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本次工程施工地位于我市的城区位置,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车站内部的基坑长度为300m。车站内部,其维护结构的分段分析时,将其里程由大到小可以分为:单渡线端头井、单渡线、大里程端头井等[1]。
该站位于河漫滩地区,海拔118.14-119.95m,地下水位较高,稳定水位3.2-4.7m,地质层次为:0-3m 为杂填土,3-9.2m为粉砂(部分含粉质粘土),9.2-18.4m 为细砂(部分含粘土),18.4-36.8m 为中砂(部分含粘土),36.8-42.2m 为粗砂(部分含圆砾)。整个地质大部分是颗粒物质,没有不良的地质,有季节性冻土[2]。
将明挖法利用在车站施工中,设计基坑的单渡线处位置为39.43m, 宽处设计为渐变, 由原本的13.17m 逐渐发展为11.64m,深度为26.9m,围墙结构则采用标准厚度1000mm 地下连续墙。共以四道支撑组成了单渡线,以钢管内支撑与两道砼支撑为主要的两道支撑。基坑位置与某江临近,因此地下水位较低,还具有较厚的砂层,因此可以及时进行材料补给。
第 一 层: ▽118.61m- ▽116.3m, 开 挖 深 度 约3m;第 二 层: ▽116.3m- ▽109.4m, 开 挖 深 度 约9m; 第 三层: ▽109.4m- ▽102.6m, 开 挖 深 度 约16.5m; 第 四层: ▽102.6m- ▽97.1m, 开 挖 深 度 约21.5m; 第 五 层:▽97.1m- ▽92.8m,开挖深度约26.5m;以本车站单渡线施工段剖面为分析断面[3]。
4.2.1 先撑后挖
第一阶段,以土层厚度为2m 为主,展开表层土开挖,直至第一道砼支撑与冠梁完成后,继续第二次土方开挖。当继续开挖至第二道支撑面的0.5m 处,进行第二道钢支撑架设。如果要进行土方开挖,务必要将基坑内部的水量控制在开挖面以下。
4.2.2 严禁超挖、欠挖
采取先撑后挖的手法,这样可以避免围护结构出现较大变形。土方超挖时,由于坑内部土体较大,便会对围护结构产生一定的力量影响,可能导致其变形,影响基坑的可靠性。而进行土方欠挖时,便会引起现有的架设位置与原有设计发生偏差,当进行下一道土方开挖时,极有可能会对下一道支撑力度产生影响,进而引起下部维护结构的变形。
4.2.3 钢支撑预加轴力
实施单渡线的基坑施工时,其宽度会由之前的13.17m 逐渐变为11.64m。呈现出跨度小、空间小的基坑特点。为了进一步缩减工期,将钢支撑应用在第二道与第四道中。将所设计位置及时进行钢支撑的架构,随后按照实际的施工要求,对其预应力进行施加,然后实现其稳固的作用,继而可以进行下一步开挖操作。
4.2.4 补偿灌浆
施工过程中,一旦围护结构出现可较大变形情况,就需要及时对外侧的土体进行袖阀管注浆操作,将已有的土体空隙进行填补,避免周边土建沉降现象过于严重。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务必要将注浆的压力控制好,进而避免由于注浆带来的压力导致维护结构出现变形的状况。
监测点布置应选择典型的基坑断面,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应位于同一断面,以确认各监测数据,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5.1.1 建筑物沉降(倾斜)监测点布设
针对建筑的承重柱与外墙,进行10-15m 的间距测点,务必保障其的布设均匀。
5.1.2 地表沉降测点布设
布置监控断面时,应该以基坑的场边处为方向,设置每30m为一个, 对应维护结构的水平距离, 标准为5m、5m、5m、10m、10m,其钻孔深度应该在冻土层以下。
5.1.3 围护墙体水平位移布设
布置监控断面时,应该以基坑的场边处为方向,设置每30m为一个,并且还要与地表的监测点断面保持一致,其深度要与连墙相同长度。
5.1.4 支撑轴力布设
布置监控断面时,应该以基坑的场边处为方向,设置每30m为一个,采用钢筋应力计对混凝土进行支撑,选择最佳位置应在1/3 处,安装反力计在钢支撑中。
ZQT12 和ZQT15 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如图1 所示。
图1 支撑轴力时程曲线图
随着明挖法在基坑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中,将会导致周围的围护结构发生变形的状况,进而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以及周边地表发生沉降。因此在实际的开挖工作中,务必要保障钢支撑的架设及时,随之基于其足够的预加轴立。进行混凝土的支撑架设时,务必要确保其的架设强度符合开挖条件,进而继续下一步开挖工作,还要严格杜绝超挖现象的出现。为了控制地基和建筑物的沉降,应采用补偿灌浆来填补地基与周围土体之间的空隙,但应严格控制灌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