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2019年,在全国苹果市场普遍存在销售难的形势下,吉县苹果仍然在逆势之中畅销,平均销售价格比周围县高出1元/kg左右。吉县苹果能够畅销关键在于该县发挥区域优势,采取一系列可行措施,提高果实品质,促进种植效益提升,保证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吉县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目前,吉县苹果面积已发展到1.87万hm2,年产18万t,农民人均果品收入6 000元,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全县苹果产业实现了“五个80%”,即全县苹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4.8%,“一村一品”苹果专业村占总行政村的82.3%,80%以上的农民是果农,果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80%以上,果农人均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80%以上。
吉县发展苹果产业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着力提升果品品质。为加快苹果产业提质升级步伐,推动苹果产业由粗放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吉县按照无公害苹果、绿色苹果、有机苹果标准化生产方案,大力推行“八改十配套”操作规程和“十百万”工程,全面推广果实套袋、生物覆盖、节水栽培、疏花疏果、生物物理防治、人工授粉等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畜、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在“型正、色艳、个均”上争一流,在“香、甜、脆、爽”上做文章,在“富硒、富锌、SOD”上创特色,累计实施减密间伐 1 333.33 hm2,有机苹果转换 1 666.67 hm2,实现了管理精细化、品质高端化,全县优质果率达70%以上,商品果率达90%以上。
二是着力苹果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十三五”期间,全县新栽苹果4 000 hm2,在推进苹果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合理布局早熟、中熟、晚熟品种,重点对优生区域补栽空档,封闭垣区。在沿黄热性地带,发展嘎拉、美八、红将军、新红星等早中熟品种;在县域优生区域,大力发展红富士等晚熟品种;开发利用川地、山地,发展澳洲青苹、秦冠、粉红女士等加工品种,实现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优化。引进山东优系品种烟富和红嘎接穗,向全县果农发放,为促进苹果品种改良和科学配置授粉提供了种质资源。重点建设10大苹果生产园区,培育苹果“一村一品”专业村70个,形成了园区化、专业村、重点户的产业格局。有6个合作组织基地达到了66.67 hm2以上。
三是着力技术指导示范带动。一方面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吉县创建了“1个专家库,8个技术组,80个指导队”,筛选了150余名素质好、技术硬、管理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优秀果农充实到指导队中,对果业管理实行分片管理,层级负责,专家库分片指导技术组到乡,技术组分片指导指导队到村,指导队具体服务到户,统一标准、精细操作、规范管理、有序发展,全力打造“绿色、天然、有机”品牌。另一方面健全示范带动体系,创建“1个样板园、10个精品园、100个示范园”,为全县苹果产业发展树起了标杆,亮起了旗帜。采取蜜蜂授粉、人工点授花粉、高接换种授粉枝、移栽授粉树、无人机授粉等多种措施进行花期授粉,提高了苹果着果率,有效解决了示范园区果形偏斜、品质不优等问题。
四是着力苹果园防灾减灾。近年来,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危害较多,为了增强苹果自然灾害防控能力,降低雹灾损害风险,吉县政府出台了防雹网搭建奖补办法,对搭建防雹网的农户进行奖补,极大地促进了果农生产积极性。一方面对于直接搭建的农户,县财政每667 m2奖补500元;另一方面对于有搭建积极性,但因资金缺乏需要贷款的农户,每667 m2协调贷款4 000元,县财政贴息1年。引领200余户果农搭建防雹网98.67 hm2,兑现奖补资金74万元,减轻了雹灾损害。为切实解决苹果花期霜冻问题,吉县充分借鉴国内外果园防冻经验,特别是欧美等国家的果园防冻风机技术,并在征求山西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专家意见后,尝试在果园安装防冻风机。于2015年投资80余万元在东城乡安装了果园防冻风机5台。果园防冻风机在苹果成花着果时期若遇持续降温天气,将会对果园上方空气进行物理扰动,促进上下冷暖空气对流,提高果园温度3~4℃,起到很好的防霜防冻作用。同时,风机吹风还可帮助花粉传播,提高果园着果率。吉县还积极引导果农参加种植保险,在遇到霜冻、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时,由保险公司赔付果农损失,减轻果农经济负担。
