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丽布努尔·阿布都哈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畜牧兽医站 832100)
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西北牧区,很多牧民依靠养羊实现致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养羊业的发展每年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羊肉、羊毛、羊皮、羊奶等产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广大牧民来讲,经济收入的增加又促进了羊场不断向更大规模化发展。
如果是新建羊场,一定要选好场址,新建羊场有个好处就是基本不存在病原污染的情况,只要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就能避免病原从外界传入。羊场可根据综合经营的种类、方式、规模及生产特点等进行设计,但必须有满足基本生产的硬性条件,如水源充足、交通良好、空气新鲜、位置符合农业农村部规定的适养区要求等,同时尽量确保地势高燥、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有较好的排水条件。管理者一定要对所选定的场地进行不同功能区的划分,明确各区的生产及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只有规划科学的养殖场才能保证生产的高效性,同时也能将疾病防控做到最佳。当下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养殖污染作为重要污染源之一,也是各地环保部门重点监察的对象,因此,规划养殖场时必须独立划分出一个粪污无害化处理区,避免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定期的环境消毒能将环境中的病原彻底杀灭或处于最小值数值[1]。环境消毒包括养殖场周边环境、场内环境、舍内环境等的消毒。养殖场周边消毒时,可选择时效长、价格低廉、消毒谱广的消毒剂,建议用生石灰撒在道路面、场门口、围墙根等地方。场内环境消毒建议使用消毒谱广、不污染环境、价格可接受的消毒剂,如火碱溶液、戊二醛溶液、来苏尔水、过氧乙酸溶液、84 溶液等进行全场喷雾,尤其是车辆、行人流动频繁的走廊,应重点喷雾消毒。舍内环境消毒时应以使用安全、对人和动物无刺激、药效维持时间长的消毒剂品类,如稀碘溶液、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新洁尔灭溶液、过硫酸氢钾溶液等,消毒前需将舍内的粪污进行清理,防止有机物干扰而降低消毒效果。消毒过程尽量确保无死角,如果病原能经空气传播,需要调节喷雾器使雾滴颗粒尽量小,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从而增强消毒效果。环境消毒是切断病原传播的重要措施,临床必须予以重视和坚持。
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源一般为病羊、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羊及康复后仍带毒的羊,如果不加以控制,病原很容易扩散。临床常见的病原有病毒类、细菌类、支原体类、衣原体类、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这些病原发病机理不同,传播方式各异,临床进行控制时,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些疾病检测诊断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建议将可疑羊先行隔离在隔离区,防止病原传播。隔离区需建在远离生产区、行政区和生活区的地方,由专人管理,所有进出口通道都必须专用。种公羊发生疫病时,首先应考虑病原是否能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的方式传播,如果能则该种羊最好淘汰处理。妊娠母羊感染的病原如果能垂直传播给后代,且对后代的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时,可做人工流产处理。有些疾病为卫生组织严厉管控的A类传染病,如口蹄疫等,如果发现可疑病例必须按规定上报,及时划定疫点和疫区,避免病原扩散,所有可疑动物及尸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人畜共患病,兽医人员在处置时一定要按工作规定进行操作,防止感染自己。
疫苗免疫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未感染的羊产生抗体,抗体具有针对性中和病原的作用,只要免疫的疫苗血清型和当地流行的野毒相同或具有同源的抗原性,就能得到有效地预防。动物疫苗根据毒株的灭活情况大致分为灭活苗和活苗两种,灭活苗一般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扩增的毒株杀灭,复配以佐剂后进行免疫,由于毒株已经死亡,因此,免疫后非常安全,不会出现返毒情况。活疫苗一般以弱毒苗为主,通过一定的化学、生物或物理方法将疫苗毒株的毒力减弱后注入机体免疫。活疫苗由于病原还能增殖,故免疫效果更好,但安全性不如灭活苗。羊场在免疫前一定要做好规划,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结合具体的野毒血清型,针对性选择的疫苗[2]。羊临床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流行病主要有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口蹄疫、支原体病等,临床危害较大,一定要做好免疫预防。
老鼠和各种昆虫是规模化羊场每年面临的比较头疼的问题,羊饲料中的精料含有玉米、谷粕类成分,除了羊爱吃外,也是老鼠的最爱。虽然每个羊场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大养殖场还是小养殖场,鼠患都存在,且每年都会带来较大的无形损失。除此之外,很多疫病也能经老鼠传播,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等,是疾病发生的一大隐患。除了老鼠之外,养殖场这种动物集中的地方也是苍蝇、蚊子、蠓、蟑螂、蚯蚓等虫类集中的地方,这些虫体本身对动物不会产生较大的危害,但如果出现疫病流行,很多病原能以这些虫体为媒介进行传播,如血液中的病毒能经蚊子的口器进行扩散等,因此,为了能严格控制疫病,羊场必须定期灭鼠驱虫。灭鼠时不建议使用老鼠药,一是由于被毒死鼠的尸体非常隐蔽难以找到,而尸体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很快发臭,更容易造成疫病流行。二是老鼠药很不安全,有些羊如果偷溜出羊圈,很容易将老鼠药误食而被毒死。建议使用更为环保的老鼠夹、粘鼠板等。驱虫最好的方法就是打扫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羊粪,对场内及周边的臭水坑、死水塘等进行填埋或撒生石灰,防止蚊虫的滋生。晚上羊归舍休息时可集中喷洒灭蚊子药,羊舍门窗口设置灭蚊灯。
很多传染性疾病都能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如由梭菌感染而导致的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还有羊副伤寒病、羊大肠杆菌病、羊线虫病等,病原都会以粪便为载体进行扩散。羊场一定要注意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勤打扫卫生,做好环境消毒[3]。基层羊场一般都会将羊粪施到农田作为有机肥料使其重新得到利用,但被很多农民忽略了的是,新鲜的粪便如果不进行发酵腐熟,致病菌、虫卵等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操作不当还会引发扩散。基层调研发现,大家的生物安全意识普遍不强,都知道发酵腐熟过的粪便使用的效果更好,但发酵过程多了一道工序,不愿意操作。面对这样的问题,建议各个地区以村镇为单位,建设专门的粪污无害化处理场,专用于制作有机肥。在疫病流行的季节,政府可出政策干预粪便私自买卖,适当对有机肥加工进行补贴,从而控制牧区疾病的蔓延。
随着我国畜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养羊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数十年也出现了重大改变,传统的游牧模式逐渐减少,大部分都向更易管理的舍饲模式转变。舍饲模式虽能极大提高养殖的生产水平,但过于集中的饲养使得疫病成为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很多疫病和饲养密度、养殖规模呈正向关,建议羊场管理者将疾病防控放在日常管理的重要位置,加强疫病监测和管控,将疾病发生率降至最低,保证养殖场的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