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文,樊金虎,孙立秋,王可勇,王一存
1.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2.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大石桥 115100;3.河北地质大学 资源学院,石家庄 050031
特尼格尔图矿床地处大兴安岭南段的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该成矿带发育有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等一系列规模不同的铜多金属矿床,构成了中国北方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1--4](图1)。近年来,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在其南部又发现了白音诺尔铅锌矿床[5]、黄岗锡铁矿床[6]等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已对该地区矿床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如周振华等[6]对西南端的黄岗锡铁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提出成矿流体是岩浆水及大气降水混合叠加的,认为矿床是由流体减压沸腾、开放和相分离及多次不混溶作用所导致;于琪等[5]对东南端的白音诺尔铅锌矿床研究,提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最终形成矽卡岩矿床的观点。而对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开展的研究工作较少,本文对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特征、显微测温分析等方面研究,对流体包裹体H--O稳定同位素进行测试分析,讨论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演化;同时,对该矿床中矿石S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以此来探讨成矿物质的来源。对该矿床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该成矿带同种类型的矿床提供新的资料参考。
图1 大兴安岭南段大地构造位置图(a)及区域地质图(b)[11]Fig.1 Tectonic location map(a)and regional geological map(b)in southern Great Xing’an Range
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南起西拉木伦断裂,北至罕乌拉--甘珠尔庙断裂,长约326 km,宽约55 km,总体呈NE向展布,该区经历了海西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碰撞及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致使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热液成矿作用广泛,形成了区内一系列的铜、铅、锌、银、铁等多金属矿床[7--10]。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宝音图群,下古生界温都尔庙群和白乃庙群,二叠系黄岗梁组、大石寨组,侏罗系新民组、满克头鄂博组,白垩系白音高老组及第四系等不同的地层单元。
区域构造变形强烈,构造样式复杂多样且十分发育,断裂及褶皱构造呈同期发育。NE向断裂在区内最为发育,具有密集分布、呈带状出现的特征,为本区主要的成矿断裂类型。该组断裂以黄岗--甘珠尔庙断裂带为代表,长达约4 km。近EW向断裂主要出现在研究区南北两端,带内岩石破碎强烈,主要呈带状分布且断续出现。典型代表为南端的西拉木伦断裂和北端的宝力格--大石寨断裂。
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以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和印支期侵入岩为主。燕山期侵入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等;印支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等。燕山期与区内矽卡岩成矿作用有密切联系,岩浆活动更为金属成矿作用提供了成矿空间及热动力条件以及重要的物质来源[6]。
矿区处于黄岗—甘珠尔复背斜的东南翼,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下统黄岗梁组、二叠系上统林西组、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及第四系(图2)。
黄岗梁组分布于矿区东南部,为矿区主要出露地层,分布范围较广。地层走向40°~50°,倾向NW,厚度为300~600 m[11]。主要岩性为砂质板岩,夹白色厚层块状大理岩,为一套浅变质的沙泥质--碳酸盐沉积。
林西组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出露面积较小,地层走向40°~50°,倾向NW,与下伏黄岗梁组的结晶灰岩呈不整合接触,厚度约为2 903 m[11],其岩性以灰黑色泥质板岩、红柱石板岩和堇青石板岩为主,其中夹有粉砂岩和凝灰质板岩。
1.第四系;2.二叠系下统黄岗梁组;3.二叠系上统林西组;4.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5.闪长岩系列岩石;6.斜长花岗岩;7.闪长玢岩脉;8.流纹斑岩;9.含矿矽卡岩;10.断层。图2 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地质简图Fig.2 Geological map of Tenige’ertu lead-zinc deposit
满克头鄂博组零星分布于矿区中部,出露面积最少,地层走向40°~50°,倾向NW,厚度约为208 m[11]。其岩性下盘为凝灰质角砾岩,上盘为熔结凝灰岩,共同组成矿区沉积盖层。
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按展布方向可以划分为北东和北西向两组:
北东向断裂主要出现在矿区中部,长约1~5 km,宽约1~10 m,为平行多组断裂呈断续出现。地表岩石破碎严重,充填闪长岩系列岩体、矽卡岩铅锌矿,是矿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断裂,并具多次活动的特征。
北西向断裂出现在矿区东部,长约1~5 km,宽约1~10 m,主要为成矿后断裂,对长岩系列岩体及矿体有破坏作用,是本区最晚的断裂构造。
矿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早期为印支期侵入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呈北东向舌状体展布,岩性主要为斜长花岗岩;晚期为燕山期侵入岩,分布于矿区东北部及西南部,呈北东向脉状展布或零星出露,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和细晶闪长岩。
矿区内矿化类型主要为层状及透镜体状矿化,且矿石品位较高,由闪锌矿、方铅矿、石英和方解石组成;次为细脉浸染状矿化,但矿石品位较低,由细脉浸染型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铜矿的矽卡岩组成。矿石矿物以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次为毒砂、磁铁矿、黄铁矿及黄铜矿;脉石矿物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次为云母类矿物。交代残余结构、骸晶结构为常见矿石结构,多数发生于磁铁矿、黄铁矿和毒砂中。构造为块状构造、脉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等(图3)。
矿区分为南、北两个矿带,以中部山脊为界,二者相距400 m±。目前工作区域为南部矿区。南部矿带矿体多分布于黄岗梁组的北东向层间断裂构造中,受花岗闪长岩等岩体与大理岩接触带控制。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走向NE,倾角60°~80°,厚度从几十厘米至十几米,最厚达16 m,长230 m,最长达250余m。矿体顶板为矽卡岩、大理岩和闪长玢岩,底板为板岩、角岩和结晶灰岩等。主要金属铅的平均品位为1.21%,锌的平均品位为3.70%。全矿体Pb∶Zn=1∶6。内蒙古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对矿区岩体进行测定,发现本区岩体年龄为148~160 Ma。矿区地处大兴安岭南段的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该成矿带内受燕山期岩浆活动所形成的矿床较多,如黄岗锡铁多金属矿床、东山湾钨钼多金属矿床和双尖子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等。由此可推测该矿区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岩体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
该矿床成矿作用可归纳为两期5阶段。矽卡岩期分3个成矿阶段:Ⅰ--1阶段主要生成无水矽卡岩矿物,代表矿物为钙铝--钙铁石榴石、透辉石等;Ⅰ--2阶段主要形成含水硅酸盐,代表矿物为透闪石、绿泥石和绿帘石等,这一阶段的矿物明显地交代早期矽卡岩矿物且被晚期的方铅矿及闪锌矿交代,该阶段形成了少量磁铁矿,并开始出现石英;Ⅰ--3阶段开始出现少量的硫化物如磁黄铁矿,硅酸盐类矿物大量减少,交代并充填之前的磁铁矿。该阶段介于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之间,具有过渡作用。石英--硫化物期分为两个成矿阶段:Ⅱ--1阶段为铁铜硫化物阶段,矽卡岩矿物被大量交代,开始形成绢云母等,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毒砂等,并出现大量石英;Ⅱ--2阶段为铅锌硫化物阶段,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除交代早期的硅酸盐矿物如绿泥石等外,石英含量继续增加,开始出现大量的方解石。
围岩蚀变特征中矽卡岩化最为重要和普遍,其次为硅化、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以上多发生在早期形成的矿物中,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多发生于晚期硫化物矿物中,矽卡岩化主要产生于石英闪长岩系列岩体与大理岩或结晶灰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其规模不等,一般长几米至几百米,宽几厘米至几十米,多为透镜状和不规则状。其与地层界线较为清楚,而与侵入岩则为渐变的过渡关系。
在矿区地质情况详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井下1号矿体及其附近围岩,共取样30件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包体片严格按照要求制作。在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流体实验室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流体包裹体测温和包裹体测温数据处理。观察包裹体岩相学是用德国CarlZeiss Axiolab型显微镜(10×50)进行,精准性高,数据可靠;包裹体测温是用英国 LinkamTHMS--600型冷热两用台,温度范围为-196℃~600℃。包裹体测温数据经过MacFlincor计算程序处理估算出包裹体盐度、密度参数。
a.矽卡岩手边本照片;b、c.石榴子石(Grt)及透辉石(Di)镜下鉴定照片;d.毒砂(Apy)呈半自形状;e.黄铜矿(Ccp)交代黄铁矿(Py)呈交代残余结构;f.黄铜矿(Ccp)交代磁铁矿(Mag);g.方铅矿(Gn)交代闪锌矿(Sp),方铅矿的黑三角孔特征;h、i.后期热液叠加期脉状铅锌矿体。图3 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矽卡岩、矿石结构构造及野外地质现象特征Fig.3 Skarn, ore structure and fiel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nige’ertu lead-zinc deposit
