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瓣榆叶梅开花生物学性状的观察与研究

2020-12-16 10:09王建国
吉林林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榆叶梅有效积温花色

王建国,包 颖

(1.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 白城 137215;2.吉林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吉林 长春 130022)

榆叶梅(AmygdalustrilobaRicker.)又名榆梅、小桃红、榆叶鸾枝。因其叶似榆,花如梅,故名“榆叶梅”。为蔷薇科李亚科桃属落叶灌木,原产我国北部,华北、东北庭院多栽培。变种与变型主要有鸾枝(var.atropurpureaHort.)、单瓣鸾枝(f.simplexHu.)、单瓣榆叶梅(f.normalisRehd.)、复瓣榆叶梅(f.multiplexRehd.)、重瓣榆叶梅(f.plenaDipp)[1]。榆叶梅枝叶茂密,花繁色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早春观花园林绿化树种。

单瓣榆叶梅的花器官可分化形成功能正常的雌蕊和雄蕊,完成传粉受精后子房膨大进而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即单瓣榆叶梅可以用种子进行实生繁殖,个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大。而重瓣或半重瓣品种一般不结实,因这两个品种花的雄蕊与雌蕊退化,不能完成传粉受精产生果实和种子,只能采用嫁接、压条、分株等无性方法进行繁殖,个体之间无遗传差异。

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极其重要的外界生态因子。大部分原产温带的植物,在5 ℃或10 ℃下不会有明显的生长[2],植物的开花现象亦如此。所以,在我国东北,通常将10 ℃作为起点温度来研究某阶段或全年乃至数年≥10 ℃的有效积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的花期是其物候相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不同植物种在不同年份因其平均温度、有效积温等温度因子的差异而使花期有所不同,尤其是早春开花的木本植物更是如此。对于实生繁殖的群体而言,又因其株间遗传性不同而使花期有不同的表型反映。以往有关榆叶梅的研究多见于形态、绿化、繁育等,以开花生物学为内容的研究鲜有报道。作者以单瓣榆叶梅为观测材料,对单株、群体开花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有效积温对其不同年份开花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1研究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材料

以长春大学西校区校园栽培的单瓣榆叶梅为研究对象(栽植在教学楼南侧俑路两侧), 株高为1.5~3.5 m(由于有根孽苗和径孽苗发生,已形成株丛),均已正常开花结实,共108株,逐株进行编号,观测不同植株的开花生物学性状表现。

1.2研究方法与内容

2016年,采用直接观测法,逐株观测、记录始花日期与开花结束日期,比较株间花期差异,同时观测花瓣颜色、单花花期、小花在枝条上的着生状态及群体花期,2017—2020年只观测群体花期。收集2016—2020年开花前与开花期间的有效温度数据,比较分析其对开花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

2.1开花生物学性状表现

2.1.1单株与群体花期

整理统计2016年每株开花的具体日期、花期天数、株数等,结果见表1。

表1 2016年单瓣榆叶梅单株、群体花期与株数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长春市2016年春季温度等气象因子条件下,在观测的108株植株中,单株花期时间最短的为6 d,最长的为19 d,最长为最短者的3倍多,其余为7~15 d不等,株间花期时间长短差异极显著。其为种子实生繁殖,遗传因素决定了不同植株间花期时间的长短差异,这种差异是可遗传的。群体花期为19 d,平均花期为10.6 d(加权法)。开花不同天数的植株数量呈正态曲线分布,符合大样本条件下生物学性状个体数量的正态分布规律,性状变异是随机发生的。

2.1.2单花性状

经观察发现,小花单花的开放时间为4~5 d,这与蔷薇科李属其他树种的时间基本相同或略短。小花花径变化范围为3.0~4.3 cm,在榆叶梅栽培品种中属花径较大的种类。在同一植株上,花有对生、互生、簇生3种着生方式,是随机发生的,无固定着生模式。

2.1.3花瓣颜色

花瓣颜色比较丰富,有粉红(红色成分多)、粉(红色成分中等)、粉白(粉色成分略多)和白粉(白色成分多)4种颜色,开不同花色的植株数量不同。统计不同植株的花色及所占群体百分比,结果见表2。

