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孙西娟
长期以来,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育都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师的教学也大多是书本上的内容,而缺乏与实际生活相适应的环节,这就难以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元素,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从而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知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之上,为了帮助他们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针,从生活中提取合适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领悟所学的道理,从而调动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相关教学经验表明,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往往更受学生的欢迎,取得的教学反馈也更为积极。所以,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广泛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范围是十分广阔的,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中,而是可以延伸至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进行《尊重劳动者》的教学时,教师一边讲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一边列举生活中的不同职业,并且和学生聊起如下话题:你的父母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你长大以后想投身于哪种职业。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不同职业的看法,然后告诉学生,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都是劳动者,都在为社会的前进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位劳动者。通过以上教学,教师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形成情感共鸣,满足了教学需求。
情感需要熏陶,道德需要感化。由于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都较为复杂,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足以准确理解,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多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出发,以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作为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结合生活背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参照物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概念,从而有利于教学的进步。例如,在进行《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建立对网络的正确观念,不妨组织一次小型辩论会,正方的论点是:网络是利大于弊的;反方的论点是:网络是弊大于利的。教师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做好充分准备,然后陈述并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对双方的表现进行点评,并且对这一话题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网络形成正确的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于网络的认知,经过一番辩论以后也能达到锻炼思维与口才的效果,从而取得多方面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通过联系生活背景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从多方面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布鲁纳指出:“个体的认知活动是建立在知识呈现的基础上的,并随着对呈现的知识探究而提高思维的认知。”我们知道,课堂是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开展探究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将课堂的主要角色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将探究的内容不断深入,促使学生树立起主动探究的好习惯。例如,在进行《可爱的家乡》教学时,教师首先创建出外国友人到家乡做客的情境,学生为外国友人做向导,向他们介绍家乡的相关情况。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家乡的信息,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扮演外国友人,学生介绍家乡的风景、特产等内容。学生要想做好介绍工作,就必然会对介绍的内容与方式进行认真的探究。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另一方面也能够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不难看出,学生在以上的探究活动中,对实际生活产生了深入的了解,才能深入感知课本中的知识与概念,这样一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就能得以增强。
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的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凝练而来的,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阐述与论证时,应当尽量回归到生活中,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与教学相适应的内容,并且采取恰当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导学生遵守道德与法治方面的规范。教师把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到一起,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深远意义,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更是为了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表现。例如,在学习“交通信号要知道”的内容时,在课余时间教师带着学生到马路上认识交通标志,教师为学生耐心讲解不同交通信号灯的含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受一次印象深刻的交通规则与安全教育。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进行家校合作,让家长带着学生进行辨别信号灯和过马路等体验活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连接,让学生从小就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由此可见,让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回归生活,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这门课程的远大意义,并用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要用生活化的手段与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生活案例中领悟课本知识,做到理论联系生活,进而运用理论知识为实际生活服务。对于教师而言,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回归生活,就是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与深刻的学习体验,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