在显微镜下,对双面抛光的薄片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的观察。流体包裹体发育3种类型包裹体,分别为含NaCl子矿物包裹体(SL型)、气液两相型包裹体(VL型)及富气--液相包裹体(LV型)3种类型的原生包裹体(表1)。
表1 不同类型流体包裹体特征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luid inclusions
含NaCl子矿物包裹体(SL型)为含固相子矿物包裹体,由气相、液相及固体子矿物组成。该类型包裹体只在Ⅰ--1阶段石榴子石颗粒中普遍发育,包裹体多随机分布,显示出原生成因属性(图4a)。
气液两相型包裹体(VL型)为富液相包裹体,室温下由气相和液相组成。该类型包裹体在Ⅰ--1阶段至Ⅱ--2阶段均有较好发育。在石榴子石、石英及方解石颗粒中呈随机或成群分布(图4a~i)。
a~c.Ⅰ--1阶段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含子矿物包裹体;d.Ⅰ--2阶段气液两相包裹体;e、f.Ⅱ--1阶段气液两相包裹体;g、h.Ⅱ--2阶段气液两相包裹体;i. 方解石中富气相包裹体;S. NaCl子矿物;VH2O:气相H2O;LH2O:液相H2O。图4 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照片Fig.4 Micrograph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Tenige’ertu lead-zinc deposit
富气相包裹体(LV型)由气相和液相组成。该类型包裹体在Ⅰ--1阶段至Ⅱ--2阶段均有发育。在石榴子石及石英颗粒中呈随机分布,显示出原生包裹体特征(图4c、d、e、g)。
对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中发育3种类型包裹体[12],进行显微测温分析。升温过程中,VL型包裹体均一至液相,LV型包裹体均一至气相,SL型包裹体多数均一为液相,据相关公式计算可得算出流体包裹体盐度值、均一温度及密度。包裹体数据处理利用MacFlincor计算程序完成[13--14];测试及计算结果见表2和图5。
表2 不同类型岩石、矿石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fluid inclus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transparent mineral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ocks and ores
3.2.1 Ⅰ--1阶段
该阶段发育3种类型包裹体,分别为VL型、LV型和SL型。SL型包裹体子矿物开始熔化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61.7℃~310.6℃,VL型及LV型包裹体经测试冰点温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3℃~-9.3℃及-2.3℃~-4.8℃;三者盐度值变化范围分别为8.27%~13.22 wt.%NaCleqv、8.27%~13.22 wt.%NaCleqv及35.38%~38.95wt.%NaCleqv;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5.5℃~475.3℃、328.6℃~480.7℃及376.2℃~489.3℃。经计算流体的密度分别为0.99~1.05 g/cm3、0.95~1.01 g/cm3及1.01~1.11 g/cm3(图5a、b)。
3.2.2 Ⅰ--2阶段
该阶段发育两种类型包裹体,分别为VL型、LV型,经测试冰点温度变化范围分别为-9.5℃~-5.6℃和-6.8℃~-2.9℃;盐度值变化范围分别为8.67%~13.44wt.%NaCleqv和4.79%~10.24 wt.%NaCleqv;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78.5℃~385.4℃和298.7℃~421.2℃。经计算流体的密度分别为0.96~1.03 g/cm3和0.98~1.05 g/cm3(图5c、d)。
图5 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直方图Fig.5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histograms of fluid inclusions at different mineralization stages in Tenige’ertu lead-zinc deposit
3.2.3 Ⅱ--1阶段
该阶段发育两种类型包裹体分别为VL型、LV型,经测试冰点温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6℃~-4.2℃和-6.8℃~-2.9℃;盐度值变化范围分别为6.72%~11.23wt.%NaCleqv和4.79%~10.24wt.%NaCleqv;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4.5℃~332.1℃和295.6℃~358.5℃。经计算流体的密度分别为0.92~0.95 g/cm3和0.89~0.96 g/cm3(图5e、f)。
3.2.4 Ⅱ--2阶段
VL型包裹体在石英及方解石中均有发育,其冰点温度变化范围分别为为-4.9℃~-2.3℃和-3.1℃~-0.7℃,包裹体的盐度值分别为3.85%~7.72wt.%NaCleqv和1.22%~5.09wt.%NaCleqv;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57.7℃~346.8℃和168.3℃~288.4℃。经计算流体的密度分别为0.86~0.93 g/cm3和0.79~0.88 g/cm3(图5g、h)。LV型包裹体的冰点温度变化范围为-3.6℃~-0.7℃,包裹体的盐度为2.73%~5.85wt.%NaCleqv;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68.3℃~359.4℃。根据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相应的盐度值,计算流体的密度为0.88~0.91 g/cm3(图5g、h)。