五是着力果农技术培训。(1)送技术到果园。以苹果产业提质升级为引领,吉县先后邀请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植保研究室主任李夏鸣,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徐天明,全国果树植保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马恩正教授,山东蓬莱果树管理乡土专家张玉清,西安果业协会高级农艺师闫广民等专家来授课,分别就果树栽培管理、夏季管理、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苹果营销、雹灾防控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辅导;果业中心、研究所及乡镇果业站技术人员根据苹果栽植物候期开展了各类培训,年平均举办技术培训110余场次,培训果农达1万余人次。(2)以技术推广为中心,创办《今日农事》栏目。与广电中心合作编拍了有关春季苹果栽植、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防雹网搭建等6期节目。(3)以宣传发动果农搭建防雹网为目的,制作政策零距离节目2期,让全县果农明晰了惠民政策。(4)以《吉县精品苹果管理技术规程》为范本,制作印发了《吉县苹果提质升级周年管理月历》,真正地达到了技术人员到村,管理知识到户。(5)外出参观学经验,带领100余名示范园主赴陕西省洛川县、白水县考察学习了先进技术经验,开阔了眼界和思路。(6)对全县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者以及苹果种植大户等100余名学员进行“菜单式”培训,聘请陕西农业科技大学教授、太原农校教授、山东烟台乡土苹果专家等授课,采取理论培训、实际操作和外出观摩考察相结合等形式,利用农闲时间,系统传授苹果生产新技术,全面提升新型农林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全县苹果主导产业的发展起到典型辐射和带动作用。
六是着力发展果园生产托管。2019年以来,县果业中心结合苹果产业实际,鼓励引导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苹果的生产托管,通过不断调研、创新、完善和规范,形成了“龙头公司(合作社)+基层组织+联合体+金融保险机构+果农”的五方参与,生产、技术、销售三大环节托管的吉县苹果产业全产业链“家政式”托管模式,在保障果农受益的前提下,为苹果产业发展提速奠定了基础,该模式也得到了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广大果农的积极响应。目前全县已有400 hm2果园采用该模式进行了托管,成为实现“园区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开发”产业发展思路的重要途径。吉县益晖农资科技服务公司引进无人机12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农户实行全流程的苹果绿色植保服务。该公司聘请河南农科院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无公害农药、无人机喷药作业和病虫害检测等捆绑式服务,每块果园都建档立卡,已与果农签订服务合同666.67 hm2。据介绍,应用无人机植保技术,每667 m2降低成本70~80元,每667 m2节约用水200 kg余,且能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避免人工喷药中毒风险,对于推进苹果标准化生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七是着力发展生态果园。吉县苹果产业稳步发展起来,还得益于畜牧业发展。一方面规模化养殖发展为果园提供充足的有机肥。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养殖观念的转变,出现了天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东城乡东旭养殖有限公司、辛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羊小区等一大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截至目前,该县有万头猪场2个、千头猪场5个、500头以上10个;5万只鸡场1个、3 000只以上鸡场12个;500只以上羊场10个,规模养殖量占到全县饲养量的40%以上。另一方面人工牧草种植取得了新突破。该县投资数十万元,外调鸭茅、白三叶、紫花苜蓿、高丹草、饲料玉米等优良草种10 t以上,在全县实施了果园以及林下种草项目,扎实推进了 “园种草、草养畜、畜促果”的种养循环经济。截至目前,该县畜禽饲养量达到51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5 200 t,禽蛋产量达2 200 t,畜牧业总产值达0.83亿元,畜牧业人均收入达830元,同比增长10%。年产有机肥20万t余,为全县苹果产业有机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机苹果面积达2 000 hm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林牧果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八是着力苹果加工出口。