表2 单瓣榆叶梅群体不同花色及其株数、所占百分比

从表2中可以看出,开粉红、粉、粉白、白粉4种花色的植株分别为12株、66株、22株和6株,各种花色所占群体百分比分别为11.1 %、61.1 %、22.2 %和5.6 %,以粉色花为主。在一个大样本实生群体中,花色性状的变异同样是随机的。

2.2有效温度对开花与花期时间的影响

收集统计2016—2020年群体花期和开花前、开花期间≥10 ℃的有效积温及花期结束时≥10 ℃总积温数据,结果见表3。

表3 2016—2020年单瓣榆叶梅群体花期和有效积温对开花与花期时间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6—2020年群体花期分别为19 d、21 d、16 d、19 d和19 d,平均为18.8 d。历年开花前≥10 ℃有效积温分别为126 ℃、135 ℃、166 ℃、105 ℃和127 ℃,平均为131.8 ℃;花期≥10 ℃有效积温分别为166 ℃、198 ℃、196 ℃、188 ℃和176 ℃,平均为184.8 ℃;花期结束时≥10 ℃总有效积温分别为292 ℃、332 ℃、362 ℃、293 ℃和303 ℃,平均为316.4 ℃。

通过表3数据还可以看出,当有效积温达到105 ℃时,开始有花朵开放。当有效积温相对较高时,会明显导致花期缩短,2018年开花前、花期、花期结束时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66 ℃(高出最低值61 ℃,高出平均值34.2 ℃)、196 ℃(高出最低值30 ℃,高出平均值11.2 ℃)、362 ℃(高出最低值70 ℃,高出平均值45.6 ℃),由于有效积温相对较高,致使花期缩短为16 d,明显短于其他年份的花期。

影响开花生物学特性除有效积温外,诸如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湿度及风力大小等综合天气状况,亦会对其产生作用,有待后续观察与研究。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单瓣榆叶梅开花生物学性状为:在长春市2016年春季温度条件下,在108株大样本中,单株花期最短的植株为6 d,最长的为19 d,最长为最短者的3倍多,其余从7~15 d不等,株间花期时间差异极显著,主要是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用,不同开花天数的株数呈正态曲线分布。小花单花花期4~5 d,花径3.1~4.3 cm,着生方式为对生、互生、簇生。花色有粉红、粉、粉白、白粉4种颜色,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1.1 %、61.1 %、22.2 %和5.6 %。2016—2020年群体花期分别为19 d、21 d、16 d、19 d和19 d,平均为18.8 d。历年开花前、花期、花期结束时≥10 ℃平均有效积温分别为131.8 ℃、184.8 ℃和316.4 ℃。当有效积温达到105 ℃时,即开始有花朵开放;当有效积温相对较高时,会明显导致花期缩短。有效积温是开花生物学性状表现的主要限制因子,2018年的开花生物学性状表现就是例证之一。

3.2讨论

重瓣榆叶梅在榆叶梅栽培品种中观赏价值较高,故北方城市多以其为绿化主栽种类。然而,单瓣榆叶梅花瓣颜色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其以实生繁殖为主,所以,栽培的适应性广泛、抗盐碱性较强,未发现病虫害感染,更新周期相对较长(寿命长)。作者在5年观察中发现,重瓣榆叶梅每年春季的始花时间较单瓣榆叶梅晚4~6 d,花期结束时间晚2~3 d,花期短于单瓣榆叶梅。从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应在适宜地段多栽植单瓣榆叶梅用于园林绿化,扩大应用种类,发挥其所长,从而发挥生物多样性作用。

在栽培时要讲究科学配置,可将单瓣榆叶梅配置在半阴半阳条件下,只要无上方庇阴即可正常生长发育,这样配置可有效延长花期与观赏期。同时,将其植于常绿树种旁,或配植于山石处,可产生良好的观赏效果;与连翘搭配种植,花盛开时红黄相映更显春意盎然。

猜你喜欢
榆叶梅有效积温花色
有效积温与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定量化研究
收敛式有效积温与马铃薯植株性状变化的相关性
榆叶梅在园林绿化中的养护与管理
——以精河县为例
猜猜这是哪张牌?
榆叶梅的园林应用及栽培养护
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榆叶梅的生长环境及整形修剪方法探讨
LC-MS测定黑豆中异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
休眠季榆叶梅自然开心树形的整形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