为探讨成矿流体来源,挑取Ⅰ--2、Ⅱ--1、Ⅱ--2阶段样品中的石英或方解石单矿物,样品40~60目,纯度99%以上。包裹体中氢、氧同位素测试方法见文献[14]。测试分析工作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完成。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测试结果列于表3。由该表可见各阶段矿物的δDV-SMOW值分别为-114.5×10-3~-109.8×10-3、-130.4×10-3~-120.7×10-3和-140.2×10-3~-134.8×10-3。测试样品各阶段矿物的δ18OV-SMOW值分别为6.8×10-3~8.3×10-3、4.5×10-3~5.2×10-3和-1.8×10-3~0.3×10-3。根据同一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平均值,在结合矿物平衡的水的氧同位素分馏公式[15](1000lnα石英-水=3.38×106T-2-3.40,1000lnα方解石-水=2.78×106T-2-3.40),计算得出 各阶段矿物的δ18OH2O值分别为2.6×10-3~3.8×10-3、-3.1×10-3~-0.5×10-3和-11.4×10-3~-5.7×10-3。
表3 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各阶段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Table 3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Tenige’ertu lead-zinc deposit
矿区矽卡岩期Ⅰ--2阶段流体石英δ18OH2O-SMOW值为2.6×10-3~3.8×10-3;石英硫化物期的Ⅱ--1阶段流体石英δ18OH2O-SMOW值为-1.1×10-3~-0.5×10-3,方解石δ18OH2O-SMOW值为-3.1×10-3;Ⅱ--2阶段流体石英δ18OH2O-SMOW值为-7.6×10-3~-5.7×10-3,方解石δ18OH2O-SMOW值为-11.4×10-3。根据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图解(图6)可发现Ⅰ--2阶段至Ⅱ--2阶段成矿流体δ18OH2O-SMOW值逐步降低,按照成矿阶段顺序来看越晚越接近大气降水线,该演化趋势与成矿条件密切相关,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次也与成矿温度的取值有关[16]。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并不稳定,岩浆水为主导的成矿流体贯穿矽卡岩期及石英--硫化物期,并在石英--硫化物成矿期混入了大气降水,随着成矿作用的加强,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流体。
图6 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图解[16]Fig.6 Diagram of hydrogen-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fluid inclusions
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Ⅰ--1阶段石榴子石中发育SL、VL、LV共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VL型与LV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致相同,VL型包裹体均一至液相,LV型包裹体均一至气相,SL型包裹体多数均一为液相。测温学数据(图6)表明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高盐度的不混溶NaCl--H2O体系热液[16--17]。Ⅰ--2阶段石英中发育VL型与LV型包裹体,VL型包裹体均一为液相,LV型包裹体均一为气相。测温学数据此时流体为中温、中等盐度的不均匀的NaCl--H2O体系热液。Ⅰ--2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较Ⅰ--1阶段均有所降低,表明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热液的运移及外部条件的变化,流体经历了自然冷却的过程,进而导致成矿流体温度和盐度明显下降。Ⅱ--1阶段和Ⅱ--2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中发育VL型和LV型包裹体,前者均一为液相,后者均一为气相,该期成矿流体温度和盐度较前期整体偏低,Ⅱ--1阶段和Ⅱ--2阶段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此时随着温度逐步降低,成矿物质依次沉淀,体现成矿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逐步加强的演变趋势。根据H、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的结论,进一步确定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流体。
硫同位素测试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完成。测试程序严格按照国内标准进行。步骤参考文献[18]。测量结果列于表4,以CDT为标准,记为δ34SV-CDT,分析精度优于±0.2×10-3。该矿床的硫化物的δ34SV-CDT值变化范围为0.7×10-3~4.8×10-3,平均为2.01×10-3。
表4 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及周边矿床硫同位素特征Table 4 Sulfur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Tenige’ertu lead-zinc deposit and its surrounding deposits
特尼格尔图矿床中金属矿物组合为硫化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等,根据矿床中金属矿物组合和围岩蚀变特征可看出成矿是在低氧逸度和中低温流体环境下形成的,表明该矿床成矿热液体系中的硫以H2S为主,所以各阶段的金属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可以近似代表成矿流体中的总硫同位素组成[18]。