吉县依据国际标准和进口国(地区)技术标准、规程,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制订出口水果生产技术规程;鼓励引导水果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ISO)、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GAP)、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体系认证,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美国 NOP、KOSHER,日本 JAS,欧盟 GLOBAL-GAP,英国BRC等国际认证,提高示范区标准化管理水平。该县于2014年获得国家级出口水果安全示范区称号,出口苹果的企业4家,分别为山西澳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极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吉县超正有限公司、吉县果业有限公司,出口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尼泊尔、越南、印尼和俄罗斯等。出口苹果主要为晚熟品种红富士。每年向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出口苹果5 000 t。澳坤公司引进了价值660万的法国进口的全智能分选设备,对苹果的大小、色度、糖度、霉心、果面瑕疵程度等进行严格分级,每小时可智能分选苹果8 t。吉县多渠道立项引资,兴建苹果冷藏库群和深加工基地,兴建具有规模带动效益的果汁、果脯、果酱等龙头加工企业2个;苹果冷藏库39座,库容量达到了15万t,实现了季产年销,均衡上市。
九是着力吉县苹果品牌推介。一方面加大外宣力度,提高影响力。借助“五一”黄金周在壶口瀑布景区开展了卖门票、扫二维码赠苹果活动,扩大了吉县苹果影响力;围绕“果花映秀 探春吉州”举办了西岭果花节、吉县苹果品牌营销恳谈会和吉县苹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为果商共叙友情、共谋发展寻求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与邮政公司合作承办了吉县苹果订购会;组团参加了第五届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运城市第二届苹果交易博览会。另一方面强化广告宣传,提升苹果文化。在高速口沿路两侧悬挂苹果灯箱,营造果乡氛围,在吉州宾馆大厅设立苹果展台和苹果树模型,创建苹果特色,在电梯内装配苹果宣传短片视频播放器,提升苹果认知度;在大运高速、吉河高速交接处、县域内交通路口悬挂宣传版面,扩大苹果影响力。大力实施苹果品牌战略,提高吉县苹果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了“三品一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上北京、下成都、赴南宁,积极利用各种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吉县苹果,先后获得了16项认证和28项奖项,吉县苹果品牌价值评估高达15亿元。按照“网络化、连锁化、高端化”思路,在各大中城市建立了直销窗口12个,开设网店120余家。
十是着力电子商务营销。吉县苹果通过近些年来的大力发展,已经形成了苹果产、贮、加、销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但营销依然依赖传统的实体经营、门店。顶吉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吉县苹果产业的领军企业,立足吉县优质苹果资源优势,借力阳煤集团实力支持,今合网的平台助力,全力打造果醋、果酒、休闲食品等优质产品并很快走向了市场,打开了销路,迈出了网络营销的第一步。在国家“互联网+”、电子商务营销新模式下,吉县苹果联合今合网购物平台开创“O2O”的全新营销模式,创建吉县苹果网络营销平台,拓展营销渠道,打造属于吉县苹果的电子商务时代,让吉县苹果从线下走向线上。该县还通过电子商务培训,线上建立OTO网上销售模式,开辟电商平台,依托邮政物流配送通道,增加网络销量。仅2016年100余家苹果电商通过网络外销苹果达2 000 t余。
十一是着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成立了苹果产业发展协会,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63个,带动果农1.5万户。合作社内,专人负责农资采购、专人负责信息收集、专人负责市场销售,实现了“五统一”管理模式,把果园变成“农业工厂”,把果农变成“产业工人”,全县果农的经营理念、生产手段、经营模式实现了大转变、大提升。按照“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品牌+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依靠澳坤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引进顶吉等果品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果脯、果汁、果醋、苹果美容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苹果产业形成了产、供、贮、销、深加工等一条龙产业链条,富了农民的同时,带动了信息、运输、餐饮、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吸纳贫困群众参与苹果产销,增加劳务收入,形成了“八万农民谋一果,七十二行兴一业”的繁荣局面。