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庆,江凤娟,吕 富,赵卫红
(盐城工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和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明确了海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1996年,为了响应江苏“海上苏东”发展战略,盐城工学院组建了海洋技术专业[1]。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学校海洋技术专业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突破与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海洋技术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15人、兼职硕导7人,有8人入选各类省级人才,有2个团队入选省科技创新团队,累计获批5个省级科研平台,累计培养学生近千名。2019年,海洋科学类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江苏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志着海洋技术专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最初海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位为海洋盐化工,后来为了满足盐城乃至江苏对水产类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养方向改为海洋生物资源增养殖,并延续至今[2]。随着国家沿海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发展,国家海洋产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对海洋技术类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在产业兴国、实业兴邦的背景下,新兴的海洋技术专业多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规划与布局,依托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而构建。海洋技术是用于海洋资源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及实现人类生存空间扩展的一系列现代技术,包括遥感、声学、勘察、测绘、探测、深潜、生物、化学等许多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方法和技术[3-4]。由于海洋技术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交叉性强,“海洋技术”的具体定义、内涵与范畴仍然不是十分明确。
目前我国开设海洋技术的高校共有23所,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但各高校海洋技术专业授予学位类型及专业特色并不相同[5]。总体来看,这23所高校中有14所授予海洋技术专业理学学位,有9所授予海洋技术专业工学学位。所涉及的专业特色包括海洋探测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技术、海洋渔业等十余个方向。需要强调的是,各高校的专业特色与授予学位类型并不存在相关性。比如,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技术专业特色为海洋探测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授予学位为理学,而天津大学则将专业特色同为海洋探测技术的海洋技术专业认定为工学。同样,南通大学的海洋技术专业特色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经济动物增养殖技术,授予学位为理学,而泉州师范学院则将以海洋食品及药物资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为特色的海洋技术专业认定为工学。盐城工学院的海洋技术专业特色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授予理学学位。
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该标准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该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海洋技术为海洋科学类(0707)的2个基本专业之一,专业代码为070702,培养方向包括海洋声学技术、海洋光学与激光探测技术、海洋遥感技术和海洋生物技术等,并列出了各培养方向所需开设的核心课程体系[6]。这为我们明确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清其与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等相近专业的区别与联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和学校办学定位,结合海洋科学学科特点以及社会对海洋类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立足江苏盐城广衷滩涂的地域优势,现将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调整为海洋生物技术方向,并重新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旧版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海洋生物增养殖与营养饲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海洋经济生物苗种繁育、高产健康养殖、病害诊断防治和高效环保水产饲料研发与生产的能力,能够在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等企业从事水产生物苗种繁育与高产健康养殖以及高效环保水产饲料研发与生产等工作,或在渔业部门从事渔业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海洋技术专业人才。而2019年新修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正确的海洋观,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海洋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海洋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海洋经济生物增养殖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能够在海洋生物技术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为参照,契合新修订的我校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践行高校学分制改革理念,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适当减少修习总学分,加大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2019年新修订的海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较之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学生最低毕业学分由原来的174.5降为16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程56学分,通识选修课程4学分,专业基础课程35.5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7.5学分,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8学分,集中实践模块30学分。
在主要课程设置上强化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工程类课程,并且新设置了为期4周的海洋生物技术综合实验,使毕业生能够对海洋生物技术涉及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使之更符合新工科背景下的海洋技术学科建设。与此同时,新版的课程设置适当弱化了鱼类增养殖学、动物营养学、养殖水环境化学等水产养殖相关课程,有利于纠正学生将海洋技术等同于水产养殖的错误认识,增加学生对海洋技术专业的认同度。
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门类,按一个大的类别进行招生,学生在1~2年的培养基础上,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的一种招生方式。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为基本阶段,有利于打破专业界限,培养学生基础素质,丰富学生知识范围,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7]。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实行“大类招生”,或有意向实行“大类招生”。学院自2017年开始实施海洋科学类大类招生,第一学年主要开设动物学、海洋科学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海洋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通过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了解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的内涵特点、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专业涉及的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等。帮助学生对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有清晰的认识,为以后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做铺垫。
早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自2007年以来,海洋技术专业开始试点导师制,即在大三第一学期,以双向、自愿为原则,确定导师指导学生名单。每个学生只能跟一名指导教师,每名教师平均指导3~5名学生[2]。导师负责对学生专业学习、毕业论文和考研就业等进行全方位指导。
在导师制的推行过程中,不断探讨、论证和优化导师制。例如,为了避免部分导师优先挑选成绩优异的学生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导师指导学生名单。考虑到学生的研究兴趣差异,我们首先请专业导师逐一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资源优势,然后让学生选填三个意向导师,然后结合学生的填报志愿及导师的选择,确定导师指导学生名单。导师制的推行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毕业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近5年,海洋技术和海洋科学专业毕业本科生260名,研究生录取率40%以上,就业率99%以上。学生考取的高校包括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学生在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26人次,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比如,2016届毕业生刘团飞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称号。此外,学生还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申报和完成各级各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近5年共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4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6项,学生参与申报发明专利8件,发表论文10余篇。
盐城工学院海洋技术专业目前已建立了专业特色显著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主要包括认识实习(1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专业综合实习(8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毕业实习(4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和毕业设计(论文)(12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8]。在2019年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又增设了海洋生物技术综合实验1和2,共计4周,分别与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和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开课。为了保障实验实习的顺利进行,我校现已于江苏正源创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盐城正荣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盐城市绿发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充分利用盐城当地滩涂生物资源、滩涂养殖的优势,开展生产实践训练。此外,盐城工学院立足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积极开展与湿地保护相关的研究课题和实习实训,为盐城“后申遗时代”的黄海湿地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根据实习安排和实习进程,海洋科学专业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需要专业的涉海人才做支撑,我们今后将继续致力于海洋技术专业人才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不断探索和优化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为把我国由海洋大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贡献盐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