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微防工作 有效提升蚕种无毒率

2020-12-16 22:56张洪菊罗兴华
四川蚕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蚕种蚕农桑园

张洪菊 罗兴华

(1 凉山州蚕种场,四川 德昌 615512;2 盐边县天成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盐边 617100)

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许多蚕种场都是采取在农村建立原蚕生产基地,通过在原蚕区进行原蚕饲育,收购种茧回场制种或原蚕区就地收茧制种的形式生产普种。以上生产方式蚕种场的管理重点都是在原蚕区,然而由于原蚕区的环境复杂多变,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微粒子病的侵染,导致生产出来的一代杂交蚕种带毒甚至超过毒率标准而被销毁。蚕种带毒不仅给种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种场的市场信誉受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种场的生产发展。在此结合我场的经验就有效切断家蚕微粒子病的胚种和食下两种传染途径、提升桑蚕一代杂交种的无毒种率进行探讨。

1 把控好原种质量,切断胚种传染源头

众所周知,胚种传染是微粒子病的重要传染途径。因此普种场在购买原种时一定要向原种场索要使用原种批次的母蛾检疫检验报告和成品检疫检验报告,保证使用的原种批次微粒子病毒率和其他质量指标都在行业标准范围内。蚕种领回后在催青期间及收蚁前后均应按繁育规程要求挑取死卵和包苗尾蚁进行补正检查,及时淘汰检出带毒原种,保证使用的原种尽可能无微粒子病原,切断饲育过程中胚种传染的源头。

坚持原蚕区丝茧饲养专种专用的保障制度,防止普种带毒污染原蚕区的养蚕环境。即原蚕区使用的一代杂交种批次要提前计划和准备,采用框制种的方法进行制造,实行母蛾全装全检,逐张淘汰带毒的蚕种后按用种季别进行合理保护,在浸酸或浴消过程中单独分批处理装盒,做到专种专用、特供使用。严禁原蚕区内的蚕户私自外拿来路不明的蚕种,确保原蚕区的养蚕环境不受污染。

2 做细消毒防病工作,把控好养蚕环境

消毒防病工作不仅是防微控微工作的重点,也是养蚕生产夺取丰收的关键,因此在原蚕区必须贯彻落好“蚕前彻底消、蚕中认真消、蚕后立即消”的三消制度。

2.1 严格落实蚕前消毒工作,彻底杀灭病原

彻底杀灭存在于养蚕环境中的各种病原。在进行原蚕区的蚕前消毒工作时,只有严格按“扫、洗、刮、消、抽样”的步骤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养蚕环境洁净无毒。

扫:消毒工作开始前动员蚕农将所有养蚕用具搬出蚕房,将蚕房及周围环境彻底打扫干净。

洗:搬出蚕房的各种蚕具均要用清水洗涮干净、并在阳光下暴晒、同时将蚕室地面、墙壁、顶棚及周围环境用清水冲洗干净。

刮:在冲洗蚕室和蚕具的过程中,将蚕室地面、四壁、顶棚及蚕具上的各种污渍刮除干净。

消:将经清洗并晒干的蚕具搬回蚕房后,组织共育户或专业人员用标准浓度的消毒药液对养蚕户的蚕室、蚕具及环境统一进行两次喷雾消毒。每次消毒后必须保持半小时以上湿润状态并密闭一昼夜后再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毒过程中要注重药物有效浓度达标、喷消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无线闭塞中心(RBC)是基于故障-安全计算机平台的信号控制系统,是CTCS-3级列控地面系统的核心设备。RBC根据所控制列车的状态,及其控制范围内的轨道占用、列车进路状态、临时限速命令、灾害防护和线路参数等信息,生成列车行车许可(MA),并通过GSM-R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给车载设备,保证其管辖范围内的列车行车安全[1]。因此,对列车运行过程的风险进行分析,继而对RBC的安全风险进行可靠有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抽样:待经过消毒的蚕室蚕具充分干燥后,驻点技术员要对各养蚕户的蚕室、蚕具、附属室、环境等进行抽样并送交本场的质检部门检验,抽回的样品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通知蚕农关闭门窗等待养蚕。凡有样品检验不格的蚕户,驻点技术员必须组织蚕农进行病原或毒源查找,并对其养蚕所涉及的蚕室蚕具等进行重新消毒后再抽样送检,直至所抽样品均检验合格后才能允许蚕户封存蚕房准备养蚕。驻点技术员在对蚕户的蚕室、蚕具、环境等抽样时切记样品要具有代表性,抽样面要广泛真实。

2.2 坚持做好蚕期消毒,严防食下传染

2.2.1 完善消毒防病制度体系

制定完善的消毒防病卫生制度,保证蚕儿健康成长。在坚持踏灰入室、操作前后洗手、勤撒石灰等日常消毒防病卫生制度的基础上,还要指导蚕农养成蚕室及周围环境经常清扫和消毒、采桑用具与除沙用具分开、蚕室周围环境不放养家禽、家畜等的卫生习惯。

