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梅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西景德镇 333000)
脑卒中是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较高,生存患者的残疾率高达72%~76%[1]。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脑卒中偏瘫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造成脊髓运动细胞丧失中枢控制,发生肌反射、肌张力改变,并且出现低级原始反射,最终产生一系列病理性运动的病症类型[2]。但需要指出的是,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结构上,均具有可塑性及重组能力,当处于适宜条件时,部分神经元能够再生。因此,发生脑损伤后,开展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的意义重大。本研究探讨康复护理联合偏瘫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单纯采用偏瘫治疗仪),另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联合偏瘫治疗仪)。对照组男85例,女65例;年龄50~75岁,平均(63.4±2.9)岁。观察组男84例,女66例;年龄50~75岁,平均(63.2±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所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确诊[3];有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异常;患病前已有痴呆症状及精神疾病。
对照组采用CDJ-8H 型偏瘫治疗仪(沈阳新乐精密仪器公司),分别刺激患侧足三里、阳陵泉、环跳、申脉、外关、后溪、阳陵泉、金门等穴,及健侧金门、申脉、后溪等穴,各穴均治疗4 min。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肢位摆放:仰卧位,躯干平直,头在枕头上稍转向患侧,或呈正中位,将一枕头放于患侧肩胛下,使其前伸,保持伸指、腕背伸、伸肘姿势,足底不能与任何支撑物接触,预防足下垂;健侧卧位,头偏向健侧,躯干与床面之间呈直角,肩部前伸,指、腕、肘各个关节伸展,放在胸前枕垫上,用枕头支撑患侧下肢,膝、髋自然屈曲,足不内翻;患侧卧位,拉出并前伸患肢,不能外旋,伸展指、腕、肘关节,用枕头保持后背稳定。(2)被动运动:偏瘫急性期患者的主动功能处于丧失状态,特别是处于昏迷状态的重度偏瘫患者,由于肢体长时间不活动,易出现关节挛缩情况;因此,在早期阶段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对预防挛缩有积极作用;被动运动需保持上肢为肩外旋、外展位,腕背伸,前臂旋后,指伸展,下肢呈内旋、内收位,并伸髋,伸踝背,屈膝,强化关节活动。(3)被动按摩:按摩利于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肿胀,预防静脉炎、褥疮的发生,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按摩时应做到轻柔缓慢,自近端至远端按摩揉捏瘫痪肌,并安抚性地按摩拮抗肌,使其放松。(4)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四肢,屈肘伸手,用手重复做洗脸动作,反复背伸踝关节、屈伸膝关节;嘱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如双手上举、桥式运动(屈膝抬臀),加速肢体功能恢复。
(1)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干预前及干预30 d 后,采用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simplified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rating scale,FMA)评定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100分为功能正常,96~99分为轻度障碍,85~95分为中度障碍,50~84分为重度障碍,<50分为严重障碍,评分越高表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4]。(2)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及干预30 d 后,采用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两组日常生活能力,100分为正常,71~99分为轻度障碍,46~70分为中度障碍,20~45分为重度障碍,<20分为严重障碍,评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5]。
干预后,两组FMA、BI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FMA、BI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FMA、BI 评分比较(分,s)
注:FMA 为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BI 为Barthel指数
组别 例数 FMA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150 25.1±9.0 61.5±8.3 25.71 <0.05对照组 150 25.6±8.4 38.7±7.5 11.09 <0.05 t 0.51 3.19 P>0.05 <0.05组别 例数 BI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150 35.1±8.1 63.0±9.4 26.63 <0.05对照组 150 36.7±7.3 45.6±8.5 12.24 <0.05 t 0.70 3.12 P>0.05 <0.05
脑卒中患者因存在中枢运动神经元损伤,且不可逆,因此,其自然恢复运动功能有限;另外,脑卒中患者单凭药物治疗难以自然恢复其各项功能,需根据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来恢复;运动功能的代偿不会自动发展,需借助反复性、重复性的训练与学习来达到或实现。中枢神经元损伤在早期阶段具有可塑性,可通过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将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输入神经中,以此来影响输出,最终形成兴奋正常的功能模式;此外,于病灶周围,通过新通路的形成,充分发挥中枢神经代偿作用,构建高级中枢控制肢体的正常运动模式,可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6-7]。
偏瘫治疗仪是一种基于经络学而研发出的新型治疗仪器,其与针灸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对人体生物磁场、生物电厂的调整,来达到疏通经络、强化血循环的目的,促进偏瘫侧肌肉的肌力恢复,或是降低痉挛的肌张力[8];偏瘫治疗仪能够增强反射的敏感化,将其与康复护理相联合,能协同互补,加速神经损伤细胞的修复速度,并促进突轴再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FMA、BI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康复护理联合偏瘫治疗仪能够强化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联合偏瘫治疗仪的干预方法,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可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