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丽青(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大智移云物区”时代已经到来,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时代要求财务人员职业能力与时俱进,满足岗位新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切实提高财会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培养职业能力更加契合时代需求的财会专业人才,成为当前高职财会专业教育面临的难题。职业能力的培养落脚点在教育教学,传统的财会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要求。因此,本文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探讨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
财会职业能力是从事财会相关工作的人们在应对社会经济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各种制度和政策频繁变迁的环境下不断提升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时代不同,财会职业能力表现也不一样。财会职业能力是人们在从事财会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综合能力,包括逐级递进的三个层面能力,即基本能力和素养、岗位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基本能力和素养方面指在财会工作岗位上必须具备的,也是任何一种职业岗位人员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健全的体魄、职业道德素养等;岗位专业能力方面,主要是区别于其他职业岗位的能力,主要指从事财会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技能,能处理本岗位的专业技术性工作,分为基础技能、实操技能以及财会工作拓展技能;职业核心能力方面,主要指作为一名优秀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既能预测未来经济形势,也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革,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统筹安排能力等。
财会职业能力要求是动态变化的,时代的发展衍生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当今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将会更加重视管理控制、分析决策等高附加值的活动,简单、重复性的业务工作将交由机器人处理。当今企业对财会人才的能力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做账能力,具备财务管控和财务分析能力才能更受企业青睐。
技术进步飞快,制度变迁频繁,传统的财会专业教学相对滞后,存在着一些问题,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变革新要求。
据调查,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一些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缺乏对企业、学生的充分调研,对自身所处环境和条件考虑不足。如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没有突出自身优势,没有彰显专业特色。这就容易造成培养的学生没有突出的能力差异,不能很好满足地方企事业单位需求,导致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因此,在定位不准确的人才培养方案下,培养的财会类专业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
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当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仍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的不合理特点,表现在仍以理论课程门数居多和课时比重占比大,而实践类型的课程则相对比偏少,课程体系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系统,这将导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突显职业教育的特征,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欠缺。其次,在紧跟时代发展需求、扩展职业核心能力方面明显步伐迟缓,课程内容较为不够与时俱进、课程结构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课堂以教师讲授加PPT演示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老师的讲解陈述灌输知识,课堂没有提供学生更多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学生处于被动从属、消极接受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致使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欠佳。
根据笔者对用人单位和及毕业生调研,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财会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差人意,初到工作岗位无所适从,频频出错,致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这与人才培养中对实践环节教学不够重视有很大关系。体现在实践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流于形式,实习实训场所、设施、资料、师资等软硬件不足以保障实践课程的开展。学生仅通过简单的校内模拟一些企业进行纯理论上的训练,而这样的校内实践往往仿真性差、局限性大,使得学生在面对企业真实业务时表现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由于很多专业课教师是应届毕业生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理论功底较强,但缺乏在企事业单位的实战经验,不熟悉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会计实务、税务、银行信贷业务等。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使得学生在实践动手方面很难得到来自教师的有效的指导。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缺乏有效指导,将导致学生无法体验和接触到真正的实务操作流程,大大限制了学生岗位专业能力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财会类专业教学存在问题,培养出的财会类专业学生显然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未来人才的竞争是个人专业能力的竞争。所以,高校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扭转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培养的学生缺乏竞争优势的局面,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必须建立起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契合社会需求,服务地方企业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化时代呼吁综合能力强的财会人才,传统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和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理念,应以创新的意识与思维,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实施路径和教学模式,在教与学中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例如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激发学生应用互联网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应用信息技术,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建立便捷顺畅的师生沟通交流学习机制。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改变教学模式单一和教学内容不够灵活的现状,可以建立合作研讨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合作研讨式教学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做知识的传播者而且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也不再仅仅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同样也是知识的创造者,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在此模式下,教学方法也变得不再是单一的,也可以采用例如案例式、沙盘模拟、启发式、发现式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以掌握方法论和创造性思维为主线,以知识、概念理论为基石,注重学生应用能力、运作能力的提高。
考取财会专业相关证书是一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路径。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考取相关证书。特别是在当前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应积极引入国家推行的“1+X”证书制度。该制度是以“学历证书+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主的人才培养制度。该制度融合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整合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重构行动领域,转化为可行性课程。整合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教”“学”“做”一体化课堂培养方略[3]。
财会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复杂多变的业务不是在校内简单模拟就可以掌握的,而是需要学生走出校门,学生可以自行或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到企业实习,搞懂公司运营、财务等工作的来龙去脉;同时,会计技能的教学也离不开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学校应建设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应用型的人才是现代企业不断追求和需要的,因此,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革有必要对现有财会类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以解决目前高校财会类学生“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局面,只有通过对现有教学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技术更迭频繁、经济环境多变的应用型财会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