2.2.2 坚持蚕期消毒除沙工作

注重蚕儿不同发育时期的蚕体蚕座消毒和除沙工作,保持蚕座相对干燥、及时隔离蚕粪、蜕皮和病原等,防止病原在蚕座内滋生发育,感染蚕儿引发蚕病。

2.2.3 严格淘汰各种病弱小蚕

不乱丢弃淘汰的病弱小蚕,指导蚕农将淘汰的病弱小蚕先丢入装有石灰或消毒液的容器内集中后再挖坑深埋。严防因个体发病选除淘汰不及时而发生交叉或食下感传染引起群体发病。

2.2.4 预防农药中毒

2.2.5 坚持选叶喂蚕

种茧饲育要坚持做到不喂虫害叶、病害叶、泥土(灰尘)污染叶、过老过嫩叶、黄化萎凋叶、阳光寡照叶或其他性质的污染叶等各种不良叶,防止桑叶营养不良造成蚕儿抵抗力下降后期感染发病或桑叶带病原形成食下传染。

2.3 及时做好回山消毒

每季养蚕采茧结束后,病死蚕、烂茧、蚕粪都会遗留在蚕室蚕具或蔟具上,这些病死蚕、烂茧、蚕粪上有许多病原,此时的病原不仅新鲜而且尚未扩散,很容易杀灭。因此各季蚕期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安排好当季蚕期的回山消毒工作,杀灭各种病原,为下一季安全养蚕奠定好基础。

蚕期和上蔟期间遗留的纸张或废弃物应集中烧毁,不乱丢乱放,更不能留作下一季养蚕使用。蚕室、上蔟室、养蚕用具、蔟具等等用含标准浓度的消毒液进行全面彻底消毒。最后是将经过消毒处理的蚕具搬出蚕室,用清水冲洗刮涮上面的污渍;再在阳光下晒干后搬回蚕室封闭保存等待下一季养蚕使用。

3 加强桑园防微措施,严防交叉感染

充分利用养蚕闲暇时期,组织实施好原蚕区桑园的防微治虫工作,降低桑园虫口密度,减少微粒子病的中间传染寄主基数。

3.1 开园药、封园药统防统治

开园药:各年度生产开始之前根据原蚕区的桑树发芽情况,结合生产布局制定当年原蚕春季防微治虫工作实施方案,分片区组织蚕农在规定期限内,按要求配兑残毒期在10-15d 左右的农药适量倍数稀释液对桑园进行1-2 次杀灭越冬代害虫的统防统治工作。

封园药:春季上蔟结束、晚秋蚕饲养结束后,根据原蚕区桑园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原蚕区夏季防微治虫方案和秋季封园防微治虫工作实施方案,统一采用相应残毒期的农药,在保证下一季蚕座安全的前题下进行统一防治工作。抓好冬季桑园的管护工作,净化桑园及周围环境,减少越冬代害虫的虫口基数和环境中的病原物基数,为来年原蚕区的桑园防微防病工作奠定基础。

3.2 规范处理好原蚕区的蚕沙

由于蚕沙中带有各种病原,乱堆乱放于路边、蚕房周围或是直接将生蚕沙施用于农田、桑园等处都很容易造成养蚕环境的污染和病原的扩散。因此在原蚕区无论种茧育还是丝茧育都要引导蚕农养成规范处理蚕沙的习惯,将蚕沙全部倒入专用蚕沙坑,覆土或覆盖腐熟后再施入到农田或果园中作肥料。

3.3 加强桑园冬季管理,破坏越冬环境

每年11 月份原蚕区晚秋蚕饲养结束停止用叶后,要及时组织蚕农实施冬季桑园清园工作。一方面是指导蚕农将平时遗留或剪下的枝条、枯桩等搜集后集中处理,灭杀藏于其中的病虫害。另一方面是组织蚕农铲除桑园及周围环境的杂草,与园内各种枯枝烂叶一并搜集于安全地带,统一烧毁,灭杀藏于其中的越冬代害虫。

每年12 月下旬或次年1 月上中旬桑树还处于休眠期时用石硫合剂或石灰浆对桑园进行树体消毒,杀灭藏于树干中越冬的各种害虫和病原。

3.4 加强耕作管理,减少虫口基数

养蚕闲暇时节,引导蚕农在桑园内套种矮杆作物,充分翻耕桑园土壤,及时清除园内杂草和暴露藏于土中的害虫,通过人工捡拾或阳光暴晒的方式杀灭害虫或破坏其枢息场所,降低桑园内的虫口基数。

有效减少原蚕区菜粉蝶的虫口密度,防止交叉传染。由于菜粉蝶的幼虫(菜青虫)喜好以莲花白为主的十字花科作物为食,因此要争取原蚕基地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社领导的支持,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引导蚕农改变区域内的蔬菜种植结构,禁止种植以莲花白为主的十字花科作物,最大限度地减少菜粉蝶的食物链,控制菜粉蝶的虫口基数,减少原蚕区桑园被微粒子病浸染的机率。

总之,种场要想在原蚕区长足发展,就必须重视原蚕区内各季养蚕生产过程中微粒子病和其他蚕病的防控工作。只有认真把好原蚕区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防微防病关口,种场在原蚕区的生产才能顺利推进,提升一代杂交蚕种的无毒率。

猜你喜欢
蚕种蚕农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