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保忠 (山西省物流技术学校,山西 太原 030031)
某工程20 000 kN设备基础位于桥梁结构实验室北区,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用作多通道加载试验系统、钢结构及支座检测系统、压剪加载试验系统及支座检测系统,与实验室内反力墙反力支座配套。设备基础长为10.855 m、宽为13.12 m、高为3 m,基础内部有预埋件、定位支架及大型设备钢梁质量达200 t。因钢梁较多,面积大,钢架还有密闭舱,设备顶面满铺一层钢板,无法对设备内部进行振捣,难以保证浇筑密实,与以往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相比浇筑困难,施工复杂,交叉面较多,且定位支架的埋件不能产生位移,混凝土必须密实,质量要求很高。
该工程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工艺流程
1.2.1 基础埋板定位
基础埋板先用全站仪放线确定埋板位置,控制埋板中心距及左右位置,先放X方向一排埋板位置,再用经纬仪符复核,X方向定位好后,放置Y方向埋板,复测。垫层混凝土施工前校正一次埋板位置。
1.2.2 大型设备钢架钢梁拼装
先用全站仪放线确定埋板位置浇筑垫层混凝土,绑扎底层钢筋,吊运钢架进行焊接固定。放置钢梁,采用C32钢筋完成中间层绑扎,放置顶层钢盖板封板,采用C16钢筋完成顶层钢筋绑扎。
1.2.3 混凝土浇筑顺序
混凝土浇筑顺序按X向(南北向)钢梁应自北向南逐步推移,Y向(东西向)钢梁应自中部向两侧逐步推移,分次浇筑高度≯1 m,每层厚度不宜>300 mm,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完成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2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混凝土以上各分层。
20 000 kN设备基础厚度为3 m,分4次浇筑。第1次浇筑底层高度为700 mm,待第1次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开始浇筑第2次混凝土。第2次浇筑高度为700 mm浇筑至钢梁底板下,第3次浇筑高度为700 mm浇筑至钢梁侧壁圆孔下,第4次浇筑高度为900 mm浇筑至与钢梁顶面钢板齐平。
1.2.4 混凝土施工工艺
由于20 000 kN设备基础内设备钢梁较多,面积较大,靠振捣很难保证质量,高流态混凝土流动性大,故选用高流态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按高度分次进行浇筑,钢梁位置集中在-1.4 m左右,第1次和第2次分次浇筑不受钢梁影响,直接分层。混凝土初凝后在第2次浇筑前,对混凝土表面浮浆、松动的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进行清除,用清水冲洗混凝土表面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第3次浇筑前预先选择密闭舱室的开孔位置,整个密闭舱室主要包括X向定位钢架各加强筋板间,Y向定位钢架的中间舱室全长范围内,Y向定位钢架的两侧舱室立柱范围内。浇筑孔位置选择在X向定位钢架3个箱室之间,Y向定位钢架的中间箱室内,每个箱室上沿纵向均匀分布3个孔。遇到设备钢梁、密闭舱室为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凡密闭舱室上必须打排气孔(直径为10 mm左右),此外还得在钢梁顶面开数个直径为180 mm的圆形浇筑孔,并制作Φ650 mm的圆形喇叭料斗,如图2所示,从上向下浇筑。由于设备浇筑面浇筑高度不同,对浇筑低的混凝土面在浇筑孔上焊接直径为100 mm、高为200 mm的圆形钢管,起到浇筑及观测的作用。钢梁南边方形凹槽制作钢盖板进行封堵,防止混凝土灌入槽内。
图2 喇叭斗制作图
第4次浇筑900 mm的混凝土时,浇筑高度要超出钢梁面5~10 mm,防止混凝土收缩。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拍压三遍,整平压光。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加大混凝土引流速度,可以辅助振捣。振捣应快插慢拔,遇到钢梁时,在钢梁侧壁用钢筋进行敲打,并对钢梁凹槽开排气孔,进行排气。
设备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各项技术措施,使混凝土结构平整度、外观尺寸、设备埋件偏差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观感及使用效果良好,质量控制效果良好。同时还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并获得参建各方及同行业单位一致认可。
该工程施工特点如下:
(1)解决了基础内部设备较多,无法浇筑振捣密实的问题。
(2)合理利用定位开孔技术及定制喇叭斗,降低了建设成本。
(3)采用CAD技术定制加工浇筑喇叭斗,设计科学、施工简单。
(4)利用自流平混凝土浇筑,简单科学,效果良好。
设备基础混凝土浇筑采用自流平混凝土,在钢梁密闭舱开浇筑孔,并定制喇叭形料斗进行施工,此施工技术不但技术先进,设计科学,操作简单。最主要的是在不降低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保证了施工质量,避免了因空鼓浇筑不密实等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类似的工程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