪器设备资源的快速增长和条件建设的高速发展。
教育部于2000年颁发了《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提出对贵重仪器设备进行考核的指导思想,并在2005年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全国重点高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发展,但大部分省属高校和非重点高校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领域起步较晚[2]。我校于 2008年开始逐步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框架体系,发布了一系列试行文件,建立了共享管理和有偿使用管理制度,并要求单价10万元以上、通用性较强、运行状况良好并有一定开放能力的教学科研设备必须纳入校级共享系统,此外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设备及馈赠的设备以自主申请方式纳入共享系统。2013年底,我校初步实现入网共享大型仪器设备133台,总价值约0.75亿元。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要求各单位加强科技资源开放服务,建立健全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运行机制[4-6]。为此,我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升级,陆续发布系列配套文件,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管理办法》等,在开放共享、分级分类管理、有偿使用、使用效益考核和追责等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全周期管理体系。目前,我校开放共享平台上运行良好的大型仪器设备共 759台,价值约 3.7亿元,其中对外开放设备共632台,价值逾3亿元,开放共享率达83%,实现近 5年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数量和有偿使用经济效益增长翻番。
为突破地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投资论证传统模式,打破学院单位框架带来的条块分割、使用权与管理权分离,避免重复建设,我校将22个一级学科划分为6大学科群,包括勘探开发学科群、机械电子学科群、化工材料学科群、信息计算学科群等。以学科群为单位进行规划、论证、投入,能充分考虑相近学科仪器设备资源需求的共性问题,突出顶层设计,强调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实现大型设备学院间“共建、共管、共享”,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行校院两级、多元化管理模式。校级归口管理部门是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下设大型设备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大型仪器设备制度建设、共享平台建设与维护、共享使用的监管咨询、基金管理、使用效益考评及调配等工作。各学院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单位,负责实施本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立健全实验技术和实验管理队伍,并设专人负责大型仪器设备事务传达、组织、协调与管理。目前,我校采用分散管理、集中共享的两级管理模式,将大型仪器设备分散安置于各学院实验室,由学校实行集中开放共享管理,协调学科间大型仪器设备配备、使用与调剂等工作。统一的管理制度和共享平台,使校院两级责权分明,依托网络化、交互式动态管理技术,可实现高效快速响应需求,提升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达到为教学、科研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目的。
突破传统设备分类标准,创新分类体系。综合考量大型仪器设备的经费来源、使用方向、需求特点和应用情况,将大型仪器设备分为4类:教学类、公共服务类、学术方向类、科研经费购置类。按类分级实行多元化管理,并据共享情况适时调配。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向与管理重点精准定位和科学导向,依托公共平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共享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将大型仪器设备的有偿使用收入和分配由学校统一管理,纳入学校专项账户“大精设备开放基金”,校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收支两条线并专款专用。有偿使用收入的 85%用于测试劳务、设备维修及运行维护,10%用于使用效益评价奖励及大型仪器运行、管理和发展等相关业务。公共服务类仪器设备纳入校级管理平台,面向校内外开放共享,维修和运行费从有偿使用收入中支付,其他三类大型仪器设备纳入院级管理平台,以学院内共享为主。学院以校级文件为指导,制定院级开放共享平台管理办法。
收费标准的制定依据以下原则:①凡国家或物价管理部门有统一定价的,按统一定价收费,其余的由设备管理单位参照市价或综合考虑设备折旧、实验消耗和技术服务等,分别制定校内外收费标准。②根据每台设备服务内容和用户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经学校审核后执行,每年一次调整。③除学校下达的计划内实验教学任务免费之外,校内外用户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均需支付费用。校内教师具有使用优先权和20%~50%的优惠幅度,取得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资格证并自主操作测试的用户享受单独制定的成本价优惠标准,学校和教师共同出资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按学校和出资教师签订的协议实施优惠政策。
收费标准分类设置兼顾了市场需求、用户群体差异性等特点,体现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教学育人、科研创新的主要目的。通过管理细则,落实有偿使用,“以机养机”,有效调动了实验室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高校办学效益。
开放共享服务软件平台是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现代化管理必不可少的方式。2011年,我校自主筹建了“大精设备专管共享系统”,完成了从手工填报到平台化管理的突破,但仍停留在网站建设层面,仅支持静态信息查询。为实现大型仪器设备交互式动态管理,2015年,我校正式启用定制开发的全新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管理平台设计采用Apage开发框架、JBPM流程引擎、RBAC为基础的权限管理体系、DATAGUARD数据冗灾技术、Pooling性能保障技术等,结合Oracle数据库、Java开发工具及 Linux操作系统研发而成的[7]。管理平台具备信息交互管理、预约管理、经费管理、培训管理、统计分析、效益分析与决策辅助等动态管理功能,实现了开放共享流程化管理、过程化监控、自动数据获取、交互式信息传输和效益评价客观实施的建设目标。平台首页无意义建议保留一张图即可,管理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预约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预约界面