对特尼格尔图矿区及周边具有典型深源岩浆来源特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相对比,不同成矿阶段矿石硫化物同位素结果列于表4,特尼格尔图矿区所有样品δ34SV-CDT值变化范围为0.7×10-3~4.8×10-3。孟恩陶勒盖银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的值为-1.43×10-3~6.71×10-3[19],浩布高铅锌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的值为-2.7×10-3~1.6×10-3[20],白音诺尔铅锌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的值为-1.1×10-3~-5.4×10-3[21],黄岗锡铁矿床硫化物的值为-4.3×10-3~4.5×10-3[6](图7)。综合以上数据及图表所示,确定特尼格尔图矿床中的硫主要来自岩浆,同时也反映了与周边矿床的硫来源具有一致性。
图7 特尼格尔图铅锌矿床及周边多金属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分布图Fig.7 Distribution map of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 in Tenige’ertu lead-zinc deposit and surrounding polymetallic deposits
特尼格尔图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作用:燕山早期阶段,大兴安岭地区处于中国地壳伸展拉张的大地构造背景之下,岩浆活动强烈[5],形成了以NE向为主的一系列断裂。在早白垩世,矿区处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下的弧后伸展背景下,此时区域地壳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富含铅、锌等多种成矿物质的以花岗闪长岩为主的闪长岩系列岩浆,经前期形成的断裂通道运移及上升与黄岗梁组地层相接触,伴随着结晶作用及流体与地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成矿物质富集,与地层接触带附近形成铅锌多金属矿化[2--3,7,11]。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来看,含矿热液运移时,由于环境的改变,流体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当运移至碳酸盐岩地层时,发生沸腾作用,温压条件进一步发生改变,此时成矿元素发生富集。在成矿早期Ⅰ--1阶段存在3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为一中--高温、高盐度不均匀NaCl--H2O体系。在Ⅰ--2阶段及Ⅱ--1阶段未见含子矿物的包裹体,成矿流体的盐度明显降低,推测在矽卡岩矿物形成过程中含结晶水矽卡岩矿物吸收了早期的盐类物质,导致Cl-含量的降低破坏了铅、锌等成矿元素的运载平衡,进而促使热液盐度降低和金属元素的进一步富集。随后,Ⅱ--2阶段流体受大气降水的参与影响,使流体温度降低及盐度下降,加之岩浆期后热液再次活动,形成大量含铅、锌等金属硫化物。该成矿过程表明含矿热液由地底喷发,由早先的岩浆水即高温、高盐度的不均匀热液体系逐渐转变为中--低温、低盐度均匀流体体系,在此演化过程中经历自然冷却过程,大气降水的参与以及沸腾作用,最终导致特尼格尔图铅锌多金属矿床金属元素富集[11]。H、O同位素的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流体来源更趋向于岩浆水,随着流体的运移与演化,大气降水参与逐步增强,影响逐步扩大,致使晚期成矿作用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这种结论与测温学中得出成矿早期流体的均一温度较高,晚期流体均一温度逐渐降低的结果保持基本一致。由此结果可提出的特尼格尔图铅锌多金属矿床关于成矿流体演化及来源的观点与周边矽卡岩型矿床的特征相似[7--10],成矿流体均来源于燕山期岩浆,运移过程中经过大气降水的参与导致成矿物质富集。
(1)特尼格尔图矿床为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中典型的矽卡岩矿床,成矿作用可归纳为两期5阶段。矽卡岩期分3个成矿阶段分别为Ⅰ--1无水矽卡岩阶段、Ⅰ--2含水硅酸盐阶段和Ⅰ--3磁黄铁矿阶段,该期代表矿物为钙铝--钙铁石榴石、透辉石、透闪石、绿泥石和绿帘石等;石英--硫化物期分为两个成矿阶段分别为Ⅱ--1铁铜硫化物阶段、Ⅱ--2铅锌硫化物阶段,该期代表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闪锌矿和方铅矿。
(2)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矽卡岩期发育含NaCl子矿物包裹体(SL型)、气液两相型包裹体(VL型)及富气相包裹体(LV型),均一温度集中315.5℃~489.3℃,盐度集中在13.22%~38.95wt.%NaCleqv,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高盐度的不均匀NaCl--H2O体系热液;石英--硫化物期发育气液两相型包裹体(VL型)及富气相包裹体(LV型)两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257.7~359.4℃,盐度集中在4.85~9.72wt.%NaCleqv,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结合H、O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后经历自然冷却过程,大气降水的参与以及不混溶沸腾作用,最终导致特尼格尔图铅锌多金属矿床金属元素富集。矿床S同位素研究表明区内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点。
(3)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下的弧后伸展背景下,以花岗闪长岩为主的闪长岩系列岩浆岩,经早期形成的断裂通道运移及上升与黄岗梁组地层相接触,发生物质交换,导致成矿物质富集,形成矽卡岩型铅锌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