校内外用户登录管理平台后,可即时、全面查询大型仪器设备的最新信息,包括技术指标、功能参数、测试项目详情、收费标准、开放计划、管理机组信息等,并支持在线技术咨询。用户通过在线预约或人工预约模式可实现预约申请、预约审核、样品接收、费用结算以及报告生成、数据归档、服务评价等功能,完成从开始预约到服务结束全过程的在线管理与评价。系统对不同类别的用户群体分级授权,获授权的各级管理者能实时在线查看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全面掌控设备在用或闲置状态,监督预约动态进程,完成数据分析,有效管控设备使用情况。管理平台实现了开放共享全周期管理,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了开放共享服务在线处理流程化、信息化、透明化、规范化、集成化和档案化,为后续分析、评价和管理层决策提供完整可靠的数据支持。
探索大型仪器设备全天候预约开放机制,建立了自主上机、寒暑假定期开放制度,并实行差异收费,适当提高非工作日收费标准,有效提高非工作日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管理平台仪器设备预约使用逾7万人次,近5年测试服务人次呈稳步上升趋势,增量超过400%。
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评价需要一套客观、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大型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及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的通知(教高司条函〔2000〕010号)和关于填报《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的补充说明(教高司条函〔2000〕22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重新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设备分布与使用规律的考评体系。考评对象为除科研经费全额出资购置外的所有单价2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重在提高”的精神,遵循“科学性、简易性、可操作性、引导性、激励性”原则[8-11],构建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评指标体系,共包含3级6大类20个分项指标,详见表1。本指标体系有以下几点特色。
表1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评指标
(1)兼顾各类设备的管理特色和应用实际,大胆尝试突破百分制标准,淡化分项权重,科学设置单项指标评价标准,累积汇总评分,充分重视设备个体特色优势,客观反映每台设备使用效益的综合水平。
(2)以评价目标为出发点,兼顾部委上报指标,协调整合、化繁为简,完整涵盖评价目标和部委信息调查所需的关键指标,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指标定义清晰、明确,相互独立,评分标准量化、客观,资料收集简便、数据规范、来源稳定,能准确界定大型仪器设备的效益大小。
(4)突出问题和焦点,科学引导管理方向,如“机时利用”能达到额定机时即达到“合格”底线,突出体现了“机时利用”指标的首要性;单列SCI论文认定指标,激励利用大型仪器设备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通过效益评价积分排序,分别在教学类、公共服务类、学术方向类大型仪器设备中评选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4个档次,在公共服务类大型仪器设备中评选出3个等级的综合效益奖,并将结果成文公示,对获奖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作为职称评定和“过实践关”成果认定条件之一。考核结果纳入二级单位实验室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与年终绩效挂钩,不合格机组将在网上通报,责令对照检查,限期整改。双向激励对调动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明显作用,考核合格率逐年上升,从53%提升至79%。
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投资的科学性,从 2016年起,学校开始实行大型仪器设备投资失误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完毕后第一年视为熟悉功能的过渡阶段,第二年起正式接受使用效益评价,若不合格即视为大型仪器设备投资失误,申报学院应承担经济损失责任。大型仪器设备申报人、申报团队、设备管理者等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由学院视具体情况确定,根据学校与申报学院签订的投资责任合同计算各责任学院应承担的经济责任金额,并提交学校财务处收缴,可缴经费类型有科研测试费、院长基金、年终绩效等,按文件计算执行。
连续两年使用效益考核不合格,将视情况纳入大型仪器设备换管平台,学校有权进行校内调剂,并减少该单位大型仪器设备投入。2019年,学校对归属4个二级单位共 9台总价值逾千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换管处理,对管理单位和个人都起到了有力的警示作用。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学校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条件建设日趋成熟,如何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更好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是关乎高校新时期深化改革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12]。近 10多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领域从无到有,摸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尤其近5年,不断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将软件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协调配合,强化顶层设计与过程管理,兼顾服务育人与投资收益,有效推动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持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相关工作多次获主流媒体报道,得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项课题资助,并获得其他高校的高度认可。当然,对比重点高校,差距仍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还需深入探讨。例如,如何进一步改进开放共享模式、如何对开放共享加强智能监控和仪器监测、如何科学学平衡运行成本与投资效益、如何优化管理队伍层次结构、激励高水平成果产出、如何从建立省内高校区域联系共享机制和共享联盟开始,实现就近共享再到全国共享的发展目标等。这些问题需要管理平台在今后开放共享工作中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